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冯小刚古装巨制《夜宴》专题 >正文

评论:《夜宴》 今天谁在啐你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11:59 青年周末

  经过了一年的烹饪,《夜宴》终于开席了。

  不出所料,《夜宴》自开席伊始,就如《英雄》《十面埋伏》《无极》(blog)一样,遭遇了“骂你没商量”的灭顶之灾。

  媒体啐《夜宴》非一日之寒

  2002年中国电影进入了国产大片时代,作为新生事物的国产大片,在国人心目中被迅速简约成大演员、大制作、大场面。每当一个大片隆重推出,相当一批舆论在这个时期只重复发挥了一种功能,就是“啐”,并以“啐”为荣。

  《夜宴》被炮轰首当其冲的是沿袭《英雄》的“笑场说”。影片还未公映,铺天盖地的媒体统统以笑场来定论《夜宴》的价值。影片公映后,我们看到的是媒体依旧在拿笑场说事,多数媒体都在为自己曾经提出的“笑场”寻找佐证。在这种大环境中,对该片公正的评说始终不能浮出水面。

  不是说啐不可以,但是媒体是否真的啐到了地方?答案是:没有!我们不否认一些有见地有水平的影评出现,但举目所及,90%以上都是缺乏专业知识的跟风起哄,这其中不乏正规媒体与大批网友。

  正是这些不专业的影评一次又一次地激怒了我们的导演、编剧和演员,也让观众的脑子成了这些“啐”行为的有效痰桶。《英雄》以“天下和平”遭人啐之,《无极》的“馒头血案”让陈凯歌怒骂“无耻”……

  盲骂如何面对影评

  然而,当中国电影扛鼎之人逐一被批之同时,我们是否该反思我们这些舆论工具的操控者,在满足了一场又一场泄欲般的“盲骂”之后,面对究竟什么是影评?什么是专业影评?面对千千万万的不知所云的观后感,我们到底该听谁的?

  骂国产片已成娱乐方式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在看过《夜宴》后跟记者表示:“我没有笑,先前的媒体报道有很多误导,甚至有哗众取宠的恶意!媒体是带着一种挑刺的方式去对待国产影片的。现在的公众舆论很容易一边倒,形成一种场,大家在场当中也不讲个体性、责任性,骂国产片已经成为一种狂欢节,它跟电影本身已经没有太大关系了,因为所有的娱乐狂欢节都是完全的自我释放,只要融入这个场里面就行,所以即使有人看后‘不笑’也仅仅是骂媒体‘胡说’了事,因为只要你写跟媒体说法不同的观点,就会遭到很多人毫无理性的拍砖,这些人甚至有很多根本就没看过电影。”

  不骂好像是拿了电影公司的钱

  那么这样的台词为什么能在广州点映时被当作统一口径无限放大“笑意”呢?著名影评人周黎明(blog)认为:“对于国产大片,确实有部分媒体认为你不去骂它就很难显示你有水平,或者会被怀疑你拿了电影公司的钱。其实说它有笑场,是有一定理由的,但是有些媒体并没有把理由说好,而只是无端地在疯炒笑场的‘概念’。”

  古人说话是个谜,不入耳就笑

  台词风格一向是历史剧、古装剧的软肋,当年《荆轲刺秦王》就是因为太过文艺腔了,而遭到狂轰滥炸的指责,如今的《夜宴》又因说话太直白,再次遭到质疑,也许对于今天的观众来说,古人该使用什么风格说话本身就是个不解之谜。不理解就会有人质疑,听着不入耳就会有人发笑,但是否应该认为笑场是评价一部影片好坏的标准?悲剧是否就不能有笑声呢?

