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金紫荆奖于上周日晚上举行,诞生了8个奖项。金紫荆与前阵子章子怡专程来港领取的评论学会大奖相类似,都是由香港影评人所评选。就算是圈中人,也经常将两个影评人组织混为一谈,笔者曾在专栏中做过多番的解释,但相信仍然会有很多人继续“蒙查查”(广东话,意思是糊里糊涂不明所以)。
对台前幕后来说,奖不怕多,反正都具有鼓励性质。愈冷门愈另类的奖,才会出现
一些新名字新角度,像今次的金紫荆,就令Twins之一钟欣桐,首尝被提名的滋味,最终虽然落败,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有人问,“电影评论学会大奖”和“金紫荆奖”,能否当作“电影金像奖”的前奏?或冷热门的指标?就像每年奥斯卡之前,总会先出现金球奖,及无数的影评人奖。
如果看今年的赛果,似乎真的有这种趋势。
笔者却认为,并非好事。
虽然金像奖颁奖礼要到月底才举行,但综观提名名单却十分“正路”,该被提名的都出现榜上。去年几部重点作品,亦没有谁被遗漏,像大热门的《功夫》,拍摄经年的《2046》,成龙的回勇之作《新警察故事》,还有成绩特别超群的《旺角黑夜》,通通入围。其他名导如陈果、杜琪峰、张艾嘉等人也有部分奖项被重视。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很简单,香港电影金像奖是一个行业奖,投票的选民都是业内人士,自然以大环境为优先考虑,最卖座、最令人瞩目、最多人谈论的影片,被选中的机会也最高。
“金紫荆”和“评论学会大奖”是以小众口味,专业影评的角度出发,应该有另类选择。多年来,十分欣赏评论学会的胆识,往往能发掘出与“正路”背道而驰的名单。像有一年他们特别青睐刘镇伟的《天下无双》,选王菲做最佳女演员,就是彰显他们的这种风格。
去年的《爱·作战》(内地改名《枪林恋曲》),虽然被金像奖冷落,但在评论学会的年度讨论中,就得到很高评价。这些,其实是大家都需要的。
“金紫荆”颁完了。下一个,轮到本报的“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登场,且看能否做出一出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