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倾城和光明
看到幼稚的电脑特效,我很生气;看到光明没由来地变成懦夫,我不理解;看到无欢小痞子般举着金手杖,我也笑了;看到无欢因为一个馒头耿耿于怀二十年,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心想我的孩子可得从小就好好教育。可是,这都无伤大雅。《无极》瑕不掩瑜。自由、爱情、命运这几个伟大母题被《无极》重提。正是这几个母题赋予陈凯歌新作以非凡气势和动人力量。
《无极》和陈凯歌之前的鸿篇巨制一样,处处体现出他对研究人物命运难以掩饰的兴趣。这回陈凯歌学聪明了,同样是一群人在无可挽回的命运面前束手待毙,放在以前,他只能做成一部充满艰涩思考的哲学电影,然而现在,《无极》却利用它搭建了一个展现悲悯情怀的舞台,成功地唤起大众情感的共鸣。
命运是《无极》最重要的主题,它甚至有了一个化身———满神。最惹人牵肠挂肚的当属倾城(张柏芝饰)的命运,大家都想知道关于她命运的预言是否会实现?会以什么方式实现?这个男人见了无不倾倒的绝色美女,当她还是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儿时,为了一块果腹的馒头向满神承诺,从此可以得到天下最有权势男人的宠幸,却得不到真爱。即使得到真爱,也会马上失去。表面上看,这是女孩儿为了馒头而自愿作出的承诺,但实际上,一个即将饿死的女孩儿是不具有和命运之神讨价还价的能力的。所以在我看来,这不是倾城对命运的承诺,而是命运对倾城的诅咒。
毫无疑问,倾城是《无极》的焦点。她周围的男人,无论是王(程前饰)还是光明(真田广之饰),无论是无欢(谢霆锋饰)还是昆仑(张东健饰),都像是满神为了实现自己的谶语而布下的棋子。王不爱她,只是占有她;无欢不爱她,只想复仇;昆仑爱她,但是第一次相见不久,昆仑就被迫跳下悬崖,应了满神那句“即使得到,也会马上失去”;光明,只剩谎言和欺骗。
我们就这样看着倾城在爱的似是而非里流转,她越是努力,结果越是和爱南辕北辙。当她在虚幻的“真爱”里幸福着的时候,只有观众知道,她正在命运设下的陷阱里越陷越深。为了营救光明,倾城自私地让昆仑去做替罪羊,谁知在审判中,她才发现昆仑是自己的真爱。讽刺的是,正是她亲手把昆仑推上了死刑台。“即使得到,也会马上失去”的预言再次以这样残酷的方式实现了———我无法不想到俄狄浦斯王获知自己杀父娶母真相时的心情。这种时候,我们像造物主一样悲悯地看着这些无力的人,同时悲哀地想到,造物主是不是在用同样悲悯的目光注视着我们?(王陈)
交易绝非命运
《无极》讲述命运,未能深入。人对于命运的怕与恨,人对于讲述命运的悲剧的热爱,一定程度源自人对未知生活的渴望和恐惧。讲述命运的悲剧之所以撼人心魄,在于人物命运的无可挽回,更在于人与命运抗争过程中展示出来的英雄主义精神和高尚情操。美的,却注定被毁灭;善的,却注定铸成大恶。
倾城谈不上高尚,和她交易的满神更像是个魔鬼而非神,而且,她的反抗是被动的,是蜻蜓点水的。光明的反抗比倾城的反抗来得激烈些,但也是被动的,因为他和满神的对话更像是在打赌,而不是被明确告知了自己的命运。越是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命运,抗争命运的决心和动力才越大,主人公付出的才越多,才越能体会什么是无可挽回,才越接近真相,故事才越感人。
神也不能改变命运,因为命运注定无法改变。我更想看到的是,一个骄傲、骁勇、无情的大将军努力避免自己动情,因为他确切知道眼泪就是召唤死神的信号。我更想看到的是,倾城从一开始就知道爱比温饱更值得追求,然而她从一开始就接受了满神的安排,这是交易,与命运无涉。(吴燕娜)
人物塑造顾此失彼
《无极》好看,但是经不起回味。银幕上那些长相英俊、行动潇洒、服饰华丽的形象,一旦在回忆里失去了包装,就变成了空洞、模糊,甚至矛盾的形象。细究起来,都是因为《无极》人物行为缺乏明确动机,最后导致人物前后行为不连贯。
昆仑,前面反复强调其奴隶身份,甚至有“跟着你,有肉吃”这样掷地有声的台词。就这样一个视生存高于一切的奴隶,后面却接二连三、想也不想就做出舍己为人的高尚举动,让人实在难以理解。无欢,影片交待,因为儿时被倾城所骗,所以他一生都无法信任他人。但恰恰是他,每每在最关键的时候,给对手毫无保留的信任。最后一场戏,就是因为轻信光明要穿上黑色长袍的谎言,无欢死在昆仑手中。这样的人物如何可信?光明,山谷大战中,他的流星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么重要的兵器,此后再没出现。以光明在山谷大战中表现出来的武功和智慧,他的两次被擒和被杀,都显得太轻描淡写和理所当然,难以令人信服。
《无极》在人物上如此顾此失彼,只能说影片在剧作上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孔黎翔)
数字视效形同儿戏