  《夜宴》编剧盛和煜(blog)对此的解释是:“拿笑场作为评判影片好坏的标准绝对是错误的。有一句大家对悲剧批评说滥了的套话:‘带着眼泪的笑’。悲剧不是不能有幽默的东西,悲剧不是不能让人发笑。就我个人对《夜宴》的理解而言,它并不是悲剧,而是带着伤感的作品。这几天我也很关注全国观众的反应,昨天还有小女孩给我来信说自己看《夜宴》哭了好几次。”

  导演已被媒体骂晕

  面对如今大片普遍遭遇 “笑场连连”的骂声,尹鸿觉得非常无奈:“导演已经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好了 ,从《英雄》开始,如果没有受到媒体的阻碍,很多东西能越走越完善,《英雄》在海外也获得了很大成功,但是由于媒体和观众铺天盖地的骂声,导致导演在拍下一部电影时想弥补上一部被骂的地方,结果发现,他们补了西墙又拆了东墙。但是实际上,这种骂并没有站在理性立场上,所以带给导演一个误判,这不是良性的,这是一个恶性的互动。”

  对于一部影片来说,尤其是一部国产大片,媒体和大众该抱着一种什么心态去对待,尹鸿做了个很好的比喻:“就像我们在路上看见一个人脸上有脏东西,我们可能会说:‘瞧,这个家伙,脸都不洗就跑出来!’这和你跟他说:‘你脸上有个脏东西!’然后给他递张纸让他擦了,这种心态是完全不同的。我们需要大家以一种为善的心态去对待国产大片,并不是说不能有批评,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中国电影慢慢地好起来,在现在这个阶段,不管你是赞它也好,骂它也好,都不要往死里整。”

  纵观媒体和网友对《夜宴》的恶评,本报归纳了五点,分别是:台词、情节、美学、抄袭和选角,但是经过专家们的仔细分析,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其实并不是问题,而是部分媒体和某些网友对影片的“不怀好意”而扰乱视听制造出的一系列业余问题,为此本报特请了相关人士对之逐一进行了点评。

  哗然1台词真有那么可笑吗?

  自《夜宴》点映开始,媒体上就在狂轰滥炸直批影片“笑场连连”,笑场也成为了更多观众趋之若鹜的唯一理由。不是说台词绝对没有问题,但是真的就那么可笑吗?到底是媒体制造了笑场还是真的听上去引发笑点?记者在看《夜宴》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观众在这些台词还没说的时候就笑出声来,显然他们一直在等待着笑场的时刻,那么笑场究竟是客观的评价还是媒体的欲加之罪,一部影片是否应该以笑场作为评价影片的标准?

  连日来,记者从各大媒体和网站总结出《夜宴》六大传播最密的笑场台词,并逐一采访了古汉语专家、北师大文学教授李运富,著名影评人周黎明以及《夜宴》编剧盛和煜。

  后宫私密处皇帝说句大白话有啥可笑

  笑场一:关于“江山和美人”孰轻孰重,叔叔在为婉后推油时做出了明确的表态:“在你之前,我不困惑,但在你之后,我困惑了。”

  皇帝面对群臣时,说话可能比较严肃、文雅,这里突然说出如此浅白现代的话,有人觉得好笑。其实,如果我们考虑到这是情人温存之时、后宫私密之处,皇帝说几句平常人说的大白话,又有什么值得笑的呢?

  ——李运富

  葛优表演让人发笑吧

  笑场二:王子将叔叔谋害先帝的情形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看罢,叔叔尴尬赞赏道:“真是个伟大的艺术家,朕深感欣慰。”

  “真是个伟大的艺术家”这句话是有点不太符合皇帝的身份和说话习惯,但在这种“尴尬”的场合,言不由衷,话外有音,也是不难理解的。听众如果是会心的笑,未必不是好事,当然,葛优的表演也可能是致笑的因素。

  ——李运富

  文言文与港台腔不该同用

  笑场三:葛优对章子怡说:“皇后乎?皇太后乎?跪乎?受跪乎?叫朕如何自处?”

