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民周刊:烂片抢钱“香港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4日16:32  新民周刊

  最近打着经典续拍名号的那些喜剧片,却一部比一部烂。香港导演们看到内地市场大热,谁都想分一杯羹。

  记者/钱亦蕉

  悄悄融合

  《叶问2》热映的时候流行一句话:甄子丹负责叶问,黄晓明负责二。这句话挺损的,其实黄晓明的表演没有那么二,主要是他那个角色的性格有点二。我甚至觉得黄晓明的表演和香港导演、演员的风格还是比较匹配的,总比王渤在香港搞笑片里面的水土不服要好吧,更别提早期合拍片如《伤城》里的徐静蕾,完全游离在片外,她与梁朝伟的亲热戏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合拍片(本文特指内地与香港的合拍)在1997香港回归之后就已陆续出现,但真正蔚为大观却是在2004年1月1日CEPA政策正式实行之后。CEPA规定香港拍摄的华语电影经过内地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后,不受进口配额的限制而提前享受“同等待遇”;同时,合拍片可享受国产片待遇,抽取内地票房的1/3。自此大量香港导演北上进入内地拍戏。

  由于中国本土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屈指可数,中生代导演非常匮乏,而第六代导演则倾心于国际影展和各类奖项,所以支撑市场的商业类型片则完全要靠北上的香港影人来承担主力。他们有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黄金十年的经验,他们在这里,也最先嗅到了中国电影扬帆起航的气息。

  试看今年上半年的国产片票房前10榜单,就会发现如今国产片已经深刻地留下了香港电影的烙印。几乎每一部片子,都有港人印迹,除了动画片《喜羊羊》不算,也就徐静蕾的《杜拉拉升职记》还比较本土,但里面的玫瑰不也是香港明星莫文蔚扮演的吗?除此以外,从《叶问2》、《锦衣卫》、《大兵小将》、《未来警察》《苏乞儿》《全城热恋》《花田喜事2010》《越光宝盒》,甄子丹、成龙刘德华赵文卓张学友……哪一部的主演不是香港人?但有意思的是,这些又都不是纯粹的港片。如果把它们冠以香港制造,那么至少留守香港本土的杜琪峰尔冬升等人一定会大摇其头,所以,我们只能把这些新的含有大量香港元素的片子都称为合拍片了。看如今满地都是合拍片,要找一部纯粹的国产片还真不容易呢。

  《叶问2》当然是十足的香港班底,从监制黄百鸣、导演叶伟信、编剧黄子桓、动作导演洪金宝,使得《叶问2》基本约等于港片,为什么说“约等于”呢?这不是还有个黄晓明么。另一不为观众注意的细节是——《叶问2》的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内地,它的第一出品方是河南影视集团,而参与投资的内地企业一共有5家。《锦衣卫》也是如此,主要演职人员都是港人,但女主角赵薇来自内地,出品方是上影集团,据说出钱的投资方多达十几家。《越光宝盒》是香港导演刘镇伟“大话西游”系列的后续之作,演员是两岸三地大杂烩,但投资却基本来自内地,珠影、小马奔腾、北京博纳是其出品方。其实,香港负责出人力和技术,内地负责出钱,也基本形成目前合拍片的一个主要模式。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大兵小将》是由成龙的公司投资拍摄的,成龙自己就是制片人,又是主演,但是他却邀请了内地的新人丁晟来担任编剧和导演。还有暑期档一部口碑票房都不错的小成本影片《人在囧途》,监制是文隽,导演是香港人叶伟民,但从演员到风格都非常“内地化”,王宝强徐峥的喜剧与港派无厘头可完全不同啊。总之,现在的影片,特别是商业类型片,两地融合已经是大趋势了。

  今日的默契融合,是经过两地影人十几年的磨合才形成的局面。想想当年为了符合合拍片的条件,香港制片方随便点个内地女明星演女配,然后囫囵一起端上桌,徐静蕾、张静初都充当过这样的角色。但是有陈可辛这样的导演,不断在努力,从《如果·爱》《投名状》再到《十月围城》,内容、演员,自动向内地靠拢,希望合作合拍更融洽。当然有些“靠拢”只是他的推测,所以才会有《十月围城》这样被他当作主旋律但内地观众不以为然的片子。

