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陈可辛武侠电影《刺马》专题 >正文

艺术的再创作:试说电影的改编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12:24 新浪娱乐

  最近,由陈可辛执导的《刺马》终于开拍,女主角也由徐静蕾扮演,而三位男主角,更是香港影坛中的三位大哥级的演员,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而这部电影,实质上是改编七十年代的香港名导张彻的经典作品《刺马》。而此外,最近一年来,不少的改编作品也纷纷亮相,如改编自韩国电影《触不到的恋人》的《湖边小屋》、改编自香港电影《无间道》《无间行者》、如改编自漫画的《龙虎门》等。

  改编是一种艺术的再创作的方式,其一般包括把文学、漫画等不同于电影的艺术形式改编为电影,或者是把过去的电影再次的改编(也称为翻拍)两种方式,前者如不断被改编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名作,后者则如《无间行者》、去年年底的《金刚》等。相比于电影,文学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自然保存下丰富的遗产;而电影本身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故事、技术等逐渐的处于暂时的饱和状态,这几年世界影坛也出现了不少的剧本荒的状况。于是,改编文学或者翻拍旧作成为了电影中的常见现象。

  外国电影

  电影是在1895年年底诞生于法国,开始以短小的记录片为主,所以改编文学作品的现象还比较少;但随着观众的日益增多与技术的发展,故事长片也慢慢成为电影的主流,而改编文学作品也成为电影编剧的一种重要方式。如电影史上的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法文名:Le Voyage dans la lune。英文名:A Trip to the Moon),就是改编自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

  默片时期虽然也由一些作品改编自文学作品,但有声电影的诞生才真正的使得了这种现象的繁荣,如当时法国的诗意现实主义电影,其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文学。让·雷诺阿,这个法国诗意现实主义中的大师,不仅拥有导演所必须具有的技术手法,还拥有编剧所特有的文学创作理念,他的梦想就是切断法国电影与文学原著的直接联系,而使得两者相互融合一起。这种带有改编性质的剧本是让·雷诺阿的一种重要电影风格,如原本是弗夏迪埃尔的平庸小说的《母狗》,被让·雷诺阿在一首唱遍大街小巷的歌曲的基础上描绘出一个悲惨而吸引观众的故事。而导演本人也说过,“我对原著的背离其实只是表面的,我想,大体上我还是一直保留着它的精神实质。对于我来说,剧本不仅仅只是一个工具,我们在为着一个不变的目标不停的进步,从而剧本也要不停的变更。而即使有些作者们怀有这样的目标,他们自己也不一定就能发现”。

  巴赞曾经高度赞扬过文学的电影化改编现象,“小说改编的问题对战后电影审美的发展有着决定的影响”。五六十年代的法国诞生了一批新浪潮的小说家和导演,他们为文学改编为电影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聚居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拉丁文化区的阿兰·雷奈、阿兰·罗伯-格里耶、玛格丽特·杜拉斯等。而由阿兰·罗伯-格里耶编剧、阿兰·雷奈导演的《去年在马里昂巴》,由玛格丽特·杜拉斯编剧、阿兰·雷奈导演的《广岛之恋》等,都是至今的经典,阿兰·雷奈也曾说过,“给我一个原始的‘文学’作品,我会把它变成电影”。此外,罗伯特·布雷松的《乡村牧师日记》等也是重要的改编自文学的电影。

  法国电影在五六十年代的一次次的思潮,其改编文学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相对而言,好莱坞的电影,则比较少的改编自文学作品,且比较集中于恐怖片、嫌疑片或者科幻片当中。如斯蒂芬·金的小说,从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已经有数十部被改编为电影,《魔女嘉莉》、《绿里奇迹》、《肖申克的救赎》、《闪灵》等。他的小说作品,往往一面世就吸引了无数的读者,而改编一部来自著名书籍的电影比一般的电影更加能够吸引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也是好莱坞所不会视而不见的事情,近几年的《指环王》系列、《哈里·波特》系列等也是一个个的明显的例证。

  而翻拍是好莱坞的电影改编的另一种常见方式,但往往创作者在翻拍的过程中注入新的血液,以求更加的吸引观众,赚取更多的利润。《泰坦尼克号》既是改编自发生在1912年的真实悲剧事件,也同样的有着翻拍之前的关于这件事的电影的影子,而导演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注入了俊男美女的通俗的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并注入了很多人性化的成分,而在全世界赚取了不少的眼泪与票房。还有最近的《异教徒》、《无间行者》、《湖边小屋》等,无不改编自之前的成功的作品。而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香港电影《喋血街头》等,也成为好莱坞最近的改编的目标。

  除了法国跟好莱坞,还有很多的国家地区的电影中不少的出现这种改编的现象。韩国最著名的民间传说,即春香的爱情故事,就在韩国(在五十年代前是朝鲜)被一而再的搬上银幕,其中,韩国电影教父林权泽,就分别于五十年代和新世纪两次的改编了这个忧伤的爱情传说;朴赞郁的两部优秀的电影,《共同警备区》和《老男孩》,也是改编的作品,前者改编自韩国的一本小说,后者则改编自日本的漫画(改编漫画是世界电影几乎每年都有不少出现的现象,近年来的《蜘蛛侠》系列、《X-MEN》系列、《龙虎门》、《NANA》《墨攻》等都是改编自漫画);而去年的韩国电影票房冠军《欢迎来到东慕村》,则是改编自舞台剧。而日本,除了是漫画创作的大国,也同样是改编漫画甚至改编文学为电影的大国,既改编日本本土的作品,也改编海外的作品,如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是改编自日本小说,而《乱》等则改编自莎士比亚的戏剧。