  影片台词风格不统一,如果一旦定了用“跪乎,不跪乎”,这显然是非常文言的词,就不要再有“蹬被子”这种很港台腔的表述方式出现。——周黎明

  “死亡之谷”是莎士比亚的腔调

  笑场四:夜宴群臣时,无鸾却突然出现,表示要杀掉加害自己父亲的人。叔叔道:“是复仇的欲望带他穿越了死亡之谷。”

  这话有点故弄玄虚,对一般听众来说有点陌生,效果不会太好。——李运富

  “死亡之谷”是一句非常西化的词,如果这部戏都是用莎士比亚的腔调,那就没问题,但是你不能突然冒出来,前后语境差别太大。——周黎明

  诚信在那个年代里可能用过

  笑场五:篡夺皇位的叔叔欲将侄子无鸾(吴彦祖饰)作为互换人质送往契丹,叔叔开口道:“我泱泱大国,应以诚信为本。”

  “诚信”根本不是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古时候早有“诚信”一词,早在春秋战国的竹简文书上就有了,不能因为“诚信”被现代企业使用过多就认为我不文不白。而且我所进行的是编剧的文学创作工作,我必然要引起观众共鸣。

  ——盛和煜

  不是这个词有问题,而是这个词在我们平时强调商业行为的时候用得太多了,使得这个词具有了另外一种联想性,也许这个词在那个年代是用过的,但是用在这里是不合适的,这个地方会让观众觉得有点不舒服。——周黎明

  爱人之间开玩笑,有啥

  笑场六:婉后称身体不适,叔叔心疼地说:“你贵为皇后,母仪天下,半夜还蹬被子,受凉了吧。”

  虽然可笑,但没有问题。恩爱情深,前“文”后“白”,爱人之间开开玩笑应该可以!

  ——李运富

  哗然2剧情有那么难理解吗?

  故事情节也是《夜宴》遭骂的又一理由,很多评论认为故事突兀、叙事不清,更有人指责中国最擅长讲故事的导演冯小刚也开始虚无缥缈打太极了,那么影评中到底有多少突兀之处,盛和煜和尹鸿又就《夜宴》中被媒体“纠缠不休”的五大场景做出了评价。

  厉帝自杀是剧情逆转

  场景1:在厉帝以为除去太子举行盛宴的当晚,婉后试图毒杀厉帝,却不料青女误饮下那杯毒酒。一时间,形势逆转,面对混入舞队中突然出现的太子,厉帝喝来羽林卫护驾。在厉帝安危得保的大好形势下,厉帝为什么莫名其妙地自杀呢?

  从剧本的人物性格来看,厉帝是个残暴、阴沉、自私的人物,他想江山和美人兼得,他都得到了。但婉后在某种程度上是个更厉害的人,她用自己的魅力俘获了厉帝的心。如果开始厉帝只是用权力获得婉后的身体,那么最后厉帝是真正想得到她的心。

  所以当厉帝发现是婉后要毒死他时,形势如何姑且不论,婉后的背叛已足以令厉帝心灰意冷。而且厉帝作为一个枭雄,这种死是很漂亮的。你去看古今中外乃至当代的独裁者,他在情感的问题上,再坏的人他内心深处都有最柔软的地方,可以说这一笔写得非常好。而且对戏剧写作来说,你不能一直顺下去,不能陈词滥调到让无鸾上去一剑就刺死厉帝,这就是一种戏剧的逆转。——盛和煜

  不光是因为爱情,夜宴当晚,刀剑已经架在脖上了,无鸾已经杀到他的面前了,他第一句话先说,“我早知道你会来的”、“如果你不死,我就会面对你”,他已经在死亡威胁的面前了,然后用了这么一个方式表明“我是为你而死”!这是冯小刚比较聪明的地方,我一定不要做一个单因果的结论,他把厉帝的死混合成了几种因素,一个是青女的死,一个是无鸾的弑杀,还有就是他对婉后的爱情,三个因素促使他这样的一个自杀举动。这个原因铺垫得还算可以。——尹鸿

  青女未被刺脸是电影时效性问题

  场景2:青女被鞭笞之后躺在家里,婉后来看她,青女仍然坚持她对太子的爱情激怒了婉后,婉后当时就抛下要对青女“黥刑,发配岭南吧”的狠话,为什么后来青女没刺面,而且还一直留在京城呢?

