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近期历史剧《末代皇妃》因为专家质疑将被迫修改,不禁令人联想到此前一些历史剧做重大修改的遭遇。比如,35集电视剧《蝶舞天涯》原名《吕布与貂蝉》,2002年5月被广电总局紧急停播并勒令出品方修改。41集电视剧《大汉天子》第一部,去年9月10日在北京亮相时,剧中历史人物集体改为虚构人名。加上《走向共和》、《康熙王朝》等,近年来投资巨大的历史剧频频遭遇重大修改。《末代皇妃》编剧张永琛表示,这一个多月以来他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一直在想:“历史剧的创作环境、发展环境能否有
法可依?”那么,历史剧创作的雷区何在?如何避免这种耗费资金的重大修改?
历史剧创作有哪些雷区?
首先是历史人物的对号入座。据介绍,《吕布与貂蝉》禁播的主要原因是对《三国演义》人物和故事的篡改与戏说。于是,出品方将全剧人物名字改成与《三国演义》无关,吕布改名天涯,貂蝉变为蝶舞,剧名改为《蝶舞天涯》。《大汉天子》第一部播出时,有观众反映人物、故事和历史不符,为了不让观众产生误解,就把“智圣”东方朔改叫东方慧,“酷吏”张汤更名为张固,李陵变成李勇,李广变为李光……
其次是历史人物的定性。像《走向共和》就被认为有拔高李鸿章、袁世凯等人的嫌疑。吉林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庆祥告诉记者,他建议修改《末代皇妃》,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该剧把婉容虚构成一个令人不齿的反面人物,把文绣描写成风流女子。文绣的侄孙爱新觉罗.恒信给记者打电话说,既然采用了历史人物的真名,脱离实际就不行,如果得不到历史人物后人的认可,就是一种失败。
再次是重大史实的准确性。《末代皇妃》中写溥仪在1937年以后重返天津,这被王庆祥认为是随意改变了溥仪的生平经历,属于最严重的“戏说历史”。
拍摄历史剧应端正态度
《吕布与貂蝉》修改历时4个月、耗资近200万元、修复800余处,有一种说法由此带来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达到1000万元。《大汉天子》编剧杨晓雄告诉记者,因为角色改名,他们得请演员重新配音和改字幕,一共改了1万多处,直接成本就达20多万。如何才能避免类似的重大修改呢?
首先,观众应该如何看待历史剧。长期以来,我们习惯把历史剧分为“正说”和“戏说”,并习惯把历史正剧所说的内容当作历史真实。著名编剧邹静之认为:其实正说、戏说就是风格不同,并不包括历史态度,有些正说的戏是极不严肃的,因为它伪造了历史。此外只要拍戏就免不了编,非要说正说手法写的戏就是历史,那任何一个历史学家都不会答应。
其次,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创作历史剧。王庆祥对记者说,一部投资不菲的历史剧,应当在拍摄之前进行专家论证,以避免在重大历史事实、人物定性方面出现偏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末代皇妃》在拍摄之前确实进行过几次专家论证,但为何还避免不了后期的争议呢?王庆祥认为,进行论证时要注意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而不是泛泛而谈的专家。《大汉天子》编剧杨晓雄以前既写现实题材,也写历史题材,现在他明白了,“开超市不行,得开专卖店”,于是逐渐转向了历史题材创作。
再次,谁能当好历史剧纷争的“裁判”?虽然王庆祥建议广电总局禁播《末代皇妃》,但他自己也认为,要求政府判定这类学术纷争其实是有点为难政府,“他们有很多事务性的工作,而且他们也不是这些领域的专家。”对于解决的办法,王庆祥建议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比如在剧本报批阶段就应该附上专家意见。制片方的声音则有所不同:“如果是那样,我们就没法拍了。”作者:刘江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