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十月在成都试映后,不少媒体和网络上都散见一些对《无极》的评论,趁着今天做《无极》专题,我们将这些评论收集在这里,让没有看过该片的读者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对于《无极》,现在只能告诉你,这是“我看到过的《无极》”。
《无极》不是一遍看得懂的电影
十一长假,我凑热闹看了一场《无极》。之前以为是一部商业大片,像好莱坞的那种。就想着去看一部中国导演拍的出口大片,但看完以后,发现这个预期错误了。
这不是一部易读的电影。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这部电影不好看,而是它不像好莱坞电影那么容易看。主角太多。一般来说,好莱坞电影的故事主线都是一条,最多两条。所以看电影的时候观众很容易把自己带入主角的视线,故事的发展也就好掌握了。但是《无极》里面,除了鬼狼和满神,其他四个角色的几乎戏份相等,每个人的故事都涉及各自往事,以倾城为故事的焦点。那么看片的时候,至少有四条线贯穿始终,一条是倾城、光明和昆仑,一条是无欢、光明和倾城,另一条是昆仑和鬼狼,还有一条是无欢和鬼狼(为了理出这几条线索我至少想了20分钟)。所以跟着故事往前走时,总有点顾此失彼的感觉,很难投入其中,还要不断调动回忆问自己:“他为什么这样?哦,他是……来的。”好莱坞电影是不会让我们这么用脑的。
听说这部电影耗资3.4亿人民币,场面非常宏大。确实,我得到了以往看国产片所没有得到过的视觉冲击(但我不认为这是中国版的《魔戒》。想想《魔戒》的投资是多少,你就会明白我的意思了)。在片首的犏牛阵是纯粹的好莱坞手法,看这场特技最能看出国产大片和好莱坞大片技术上的差距。只说一个例子,如果是好莱坞大片,在牛阵冲击奴隶时,一定会有两三个牛角顶起人的特写,甚至牛眼如何圆睁,发红。但是犏牛阵这一场戏,我们只能看到大场面,缺少细节描写。我想,陈凯歌不可能不明白这些道理,还是钱不够吧。
电影里我特别喜欢的是,在这些宏大的画面背后,我看到的还是多年前那个陈凯歌。除了陈凯歌,还有谁会把满神与小倾城见面的地方,设计得如此惊艳?像桂林山水雨后初霁,中国画般的留白余味无穷。意境之美,让陈凯歌超越了好莱坞的视觉奇迹。■琉璃A
奢侈
或许《无极》才应该叫《神话》(而《神话》自然可以改名叫《笑话》)。
陈凯歌似乎雄心勃勃地企图创建属于他的神话体系,就像乔治卢卡斯之于星球帝国;托尔金之于魔戒;渥沦斯基兄弟之于黑客帝国;几乎可以触摸得到一个建立神话的野心在《无极》里看似杂乱地蔓延。奴隶在奔跑之中改变了爬行的姿势挺直身体,似乎在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人类的直立行走;张东健追赶时光的场景恍然让人想起夸父追日;还有剧中人物拿腔作调的念白方式,阻挡住去路的黑暗森林,袅袅出现的命运女神一次说出费解的结局……中国经典神话、世界经典戏剧杂糅于此,宛如一个饱读诗书的人纷乱而巨大的幻想。
这样奢侈地表达,表达得这样奢侈,恐怕中国只有陈凯歌有这样的傲气。除了卡士与特技这些表面的商业元素,《无极》其实是反着我们所熟悉的那种商业片的路数来拍的。它有着复杂的人物关系与线索,演员的表演用的是与观众容易形成距离的舞台剧方式,一张口都是莎剧式的念白……全都纠缠一处。
雄心如此,可仅就我业已僵化的个人趣味而言,虽然感叹陈凯歌的勃勃野心,我似乎进入不到他在这部《无极》精心缔造的神话世界中去。《无极》主人公的行为似乎缺乏伟大的动机,像是一群爱恨痴缠的现代人被扯入了那个无极的世界,命运的力量也没有充分的展示空间。而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想要表达的太多,尽管主人公在飞翔,但总觉得他们的步伐艰涩。神话应该有一种赤子的气质,简单伟大,神采飞扬,而《无极》给予我的两个小时,颇显滞重。
相较而言,我还是更喜欢陈凯歌当年那部《荆柯刺秦王》。奢侈,或许可以被攻击为对投资者不负责任的行为(这种攻击在现在的舆论环境对一个导演尤其致命。写下这篇文字的题目时,我也很有些担心这个词被这样曲解)。然而幸亏当初陈凯歌能够如此奢侈,我们现在才能依然怀想这样一部巨制。奢侈是一种挑战。同样是挑战,为什么我们可以容忍一个导演挑战观众的智商,耗费巨资拍出烂片,却对一个导演对观影习惯进行挑战的野心如此苛刻?虽然,我无意于通过此文去推崇导演的奢侈,不过,既然一个导演有如此的资本,他能够奢侈,为什么不?■钭江明
(本文刊发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本报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