《边城》:痛彻心扉 中国人的血脉不可失

2015年06月19日12:36   新浪娱乐 微博 收藏本文     
《边城》人物海报 《边城》人物海报

  电视剧《边城》正在云南卫视热播,关于本剧的讨论也越发深入,一部真实厚重的抗战剧为何备受关注?各方人士皆有不同意见,小编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评论奉献给大家,也让观众们更多的来思考,为何会产生“痛彻肺腑”的观感。本剧的总制片人张丽影从项目启动之初,就坚持了严谨的创作精神,她要呈现给观众们“有血有肉的真实历史,有真情实感的英雄主义”,唤醒普通人心底的那份不可磨灭的民族力量!

  关于抗战的题材剧集众多,《边城》走了一条独辟蹊径的道路,关于战争的经济诱因及产生的长远影响,都深刻的影响着现代中国的强国之路能否走得稳健,资源的掠夺等同于抽空中国人的血脉,如张丽影所说:“虽然处在中国的和平年代,我们也想呼吁一下,我们的国土资源是尤为重要的资源,能够通过这个电视剧传达在商业商贸领域,我们也是有底线的!”正视这些曾经的血泪历史,全景呈现资源战看不见硝烟的残酷性,正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痛彻肺腑的《边城》

  作者:仲呈祥 张金尧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自那场战争之后,人类艺术作品对战争的思考就愈加深沉。而自日本政府“购岛”闹剧以来,作为受害方也是胜利方的中国人民对“二战”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更加刻骨铭心,对日本政府的倒行逆施更加警惕。“忘记就意味着背叛”,中国电视荧屏因此对那场战争的影像呈现也愈加丰富。曾在央视热播,正在云南卫视播出的电视连续剧《边城》,就是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力作。《边城》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1942年,我国滇西重镇云南腾冲沦陷,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栗柴坝惨案,国共行动组借用汪伪总力社的名义,围绕着锄奸和对钨矿走私进行调查等,与日军池田少佐及汉奸们展开了殊死较量。由于《边城》编创者具有扎实的历史真知、高超的驾驭题材能力以及对战争与和平的冷峻思考,因此在诸多反思那场战争的影视作品中别开生面,具有独特的代表性。

  首先,《边城》具有宏阔的题材视野。近年来,反映中日战争的影视作品不可谓不多,要么是正面军事冲突为主,要么是敌后“锄奸”、“拔牙”为主。无论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冲突还是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敌后谍战,一些作品大都将目光聚焦到敌我双方的军事力量或智谋对抗上,而较少思考这场战争的经济诱因。当然,能够将战争的经济因素纳入艺术家的影像呈现之中本身就很“吃”艺术家的编剧功夫,而《边城》做到了这一点。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庇古的《战争经济学》认为,促成战争爆发的情形甚多,但战争真正的基本原因,“却是火药背后的那些因素,最终不外乎是统治欲和求利欲二者”。《边城》就紧紧抓住日本侵略者池田少佐的“求利欲”这一战争诱因。“寻找钨矿”是这部电视剧的“戏核”,其中日本军人“号召商人们投资钨矿”就是为了筹集眼前需要的“务食于敌”的“军资款”。而池田少佐妄图长期驻军占有钨矿,就是为了抽空中国人的血脉,避免日军“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而期永久获得这一战略物资。这样一来,《边城》就有了矛盾双方各自的合理动因,其冲突双方的力量的蓄积和释放就真实可信,剧中最后一集日本驻军进入包围圈而全部覆灭也就有了势所必然的剧情逻辑基点。

  其次,《边城》能引发观众对人类战争及其战线进行更深入思考。近年来,影视界有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创作倾向,那就是解构经典、戏说历史,对战争隔岸观火,对和平不存信念,致使抗日“神剧”一再出现,谍战题材充斥荧屏。其实,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战线有正面与隐秘之别。就隐秘战线工作而言,这也仅仅是革命工作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如果将“谍战剧”中谍战成果作为夺取政权的唯一法宝,那是不符合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正如学者徐焰认为,共产党赢得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是土地改革后那些戴着大红花参军的数百万翻身农民,是上千万民工所推的独轮车和肩上的扁担……隐蔽战线获得的情报起到的只是加速剂作用,所谓“谍战决定论”可以休矣!电视剧《边城》对隐蔽战线的“人情”描写,诸如地下党员梁文权未来的岳父骆怀印是隐藏着的大发战争财的汉奸,而他的女友骆小冬却心向光明,也正是这个汉奸骆怀印以及被错误怀疑的“汉奸”段向遥却与梁文权的父亲原来是“腾冲三杰”。情感的纠葛以及家庭的“温馨”却始终难以阻止梁文权对组织的忠诚和对光明的向往,直至在坟场与爱妻继续举行未完的“婚礼”。诸般故事,再一次将中国古人所说的“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进行了当代诠释。那就是《边城》无不反复证明了共产党“用间”的成功,恰恰是在“圣智”的政党主张和历史规律性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而《边城》只不过是艺术地将上述的人物巧合的偶然性寓于历史发生的必然性中罢了。另外,《边城》故事都能够在“二战”期间在云南腾冲找到历史原型,其中惨绝人寰的栗柴坝惨案,残忍杀害了中国平民290余人,死难者鲜血染红怒江,愤怒的昆明民众上街游行,声讨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暴行等等都是真实的故事。这样,《边城》以高品位的史学自觉,将观众带入到对战争与和平的正确的历史认知。而这,较之同类题材中胡编乱造隐秘战线故事情节的作品来说,确实难能可贵。

  更为重要的是,《边城》具有深邃的历史自觉性和激励当下的现实驱动力。以往一些影视剧作品,在讲述日本人侵略中国的故事时,往往较多地将故事空间集中在中国的中东部,而《边城》却将日本人侵略中国的地域空间选择在了中国西南的云南腾冲,这除了历史的本来如此外,还在于编创者具有用艺术来思考历史的坚定的自觉性。《边城》的编创者似乎在进行历史的追问,促使观众深入思考,一个是远在东海的岛国,一个是深处内陆的边陲小镇,二者相距遥远,为何肤色相同、文化相近的两个东方民族在这里展开了厮杀?是的,今日之中国已经崛起,实在难以想象那时之日本何以能打通中国东北至西南的交通运输线?大半个中国为何迅速落入敌手而行将亡国?侵略者“日本人在云南腾冲的极端兽行”,其野蛮之程度、其手段之残忍,让每个了解历史真相的有良知的人汗毛倒竖。也许是编创者还在感受着历史深处那曾经的痛楚,《边城》揭开这历史的伤疤勇气似乎少了些,不得不回避一些实实在在的目不忍睹的血淋淋的历史镜头,可那时善良的中国人和今天善良的中国人一样面对的就是军国主义培育的丧失天良与人性的杀红眼的食人恶魔。我们当然不能用敌人曾经有过的残忍来点燃仇恨,但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一个给无数家庭和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不愿反思与认罪的军国主义来说,我们除了保持足够的历史自觉性和紧迫的现实的驱动力外,还能做些什么呢?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经常看中国近代的一些史料,一看到落后挨打的悲惨场景就痛彻肺腑!”电视剧《边城》以艺术的手段再现不能忘记的历史,再一次让国人“痛彻肺腑”,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责编: 张本)

文章关键词: 边城云南卫视战争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