  烂片抢市

  香港导演的适应力是非常强的,香港影人的嗅觉也是异常灵敏的,中国内地这么大人口的观影需求就是他们的香饽饽。老外也看到了这个市场,但是无论早期哥伦比亚(亚洲)的投资策略,还是华纳尝试的建设影院策略,抑或米拉麦克斯的海外发行策略,离赚钱都比较遥远,也造成美国资金的浅尝辄止。毕竟它们没有拥有香港人的地利人和,也没有这个关键的CEPA优惠啊。香港人涌进来,到这两年,特别是今年,终于看到成效了。

  毋庸置疑,为了融合,香港导演们是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之一就是放弃他们所熟悉的一些题材类型,比如黑帮、警匪、鬼片等等;代价之二是在拍摄内容上的调整和让步。比如他们拍正剧时会自觉带上“民族自尊”色彩,像《叶问2》中把英国人拍得很坏,以前港片中也有坏警察头目,但不会如现在这样集中在英国佬身上。连十足的港片《岁月神偷》里面也刻画了唯一的坏人——一个收保护费的英国“地保”,难道这些都是为了在内地上映的关系?还是说它在内地上映的版本被改了?杜琪峰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他不参与也不看引进内地的版本,完全交给发行方去删改。这个代价够大的。

  内地市场也同样在付出代价,让他们操练,让他们掘金,当拍出过经典的导演戴着锁链时,也会拍烂片,更不要说有些影人本来就是商人,为了趋利,拿快餐山寨片滥竽充数。最明显的表现在喜剧片上,香港无厘头电影本来是港片的重要一支,在周星驰那里走到巅峰,但最近打着经典续拍名号的那些喜剧片,却一部比一部烂。香港导演们看到内地市场大热,谁都想分一杯羹,暂时也拿不出什么新创意(在这点上,老怪徐克令人尊敬,虽然新片不一定卖座,倒一直坚持创新,从不重复自己),纷纷祭出经典续拍来赚取票房,比如去年黄百鸣的《家有喜事2009》王晶《大内密探零零狗》,还有今年刘镇伟的《越光宝盒》,部部“雷人”,票房却纷纷破亿。《家有喜事2009》情节苍白,因为是春节贺岁图个热闹也就算了;《大内密探零零狗》是真正的重复过去,吃老本,古天乐当然演不出周星星的无厘头,大S基本上哭就像在笑,笑倒像在哭;《越光宝盒》“打通任督二脉”,让内地、香港的演员大串联,可情节上不着边际,明明是戏说“西游”,倒变成了戏仿“三国”(赤壁),四五十个大小明星的演出更不明所以,难道是学《建国大业》的人海战术?这样的影片把香港喜剧积累的资源耗尽,真不知买票看了电影的观众是否还会第二次上当。

  其实在香港的电影世界里,跟风的情况一直没断过,一个题材流行了,马上出现一大批,《英雄本色》红了,众多江湖兄弟影片纷纷出炉,前两年《无间道》重振票房,警匪卧底又成新焦点。资金跟着热门题材转,誓把一个题材做滥,确是香港电影的一颗毒瘤,即使黄金十年,每年也有不计其数的跟风烂片。这是商业化的香港电影决定的,而这种急功近利也被带到了如今的内地电影市场。

  由于近来内地大量进入电影市场的热钱都是业外资本,对这个行当不熟悉,保险起见,他们会选择香港电影人这样的老面孔,还有他们的老创意,这也就是续拍和翻拍这么流行的原因——《新龙门客栈》《倩女幽魂》等都在翻拍中,当然相信叶伟信和徐克还是会用心的,让我们不要对所有经典都失望。其实耐心是最重要的,无论是内地的资本还是香港影人,都需要耐心来拍出好片,使得市场有一个良性循环。▲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