  那个地方可能被剪掉了,婉后没有用刑是为了要挟殷隼救无鸾,这块确实没有交代清楚,需要观众自己读出,但是从殷隼的话中:“我妹妹在她(婉后)手中”,观众也应该可以看明白。——尹鸿

  电影是种时效艺术,某些镜头一下子过去了,可能观众还没记住或来不及深味。其实在前面的镜头中我们对此已有所交代,婉后去看望受鞭笞的青女,以青女的命运作为要挟殷太常的筹码,于是殷太常被迫成为婉后集团的人,他们达成了协议,只要殷家父子愿意营救无鸾,青女就不用刺面发配岭南。其实,我们平时看国外大片,包括一些需要清晰破案线索的警匪片,很多地方观众也没全部看懂。这就是电影时效性的问题。——盛和煜

  “令人喷饭”情节是有人不懂历史

  场景3:青女在院中孤独起舞,殷隼前去看望妹妹,忍不住从背后抱住她,说“哥哥心中有你”,这个场景在被众多媒体指为“令人喷饭”之余,重点指责古代兄妹之间怎么会这样?而且在此前的镜头中,殷太常抚摸青女受伤裸背,这在三贞九烈的古代,是否令人难以理解?此外,婉后和青女也多次高声宣扬自己的爱情,这对于古代女子而言,有点不可思议。

  前者应该是冯小刚故意强化的兄妹恋,但后者父女恋的嫌疑不大可能,因为在电影中如果你需要加入一对人物关系,那么你必须给它一个铺垫,因为就一部电影而言,它无法承载这么多的东西。——尹鸿

  这其实是提出指责的人不懂历史,他们想当然地来理解历史。《夜宴》讲述的是五代十国的故事,而有唐以来的社会风气和宋明之后的理学风尚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说女子的言行作风,看看唐太宗最宠爱的高阳公主,那位公主的举止作风可比《夜宴》中的女人都厉害得多。而且你看唐代的女子服装,可以说比现在的都时髦多了。除此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是文艺作品,有艺术创作的成分在里面。——盛和煜

  婉后背部全裸是艺术表现

  场景4:那场沸沸扬扬的裸替维权风波让婉后的裸背在电影公映之前就赚尽眼球,可当婉后的背真的在漂浮满玫瑰花瓣的硕大浴池中全裸展现,直至臀部全裸时,部分媒体再一次质疑,这个场景真有必要吗?婉后怎么洗澡跟剧情推进有什么关系?

  当然是需要的,婉后首先是个女人,用现代的话说是很迷人的女人。我们要用多种方式来体现婉后的魅力。目前,我们国家在电影镜头中不允许全裸或正面裸露,所以让大家看到一个漂亮女人的背部,也是艺术表现的一种。

  ——盛和煜

  冯小刚对《夜宴》的商业欲求比较多,所以在影片中繁杂的、不纯粹的地方有很多,那种一看就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过于露骨的商业色彩。——尹鸿

  罕见石制器是浴池

  场景5:太子躺的那个石制器物形状罕见,又能洗头又能睡觉休息,究竟是什么东西?

  它不是躺椅,是一个石头做的浴池。它的功能就是浴池的功能。但由于我们不能像其他电影一样设置一个大木桶,为了回避道具雷同的审美疲劳,导演设计了一个独特的浴池,这其中很大程度上考虑到了视觉的美感。——盛和煜

  哗然3为什么动作都这么慢?

  自《英雄》以来,中国古装大片中的写意场景也成了赚观众眼球的一大亮点,可当竹林追杀、白衣飘飘出现的次数太多时,哪怕是此与彼有明显的不同,厌倦了的媒体也开始毫不留情地“棒杀”。在台词、剧情之外,《夜宴》备受抨击的另一大方面就是电影中武打镜头的处理,为此记者特地采访了曾获台湾金马奖最佳摄影大奖的摄影师曹郁,请他逐一点评《夜宴》中被抨击过的摄影镜头。

  镜头1:影片开头,羽林卫刺杀太子,太子舞友们为什么死得那么美?

