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女作家亦舒(blog)被称为“都市女性代言人”,她有句名言说:做人至要紧姿势要好看,如果恶形恶状、青筋毕露追求一件事,那么,赢了也就等于输了;输了的呢,更加贱多三成。
亦舒所谓的“姿势”,用上海话来说,就是俗称的“吃相”吧。
能从众多的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功进入16强,《创智赢家》的八名女选手无疑都是非常优秀的白领女性。可惜出人意料的是,她们格外引起观众注意的,却不是她们本可以与男性相媲美的能力,而是她们在台前幕后暴露出来的过度情绪化:愤怒地指责别人的失误而不自我反思,一旦受到负面评价就开始气急败坏,无所顾忌地表示与队友之间的不合……观众对这些选手、尤其是女选手们的一些负面评论,也再度让我们反思职场“吃相”的重要性。毕竟,办公室不是只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职场流血不流泪”、“打落牙齿和血吞”、“不解释,不抱怨”等等说法,或许严酷苛刻,但在某
些时刻,都是必要做出的姿态。
总要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
《创智赢家》 主持人袁鸣(blog)
本期(第二期)节目中,女队输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她们的团队——大家都能够看到她们这个团队糟糕到什么程度,两个小团体水火不容,互相拆台——所谓的“厕所门”事件只是把女队的分裂推向了表面化。站在我的立场上,不能轻易相信哪一边的说法是百分之百准确的。
记得我在长江商学院上《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时候,老师曾给我们讲过一个心理学上的定律:当一件事情或一个错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人们总是习惯于为自己找客观原因,比如,时间太紧啊,条件不具备啊,等等,想办法为自己解脱;而当这个错误发生在他人身上的时候,我们会倾向于找他人的主观原因,是他不努力、不积极、有意跟“我”对着干……这是一个心理学上大部分人都会本能产生的一个思维倾向。因而我们必须做到尽快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
李文艳直到节目结束还在耿耿于怀评判标准如何不公平、她的对手如何欺负她,负面情绪已经击倒了她自己。但是我相信等到她离开这个节目现场,她回去仔细想一想,就会知道,有很多的“点”,她是可以改变她的对手的,至少她是有机会坐下来,和队友谈判,从而即便生活中不能共处,但是工作上至少可以共事。也许她有过努力,但是显然,没有达到良好的结果……
我记得大画家黄永玉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这么说: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栽过大跟斗,遭到过很大的挫折,这大跟斗就像一个很大的坑,有人就选择一直蹲在坑里,不断地抱怨这个坑有多大,挖坑的人有多坏,对我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他就一辈子呆在这个坑里了。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其实,他是可以爬出这个坑来继续往前走的。
负面情绪往往是很致命的。我希望李文艳知道,我们总是要和我们不喜欢的东西去面对,去相处——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事,不喜欢的游戏规则等等——这个时候你不要被它击倒,而是去面对它、去解决它。
过于“女性化”,在某些场合就是“没品”
Castle 媒体记者
我曾采访过上一季的《创智赢家》,去年男女选手比例悬殊,所以仅有的几个女选手格外惹眼。有一场比赛,是在泰国举行的。选手被分为两队,在曼谷附近的一个小村庄,每队都被分配到了一些中国商品,他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商品卖出去,然后用货款搭车,在规定时间内回到曼谷,剩余货款多的一队取胜。
我在现场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其中一队搭车离开后,另一队的选手显然开始着急了。他们找到一个货车司机,开始谈价钱。这时,该队唯一的女选手出马,去跟那个二十岁出头的泰国小伙子搭话。她的态度非常暧昧,简直是整个人都贴了上去,我听到她话的意思是“只要你把我们送到曼谷,你想怎样都可以”。她的男队友们就在一旁看着,可能是为了完成任务,队友们并没觉得她这样做是否有失颜面。但是在我们这些旁观者看来,那感觉是非常差的,不仅仅因为那是在泰国,而是为了她作为一个女性的尊严。当然,这位女选手并没有一路凯歌走到最后,我想,好在评委也没选她当冠军。
其实在现实的职场中,我们经常也会看到类似的例子。有些时候,年轻漂亮的女同行在领导或者采访对象面前撒撒娇,把原本可能很麻烦的事情搞定,“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我觉得那也是人家的一种性别优势,就像我们男摄影记者可以抢到更好的地形一样,都无伤大雅。但是,如果在某些重要的场合中公然使用这种伎俩、胜之不武的话,我就会觉得这人很“没品”,很“不上档次”。久而久之,大家可能都会对这种人产生戒心,她原本的实力反而会被她的这种不恰当行为所抹煞。