  华语电影

  在中国大陆,上海城市发展的开放性使得电影很早就进入上海并发展开来。早在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的杂耍游乐场就推出了所谓的“西洋影戏”,也就是电影;1899年西班牙人雷玛斯首先将一些有简单情节的故事短片拿到上海来放映,后来他也成为第一个在上海经营电影院的商人,他于1909年在上海建起了中国第一座专业影院——虹口大戏院……尽管中国人所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在北京拍摄的《定军山》,但解放前,中国电影的繁荣,却是在上海。而上海电影,跟海派文学文化有着很大关系,这在三十年代后期上海沦陷前的影像中呈现的更为清晰。先是起始于清末繁盛于民初的鸳鸯蝴蝶派小说的风靡,而1924年郑正秋把民国初年的徐枕亚的小说名作《玉梨魂》(该小说是鸳鸯蝴蝶派中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改编为电影而取得很大成功,从而促使了为数众多的鸳鸯蝴蝶派文人涌入上海电影界,直到1931年明星公司花费巨资拍摄《啼笑因缘》却因为“一"二八”事件而遭受惨败,鸳鸯蝴蝶派的电影才因为与时代的严重脱节而走向衰落。鸳鸯蝴蝶派文人的进入电影创作对上海电影产生了不少的影响,如建立起一种行之有效的文学叙事传统、类型片创作趋于成熟等。其中,第一点很重要,这是因为早期的中国电影偏向于戏剧(直到二十年代末电影还是被称之“影戏”),而鸳鸯蝴蝶派文人的加入促使很快形成了一种电影的文学叙事模式,从而有效的改变了上海电影甚至中国电影创作叙事单薄、幼稚、粗糙乃至低劣的状况。如包天笑编剧的《空谷兰》,除了内容的现实性、表现手法的现代性之外,故事的时空跨度也比较大,作者笔触也紧跟人物的活动,且时空转换自然自如,叙事从容流畅,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事件环环相扣,结构相当的完整严谨,对主人公纫珠和柔云的性格和心理都有鲜明而细腻的表现。(鸳鸯蝴蝶派的进入电影界还对海派文学的电影化有了一定的影响,这主要是体现在三十年代的新感觉派文学中,且其不仅仅是限于个别的手段和技巧,而且“涉及到题材内容以及现代小说的整体范式带有根本性变化的某些方面,显示了20世纪现代小说艺术实验和发展的一种趋向”。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人穆时英、刘呐鸥等,都对现代都市生活有着深入的体验及对电影很狂热,1933年3月1日他们还创办了杂志《现代电影》,并编辑出版了七期。)

  第二次的文学改编为电影的高潮出现在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期。由于特殊的缘故,从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中期是中国电影界的一段黑暗时期,也缺乏优秀的改编的电影作品,七十年代末的思想解放运动使得文学电影都有了很大程度的解放,而无论是解放前的小说作品还是刚发表而引起轰动的小说作品也都往往成为第四代导演们的关注的重点,如鲁迅的《祝福》、沈从文的《边城》、巴金的《寒夜》,甚至还有刚发表不久的《天云山传奇》、《高山上的花环》、《枫》等。即使是更加年轻的第五第六代,他们也不少的把文学作品作为电影改编的对象,张艺谋改编过莫言的《红高粱家族》、苏童的《妻妾成群》、余华的《活着》等,陈凯歌改编过李碧华《霸王别姬》,路学长的《租期》则是来自于纪实文学《租妻回家》等。

  港台地区也同样的存在不少的改编现象。台湾地区的六七十年代的“琼瑶电影”潮,就是以改编琼瑶的爱情小说为基础的电影潮流,黄春明的《看海的日子》等乡土小说则是八十年代继“琼瑶电影”潮后的再一次的电影改编潮流。香港地区的改编文学的现象比较少,如改编自李碧华的小说的《胭脂扣》、改编自西西的小说的《天生一对》等;改编自漫画的多一些,《古惑仔》系列、《麦兜故事》系列、《超级街头霸王》、《地下铁》等都是;至于翻拍的作品,则主要是集中于翻拍武侠电影,如张彻的《独臂刀》就一而再的被后人所翻拍,包括徐克的十年前的《刀》,胡金铨的《龙门客栈》也被徐克翻拍为《新龙门客栈》,楚原的《流星蝴蝶剑》则被翻拍为《新流星蝴蝶剑》等。(此外,也有翻拍武侠片之外的类型的,如徐克的《上海之夜》,是翻拍自三十年代的经典作品《马路天使》。)就这些武侠电影的翻拍而言,其结果不能一概而论,如《新龙门客栈》,新增加的金镶玉这个人物使得影片增多了许多的乐趣与关注点;而《新流星蝴蝶剑》,却削弱了楚原的原作中的对于权力等的思考。

  另外,也有一些将电影作品改编为小说或者别的艺术形式的现象,不过只是个别现象,而且,影响不是很大。

  而文学的或者别的艺术形式的电影改编,却是目前的电影创作的重要现象,不止是在华语电影中,还存在于广泛的世界电影中,且其改编的取材也越来越广泛,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不仅仅是被英国电影创作者所改编,还被好莱坞、中国大陆、日本等改编,这大概也是电影的全球化的一种现象吧。阿木/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8,000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