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南都周刊王牌主播专题 >正文

南都周刊:披头士的成长秘密 悲欢离合重重周折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03:20 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披头士的成长秘密悲欢离合重重周折

披头士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南都周刊:披头士的成长秘密悲欢离合重重周折
斯塔加盟前的披头士,最右边的就是之前鼓手贝斯特。

南都周刊:披头士的成长秘密悲欢离合重重周折
1963年,披头士狂热刚刚兴起时,乐队的一场表演。

南都周刊:披头士的成长秘密悲欢离合重重周折
披头士的4个成员。

  (引言)无论唱片业的历史如何发展,

  披头士4人组始终是全球最有影响力、

  拥有最多歌迷、最成功的合唱团。

  从经济角度说,他们是唱片工业史上最大的一棵摇钱树;

  从技术角度说,他们写出了摇滚史上最具创造力的旋律;

  从艺术角度说,他们对流行音乐革命性的发展无人可比;

  从文化角度说,

  他们代表着年青一代的个人英雄主义,

  不仅成为流行文化的超级偶像,

  而且成为一种文化形式的塑造者。

  是什么机缘让当时最具天赋的4个摇滚青年聚到一起的呢?

  本文将揭开披头士早期的成长秘密,

  那些悲欢离合与重重周折。

  披头士乐队由4人组成,分别是主音歌手兼吉他手约翰·列侬,贝司手及歌手保罗·麦卡特尼,吉他手及歌手乔治·哈里森和鼓手及歌手林格·斯塔。

  1957年7月6日,是披头士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天。列侬和麦卡特尼“历史性地会晤了”。

  上世纪50年代末,一种名为Skiffle的音乐潮流席卷英国。简单地说,这种音乐方式就是使用自制乐器表演,乐器有时只是日常的家庭用具。因为“谁都可以玩”,当时几乎所有10多岁的孩子都在组建属于自己的Skiffle乐队,约翰·列侬就是其中之一。1957年的列侬只有16岁,他出生在利物浦,家庭破碎,从小被姨妈抚养。1957年3月他组建自己首个乐队“黑杰克”,成员仅两人。列侬的乐器是央求姨妈花17英镑买来的吉他,而另一位成员皮特·舒顿的乐器是搓衣板。“黑杰克”在成立一周后改名为“Quarry Men”。“Quarry Men”逐渐成长并开始在利物浦的一些音乐比赛上露脸,那年的7月6日,乐队被安排在沃尔顿市圣彼得教堂的夏季节上演出,这次演出,造就了列侬和麦卡特尼“历史性的会晤”。

  表演前,乐队一个成员极力劝说他的朋友麦卡特尼去看演出,说那里是发掘漂亮女孩的好地方。谁知道麦卡特尼没有发掘到女孩,却找到了自己一生中最出色的音乐伴侣。那次表演上,列侬是惟一让麦卡特尼欣赏的人,同样,当麦卡特尼弹起吉他助兴时,列侬也在暗想:“这个家伙弹得几乎和我一样好。”

  两个天才惺惺相惜。那年秋天,麦卡特尼正式加入“Quarry Men”。他们梦想着乐队有朝一日能闯出名堂。

  与此同时,14岁的乔治·哈里森正在苦练吉他技巧,后来,他被誉为有史以来在利物浦球场演出过的最杰出的吉他手。哈里森非常崇拜列侬,想加入“Quarry Men”。但列侬最初拒绝了他,理由是年纪太小。哈里森并不放弃,他采用死缠烂打的战术,并决定从“心软”的麦卡特尼入手。在校车上、在学校的食堂,在任何麦卡特尼可能出现的地方,总能看到哈里森追随的脚步。逐渐地,麦卡特尼不再排斥哈里森,于是校园里经常能看到他们“形影不离”。尽管关系亲密了,但对于加入乐队的事情,麦卡特尼始终没有松口。

  直到1958年的3月,麦卡特尼才安排哈里森和列侬正式见面。列侬承认,哈里森的吉他演奏水平是他所知道的最高的,但他最大的担心还是哈里森年龄太小。要知道长着一张娃娃脸的麦卡特尼看上去才10岁,而哈里森看上去比麦卡特尼还要小,这可能会给观众一种“娃娃乐队”的感觉,对于乐队日后的发展和跨国表演很可能不利。不过哈里森的演奏水平让列侬无法拒绝,于是3个出色的吉他手首次在一起合奏,3人心里都隐隐觉得,这样的组合将会迎来“伟大”的一天。

