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电影,最早的《边走边唱》、《黄土地》、《大阅兵》,大概现如今做娱记的没几个看过――别说娱记,就是跟陈凯歌合作过的演员当中,也没几个看全的。
那些电影就是在娱乐如此发达的现在上映,也一定票房不好。
说他“背负上下五千年”,也许就源于那早期的几部影片给人忧国忧民之感;对于
“中国人”的“地性”,他似乎一直是怀有兴趣和表达的欲望的。
那是一种仇恨的感情。
他在年轻的时候是个愤怒的文学青年,但又不是浑不吝的愤怒,而是带有先天敏感脆弱的愤怒,这天生的弱质使得他在追名逐利的道路上时不时有一点自卑。
这未必是事实,但这是《少年凯歌》里面那个少年所呈现的模样。
他好强,甚至可以违背自己的天性而一任日后的忏悔――忏悔渐渐也成了一个他喜欢的闪光的部分,好像桃花扇上那滴血,经过粉饰成就了一株绝色花。
他也迷茫,在耽于“温柔地杀我”的日子里,他前有《霸王别姬》――一经怒放便永远凋零;后有妻儿,生活原本早该尘埃落定。
对于一个艺术家,生活的安逸未必于艺术有益,当《荆轲刺秦王》耗尽他最后的一滴仇父血,他一旦穿上父亲的外衣准备为儿子的千秋大业从容赴死的时候,带有讨好意味的“和你在一起”的心态和姿态,是注定的产物。
此刻,我们不知道《无极》是什么,我们如果经由以前的作品来推测显然也是无聊的,因为到2005年《无极》上映,毁誉自见分晓。
记得有一个报道说,《无极》的时间是“3000前之未来”――很不懂这3000年前的未来究竟是指什么,但是这一句话,真是太像陈凯歌说的话了。
才子如他,总会体会到一种别人无法体会的情怀,也触摸着凡人触摸不到的艺术的疼痛,只是略带浮夸的本性总使得他在表达这些精美的东西的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愿这不是《无极》的宿命。(《上海电视》商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