我是这样认为的,在正规的职场中,男女确实是可以被一视同仁的,而端庄、正派、得体,都是必要的“吃相”,尤其对女性来说。
个性,也要以专业素质为前提
刘先生 图书编辑
作为一名图书版从业人员,在国内往往被归入文人的圈子,既然是文人,首当其冲的特点就是个性鲜明,由此延伸带来的就是“组织纪律性差”。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面对同事毫无道理的拖拉作派,我简直是忍无可忍,那时经常跟朋友笑言,“我每天就是在气得想杀人和忍住不杀人之间挣扎”。但工作的时间长了,我已经看得很清楚,即使我的建议是有助于公司发展的,但很多事情也不会如我所愿的那般转变,因为这当中牵扯到太多的人事关系。慢慢地,我已经不再愿意跟同事着急上火,但心里一直在提醒自己说:我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这家公司在努力;我无法要求别人,但我自己不能“堕落”到那样一个我看不起的地步。
在当今的职场,“专业素质”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名词。很多人都把专业素质理解为一种专业能力,比如你是电工,你就得会换灯管;你是图书编辑,就能把十几万字做成一本漂亮的书。其实,专业素质的范畴,远远超越这种单纯的技术活儿,我更愿意把它当作一种工作态度,一种对你是个“工作人”而非“私人”的基本要求。你在自己家里可以随便发火,可以拍桌子骂人,但你在单位里就是不能这样,不管你是上司还是下属,你都得按照公司既定的规范来办事。
仔细想想,很多人之所以对工作有“情绪”,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多有“个性”,而在于他们面临这样一种尴尬:既不愿意遵守既定的规范,但是又没有能力去打破这个规范。比如《创智赢家》的“厕所门”事件,如果李文艳对节目组制定的规则不满,很简单,她可以主动退出,离开这个她认为“不公正的赛场”。但如果还想继续,那就只能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尽量发挥自己的能力。即使失败了,也要输得漂漂亮亮的,不解释,不抱怨,因为解释和抱怨都没有用处,反而显得自己小家子气。
我们不得不承认,生活从来都是现实的,职场更是如此。既然做不到潇洒地甩手走人,那么就利用现有资源做点事情吧。能屈能伸,养精蓄锐,总比怨天尤人好。
过激的自我保护,就是一种“弱势”
Alex 市场推广人员
我看到很多观众都表示,自己能从李文艳身上,发现自己过去的影子:年少气盛、勇而少谋、个性突出、诚实率直,等等,那几乎是每一个刚刚迈出大学校园的年轻人的模版。
但是,这些观众其实没有说出接下来的这一句话,就是:他们现在已经不那样了,因为经过在职场的磕磕碰碰之后,他们不得不承认,那样是行不通的。正像李文艳被淘汰那样,几乎每个人都曾为自己的年少气盛付出过惨痛的代价。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概念:作为领导,同样是很正规、很诚恳地指出下属工作上存在的不足,如果对方是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同事,他一般都能迅速吸收你的意见,拿出自己的想法跟你讨论,随即做出一套更加合理的工作提案;相反,如果对方本身的能力和经验都属一般,一听到你的意见,他却会立刻跳起来,表示自己已经尽全力了,问题其实都出现在别人身上,那样子好像是他受到了天大的冤屈。
在遭受批评时,为什么不能等到对方把话都说完,就要急着打断和反驳呢?如果对方批评错了,并不会因为你反驳得晚一点而变得正确;如果对方批评得有道理,你口头的反驳,也不能弥补你以前的失误。道理是大家都懂的,但为什么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面对批评,会做出那么激烈的反应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从心底里也明白自己的不足,并且急于想在所有人面前掩饰掉这些不足。所以我一向认为,很多人过激的自我保护,并不能真的保护到他们,反而适得其反,暴露了他们自身在能力上的“弱势”。
职场的吃相,其实也是一个人人品素质的体现。真正自信的人,不会大肆炫耀他的能力、学识、经验,皆因他没有自卑感,反之亦然。
记者手记
自己这关,是最难过的
相比其他的娱乐性选秀,《创智赢家》引起的争议,已经上升到了“人性本恶”的地步。当这个话题建筑在职场这样一个关乎每个人切身利益的舞台上时,尤其显得尖锐、刻薄、甚至是无情。
这就像每个办公室每天都可能上演的同事纷争,当然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至正确至高尚至纯洁的,否则怎么会吵得起来呢?但是,办公室不是某一两个人的,准备恶言相向之前,不妨先掂量一下: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自己是否能承受得了这个后果?如果自觉可以承受,那么,去,勇往直前吧。但可惜,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毕竟,还指望靠这份工作养家糊口呢。既然无法甩手走人,那何不注意一下自己的“吃相”?
相对于所有的过五关斩六将,自己这一关才是最难过的。扪心自问,如果可以过得了自己这关,剩下的,都可以从容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