  1960年8月,“Quarry Men”正式改名为“披头士”。3个成员一致决定,乐队更名以后,必须创作属于自己的歌,而不是翻唱或者重新演绎明星的老歌。但是进入单曲创作使他们遇到了一个大问题——乐队没有鼓手。哈里森说他认识一个从俱乐部出来的家伙,会打鼓,名叫彼得·贝斯特,在没有太多选择余地的情况下,贝斯特作为鼓手加入了乐队。

  从1961年开始,披头士经常在汉堡演出,他们辗转在一些俱乐部里表演,但并不是很顺利。

  披头士四人组合来到了德国汉堡,因为这里比较容易找到演出机会。但当乐队第一次和当地表演机构联系时,被告知必须要有5个人才能演出。列侬只能带着乐队风尘仆仆回到利物浦,寻找合适的替补队员。音乐的圈子就是这么小,列侬找到了他多年的好友斯图亚特·舒克里夫,他是个非常多才多艺的人,既会演奏贝司也会绘画。为了帮助老友,舒克里夫作为贝司手加入乐队,不过其他“披头士”总是叫他“斯图”。从1961年开始,5人披头士经常在汉堡演出,他们辗转在一些俱乐部里表演,但并不是很顺利。最初他们在Intra Club演出,每晚4个半小时,周末6个小时,但是没有多久警方关闭了Intra Club,乐队只能转到Kaiserkellar俱乐部继续演出。在这里,他们遇到了斯塔。

  斯塔当时是RoryStorm and the Hurricanes的鼓手,作为利物浦最出色的乐队,该乐队在当时要比披头士出名得多。随着对斯塔的深入交流,列侬和麦卡特尼都被他的击鼓技巧所吸引,两人不约而同地想到:“要是他能成为乐队的鼓手就好了。”但是RoryStorm and the Hurricanes名声太大,要从那里挖人,当时的披头士还没有这个能力。

  在Kaiserkellar俱乐部表演的时候,斯图偶遇一个学摄影的女孩,两人很快坠入情网。2个月以后,斯图对列侬说,自己必须离开乐队,因为他和爱人订婚了,他也成为加入披头士时间最短的成员。

  1961年11月,Kaiserkellar俱乐部的合约到期了,乐队又辗转到一家名为The Top Ten Club的俱乐部,但表演还不到一个星期,德国警方竟然发现哈里森还没满18岁。当时在德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在俱乐部演出是违法的,于是哈里森惨遭德国警方驱逐出境。谁知道厄运连连,没过几天,麦卡特尼又被指控故意放火,也被警方驱逐出境,随后列侬和贝斯特也只得黯然收拾行装回国。

  直到第二年的2月,他们才又重新聚在一起。但是斯图的离开使乐队不得不找另外一个贝司手,他们最初尝试在乐队之外找,但是都不能长久。最后,为了有一个长期固定的贝司手,列侬决定从内部解决。贝斯特是鼓手,这个肯定不能变,因此只能在3个吉他手之间挑选,因为贝司本身就是低音吉他。列侬、哈里森和麦卡特尼3个人开始推来推去,列侬想要哈里森当,哈里森和麦卡特尼则联合一致要求列侬当,最后还是麦卡特尼接过了这个光荣任务,因为当时他恰好没有吉他,据说他的吉他在汉堡被摔坏了。

  斯塔加盟披头士意味着贝斯特的出局。哈里森被愤怒的贝斯特歌迷打成了熊猫眼。

  就像很多出名组合一样,成功的契机往往在于伯乐的发掘。披头士在The Top Ten Club俱乐部演出时,台下的观众就有一名音乐商店的经理,名叫布赖恩·爱普斯顿。披头士的演出给他留下了前所未有的印象,他知道只要有机会,这个乐队一定能成为一流乐队,于是他自动请缨,提出想做乐队的经纪人。对于披头士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当时几个年轻人还是对音乐充满憧憬的“孩子”,对于未来的事业发展并没有详细和富有远见的规划。现在有人主动找上门,他们当然答应了。很快,爱普斯顿就开始和英国几乎所有的唱片公司联系。

  在爱普斯顿的安排下,披头士在1962年新年的第一天来到Decca唱片公司试音。然而Decca公司没有慧眼,并不认为这几个看上去发育不全的毛孩子会走红,没有和他们签约。

  不久,爱普斯顿会见了经营着一家隶属百代唱片的小公司的乔治·马丁。爱普斯顿当时已经被多家公司拒绝,多少有些心灰意冷,和马丁的会面多半有点开玩笑的成分——马丁的公司主要制作喜剧录音。