看过《无极》,直感是美。画面非常美。比如,满神与童年倾城对话,脚下碧波荡漾;昆仑尽全力打开王城大门,光明跃马扬鞭。这些画面色彩饱满、充满奇幻感,富于视觉震撼。相信,特效制作大部分经费用在了这里,然而视觉效果有很多地方形同儿戏。
首先是道具。《无极》穿黑色盔甲一方兵将手中武器怎么看怎么像是纸糊的,缺乏重量感。不妨回忆张艺谋《英雄》,每件兵器都质感十足,特别是用腿才能拉动的秦弓,令人信服。无欢的手杖造型怪异,影院里的哄堂大笑证明了这劳什子确属多余,它让一部严肃影片打了些许折扣。整体看来,众多怪异道具为《无极》减了不少分。
其次是电脑特效。先涛公司水平有目共睹,然而比工业光魔、维塔等知名公司还是逊色不少,可能部分原因是特效方面资金投入不足。《无极》开篇那场奔牛戏让人不忍卒睹,牛的造型尚佳,比如毛发和眼睛,但运动失真。特别是那个俯拍群牛的镜头,可以清楚地看到几百只牛的腿在机械摆动。昆仑奔跑的镜头也难以让人信服,人物和背景比例失真,尘土效果虚假,人物、牛与背景的贴合粗糙,就一个字———假。这样的镜头,要么做好,要么不做。导演应该耻于将这么低劣的镜头示众。对于众人质疑的王城,我认为可以宽容些,因为那样需要将相当大精力投入概念设计,而且这个一带而过的镜头是个大全景。毕竟这还不是魔幻史诗《指环王》。
最后是服装设计,过于写意。光明及手下盔甲华丽,特别是鲜花盔甲,看上去实用性不高。还有甲,材质并不以传统金属为主,致使光明缺乏阳刚气,削弱了一个智勇双全的猛将形象。光明头盔造型不错,问题也是缺乏重量感,黄金面罩让人联想起《角斗士》《特洛伊》,创意平平。(艾姬)
武打场面水平不高
《无极》的武戏大失水准。影片开场不久,光明率兵将以少胜多一段戏,没能清楚交待光明军如何战胜对手。具体到近身肉搏的场面,反映了陈凯歌不擅于驾驭武戏。在这些场面里,为了制造紧张感和真实感,他使用了大量运动镜头和摇镜头,有些镜头的旋转角度甚至超过180度。此外,在这些场面里,鲜见长镜头。愚以为,这么处理欠妥当,因为并未看到两军交战是如何血腥、暴力、残酷。西方电影如《天国王朝》《勇敢的心》等,在展现两军交战的大场面时,会着力渲染一对一的厮杀,特别是兵器刺伤、砍杀人的镜头。为了展示打斗的精彩,往往会把一场打斗或一个回合用一个相对较长的固定镜头展示,为的是让观众看清楚,触动人心。要么用非常快速的一连串镜头展示打斗的快节奏和难以喘息。
鬼狼和昆仑初次见面,两个人上蹿下跳,飞似的打斗并不能反映两位高手身手了得,只见快不见功夫,难以服众。无欢与鬼狼在屏风阵的打斗,本以为会妙趣横生,结果,屏风只起了遮挡作用。这些大道具应该会被更好地利用。到了大结局,昆仑、无欢、倾城命悬一线,相互牵制,并不成立。因为无欢的刀并未架在倾城脖子上,想想职业杀手莱昂和一般的特工片中的特工,刀架在他人脖子上,持刀者一定是站在后面的。当然,捅也是一个办法,可是无欢被丝带拽着呢,应该是无欢还没来得及出手,就已经被昆仑制伏了吧?(侯笑仙)
昆仑光明都有真爱
《无极》的爱情戏非常动人,也是《无极》重点讨论的主题之一,尽管它是附着在命运主题之下的。对倾城命运的预言是这样的:可以得到天下最有权势男人的宠幸,却得不到真爱。即使得到了,也会马上失去。整部《无极》就是在说这个预言是如何实现的———除了那个具有积极意义的结尾,它说明,通过昆仑的努力,倾城终于和真爱永久生活在了一起。预言到这里似乎失效了,不过别忘了,满神的预言还有一个“补充条款”,那就是“除非时光回转,河水倒流,人死复生。”而以昆仑的奔跑速度,跑到光的前面,从而回到过去,不是没有可能。这么说来,即便是影片的结尾,其实也在满神的预言当中。
那么满神的预言当真就这么滴水不漏?其实不然。问题出在“真爱”两个字上。真爱是什么?没人敢说自己说得清,更没人敢给它下定义。如果不按照《无极》对“真爱”的定义去理解,那么满神的预言到底有没有实现,就是一件大可怀疑的事情。在《无极》的语境里,昆仑是倾城唯一的真爱,所以才会有那么多阴差阳错使得倾城无法和昆仑长相厮守。倾城爱昆仑的唯一理由是昆仑肯牺牲自己来救她,并且不是出于占有她的目的。从古典爱情的观念来看,这就是“真爱”的充要条件了,但是如果用现代一点的观念来看,结果就大不一样了。
《无极》的爱情戏集中在倾城、光明、昆仑三个人身上。倾城追求真爱而不得,光明宁愿用谎言来骗取倾城的爱,这打动了我。偏偏昆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爱”一点都打动不了我。相比昆仑,光明对倾城的爱,动机既不高尚,行为也失检点,但是他为了爱,可以放下架子(主动去追倾城回来),放下尊严(撒谎),放下荣耀(不再想着做将军),他对倾城既有精神上的渴望又有肉体上的需求,无论怎么看,他对倾城的爱都是真的。对于一个现代女性而言,光明是值得去爱的。万一倾城选择光明作为自己的真爱,那时,满神的预言岂不是要彻底破产?
讨论真爱是什么,并不是想用诡辩的方法战胜命运,只是想说明,古典爱情的障碍在于有情人难成眷属,而现代爱情的困难在于难以确定真爱。试想,如果倾城连自己爱的人是谁都搞不清,那满神的预言不就成了个笑话?从这个意义上,《无极》是古典的,和现代精神无涉。(苏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