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三联》对话王小帅:我坚持不合时宜(图)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1日12:13 三联生活周刊
![]() ![]() 王小帅柏林归来(资料图片) 2月17日,柏林电影节闭幕,王小帅获得最佳编剧奖。记者在柏林对王小帅的专访,提供的是对中国电影产业化未来的另一种观点。 记者◎马戎戎 中国电影此次被选入竞赛单元的有王小帅的《左右》(blog)和香港导演杜琪峰的《文雀》。《左右》是一部家庭伦理片:妻子离婚后带着孩子与他人重组家庭,却发现孩子得了白血病,拯救孩子的唯一途径是与前夫再生个孩子,用新生儿的脐带血来救孩子。《文雀》的故事很难叙述,或者说,这根本不是一个故事,而是杜琪峰对香港的一种记忆。《文雀》里杜琪峰的怀旧、伤感和徘徊,是欧洲媒体和观众所不能理解的,这部清新小品在英国权威电影杂志《Screen》上的评分不高。但《Screen》给《左右》的评分一直处于中上,《好莱坞报道》在电影节期间每日印刷《每日好莱坞报道》,则称赞王小帅的导演技巧高超,把肥皂剧的情节巧妙建构成一部尖锐的电影,而演员的演技则“像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左右》的文学气质的确很浓,王小帅敏锐地抓住了中国人平静家庭生活下暗藏的潜流,有强烈的独立思索气质。但限于预算规模,电影技巧的缺乏和制作粗糙使这部电影无法成为中国的《美国美人( 电影节政治是每个电影节都要面临的问题,尤其在好莱坞电影不断扩张的当下。欧洲观众依然热爱电影,电影宫旁的售票点,清晨7点便已排起长队,很多人甚至带着沙滩椅和毯子睡在当场以便抢购。但老欧洲引以为豪的人文电影传统正在衰退,欧洲各大电视台对第三世界国家电影收购的价格连年下降。一部《罗拉快跑》让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已经名列德国电影博物馆,但他也不得不拍摄《香水》这样的好莱坞式传奇大片来救市。各位来自东欧、南美、亚洲的以人文追求为第一目标的导演在柏林享受了红地毯和三四场满座观赏的待遇后,回国后无一例外还是要思考国内的票房问题。王小帅也不能逃脱这样的命运。银熊奖对他来说,最大的现实意义,除了电影在欧洲的市场,便莫过于为接下来3月份的国内上映造势。 三联生活(blog)周刊:在柏林之前的一个年终论坛上,你站起来说,希望像你这样的导演能够在目前的电影院里找到自己的位置。现在,你觉得你找到自己的位置了么? 王小帅:我觉得我们确实处在一个很尴尬的转变过程中,中国电影在商业片和大片的运作上其实也是刚起步几年,从政府的角度,他们看到了电影可以挣钱的现象,而以前没有。因为他们拥有了绝对的权力和绝对的控制权,要大规模地做一件事情其实很快。可是,同时,电影的多样化、层次分得更细的一面怎么办?我知道这么大的国家,消费者的情况参差不齐,这么大的国家,总要走一段回过头来看一下,当然这个阶段是必然的。在改革的阶段,没有精力去顾及,同时两手抓,一定是先走一条路。像我这样的导演,没有及时进入做大片的这样一个行业的话,其实是自我牺牲。我在坚持一种东西,我坚信某些东西不是没人看,不是没有票房,只不过是因为某种声音掩盖了这种东西。使大众的东西被吸引到一个层面去了。我想,肯定在未来,完全放手市场化的局面,一定也会有一些改变。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