  几个月以后,1962年6月6日,披头士们第一次来到马丁的录音室试音。马丁花了两个晚上和一个下午来听他们的演唱,很快被乐队非凡魅力所吸引。乐队原创的《请爱我》是他最喜欢的一首。但是马丁也不是完全满意,他提出贝斯特作为鼓手稍显欠缺。这也难怪,贝斯特是个异常内向、沉静的男孩,而列侬创作的单曲灵动激昂,贝斯特的鼓声并不能很好地衬托歌曲的风格,也很难为披头士这样一支摇滚乐队提供有力的支持,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知道有另一位更加出色的鼓手,那就是林格·斯塔。虽然在汉堡的时候有一些交情,但是对于斯塔是否愿意加盟,列侬心里没有任何把握。由于哈里森私下里和斯塔的关系最亲密,此时他适时出马,力邀斯塔加入乐队,这当然正合列侬和麦卡特尼的心意。斯塔当时已经离开了RoryStorm and the Hurricanes乐队,1962年8月16日,他顺利加盟披头士。但他的加盟意味着贝斯特的出局,这给披头士引来了不小的麻烦,消息激怒了贝斯特的歌迷,乐队不仅遭遇示威抗议,甚至在一次混战中,哈里森还被打成了熊猫眼。

  8月18日,斯塔在仅仅排练了两个小时后,和其他披头士一起开始了第一次正式录音,列侬录制专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为了确保披头士第一张英国单曲唱片打入排行榜前20名,经纪人自己掏钱买了1万张。

  1962年10月5日,披头士的第一张英国单曲唱片《请爱我》正式发行。据说为了确保这张唱片能打入排行榜的前20名,爱普斯顿本人掏钱买了1万张。从这张专辑开始,披头士引领流行音乐走过8年,他们开始在全国巡回演出;他们的新歌《请使我高兴》登上了热门歌曲排行榜首;随后,几乎每首披头士的新歌都会登上欧洲各大排行榜的榜首,这时真正的披头士狂热开始了。

  1962年,他们第一次到瑞典演出,但就在准备出发前,美国方面急切地提出要求,希望披头士能去演出。爱普斯顿和马丁也希望能去美国演出,因为美国当时可以说是流行音乐最大的发酵缸。但披头士们却说:“只有我们的歌曲在美国拿到第一,我们才会去”。瑞典之行后,他们去了法国。在法国的一次演出之后,4个年轻人收到了一封发到旅馆的电报,电报来自美国,内容是:“国会唱片公司向你们表示祝贺!你们的歌曲获得了美国排行榜第一名”。于是结束了法国之行后,他们开始赴美演出。

  披头士在美国的第一次演出取得空前成功,之前,从没有一个外国乐队在美国引起如此轰动。评论家甚至将之称为“美国的伟大之旅”。

  1962年,已经声名大噪的披头士启程前往德国,这是他们第三次来到汉堡,那个酝酿了最初音乐梦想的城市。这一次,他们不用再担心因为各种规定被驱逐,不用再在各个俱乐部间转场。但是第三次汉堡之行却是痛苦而令他们永生难忘的。1962年4月10日,就在披头士到汉堡的前一天,斯图因脑溢血突然死亡,失去了再见故友的机会。为此列侬专门创作歌曲,纪念这位早夭的艺术天才。

  披头士的巨大成功引起Decca唱片公司的无限悔恨。从披头士的成功开始,同类型团体大量冒出,但是未来的几年中,流行音乐的潮流始终跟随着披头士而改变。

  1969年,他们制作了《就这样》专辑,此时的披头士感觉到创作的疲惫,觉得这部专辑应该是他们最后的作品。不过他们后来又制作了专辑《修道院之路》,随后在伦敦的

苹果公司房顶上进行了最后一次演出。

  1970年4月,披头士宣布解散,原因是其他3个成员对列侬不满。1968年,列侬在纽约遇到了日本先锋艺术家大野洋子,迅速

离婚并结婚,但是之后,披头士的另外3个成员感觉到“大嫂”对乐队事务介入过多,为此他们产生了太多分歧和口角,最后甚至诉之法律。

  解散后,各个成员还在继续着各自的音乐事业,直到1980年,披头士因为列侬遇刺而彻底瓦解。披头士作为一个乐队已经成为过去,但是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已经超越了时空。特约记者 寒亭

  (南都周刊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