  《夜宴》并不是一部纪录片,它无需写实,可以说倾向于诗化,本身就需要达到一种视觉的夸张。其实,这是一个审美趣味的问题,不存在对与错,也不存在可以还是不可以,问题在于合适不合适,而这取决于观众个人的感觉。

  镜头2:皇帝派出的杀手九人组因为没有完成任务集体自杀,而且时间超长,连盔甲掉到河里时都要用慢镜头抒情,切腹时后面的还要排队,非要等前面的捅完才捅自己。

  我觉得提出这样的问题,实在让人没什么话好说了。现在电影电视这么发达,以现代观众对于电影镜头的理解能力,不可能不懂这是一种影视镜头的效果表达。

  这样的质疑有些过于恶意了,在电影中一个慢动作、一种队列感的镜头表达,是很正常的艺术创作。你可以觉得不合适,可以明说有点太过了,但我觉得你不需要傻乎乎地问:人为什么会那样吧?这也有点太装傻了。

  镜头3:为什么太子无鸾和婉后久别后重逢的那段比拼武艺看起来不像武术格斗,倒像是慢动作的双人滑?

  这是分寸感的问题。无论是纪实还是偏于诗化,关键在于导演能力的整合,而不在于电影场景是否够写实。举例子来说,《辛德勒名单》是很写实的电影,但在最后一个镜头中,当辛德勒走了以后,所有的犹太人都是黑白的,他们冲镜头走过来,画面突然变成了彩色。如果你还有时间去仔细地看一下DVD,你完全可以发现镜头中的每一个人都很干净。这是完全不可能的,按理说在集中营里关这么多天了,他应该很瘦很脏。但影片表现的就是一种诗意的效果,一种人的尊严,而不是简单的记录。如果说《夜宴》因为慢动作而遭到批评,只能说导演的分寸感不符合观众的需求。但这完全是个艺术问题,没法说对和错。

  哗然4《夜宴》抄还是没抄?

  很多媒体和网友说《夜宴》里无鸾在册封大典上演出的那场面具之戏是抄了李俊基《王的男人》,还有说是抄袭了日本的能剧,影片无可厚非有很多的日本元素,这是否就有抄袭的嫌疑?

  周黎明并不认为这就是抄袭,“我们拍大片的几位导演都是受黑泽明影响非常深的,他们自己也都承认,从《英雄》开始用的服装就是黑泽明御用的服装师,后来《十面埋伏》的配乐是日本的,其实《荆轲刺秦王》里面也有很多很多的日本味道。艺术的东西是互相借鉴的,这不能说是不是抄袭。的确日本很多的艺术表现元素是比较吸引人的,比如说对鼓的运用等等。但是像影片中的面具,你又不能说完全是日本的,中方文化中很多地方都有这种东西,我们只能说这是在互相借鉴。我在美国看舞台剧《狮子王》,我觉得整个表现手法完全是中国的,后来一打听,人家是在印度尼西亚学的,所以说这东西都是通的。”

  哗然5冯导选错了“角儿”?

  在分析完台词的前后不搭之后,媒体和网友们把笑场的症结归到了葛优的身上。一个招人待见的喜剧明星悲情演出本就“冒天下之大不韪”,又正赶上那几句重点台词均出自他口,葛优就顺理成章地被推到了浪尖,更有人认为《夜宴》的失败在于选择了葛优。

  有网友评价“葛优太不适合演厉帝,不是他演技差,是真的不合适,他天生冷调,那双眼睛再怎么燃烧都是理智的,于是没有人再相信他为了一个女人而死”,还有人觉得他使厉帝“威严不足、猥琐有余”。

  对于该不该选用葛优演厉帝,尹鸿认为:“《夜宴》里必须要用葛优,从商业上来讲,《夜宴》里的演员都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演员,但是因为它需要追求市场,就必须把商业元素凑到一起,冯小刚用了葛优这么长时间,这个品牌是有价值的,喜剧演员悲演,本身这就是一个营销概念,大制作不一定选择最合适的演员,但他一定会选择最可营销的演员。”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黄健 徐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640,000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