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评论任何一部还没有看的电影都难脱偏见的嫌疑。对于迈克尔-摩尔(Michael Moore),《华氏911》(Fahrenheit 9/11)的导演,本届戛纳的最大赢家,落笔之前,我得申明这些看法更多的是对这个导演,而不是他的电影。
当迈克尔-摩尔站在57届戛纳电影节讲台上展示他获得的本次最大奖项金棕榈奖时,我还是多少有些失望。这个肥胖的“美国左翼作家兼导演”给我的印象基本上来自他指责布
什的种种新闻。这些新闻乏善可陈,只是突出了这个导演的姿态,甚至媒体在报道他得奖时也会加上,将会影响布什选举云云。老实说,对一个敢于批评自己的总统、而且是一直在批评的人,有人会佩服他的勇气,但是这种佩服很类似于对一个打抱不平者的佩服,不是基于电影,也不是基于他导演的身份。他的那些“姿态”活生生地把他和他的电影在一个观众的心里毁掉了。
或者说,迈克尔-摩尔的姿态最终让人对于他得奖多少心存疑虑。哪怕昆汀在戛纳闭幕发布会上强硬表示《华氏9-11》得奖与政治无关,甚至给记者脸色看,迈克尔-摩尔动辄要与布什“较量”的姿态早已被人们记住,也就很难跟政治撇清。
同样是戛纳的得奖消息,14岁的日本演员柳乐优弥得影帝引发梁朝伟的“不服气”,其实是好玩的新闻。据说,这个小演员发表声明说,此前他一直在犹豫是当一名足球运动员还是当一个演员,现在他决定,今后一定要努力成为一名演员。暂且不论柳乐优弥是否真的会成为一名职业演员,这和表面看起来是“布什批评者”迈克尔-摩尔相比更与电影相关。
其实作为观众,观望戛纳无非是想看“目录”——就是老导演拍了什么新片子,或者有什么新导演与新电影……对于获奖,那实在不是一个普通观众可以左右的事情,连期望也谈不上。看过片子的是评委而不是我们,所以惟一可做的是期待日后按图索骥。时事每时每刻都在上演、更新,而《华氏9-11》呢?它还没有得奖,美国大兵又有了虐待伊拉克战俘的新闻了。(本报娱乐评论员 戴新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