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赔钱因文艺片“先天不足”

2012年10月12日12:21  北国网-辽沈晚报 微博

  当下的商业片就像关西大汉,持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岂不快哉!大投资,大卡司,大导演,高科技,你想在里边插点人文气息,制片人和出品人立马和你急眼……文艺片则只合十七八岁女郎,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小清新,小投入,小心思,小细腻,散发点人文关怀,你要是想在里边多花点钱做特效,找大明星……那结果就像《白鹿原》。

  《白鹿原》倒像个商业片和文艺片的混血儿,票房刚刚过亿,却基本告别了院线放映,这也意味着《白鹿原》赔定了。从演员阵容来看,张丰毅、张雨绮[微博]、段奕宏[微博]可说不差,从影片投入来看,能拍20个《失恋33天》,可票房却不及三分之一,可谓惨痛。

  为何投资过亿的《白鹿原》票房只能过亿呢?这就是文艺片的先天劣势:中国观影人群对严肃题材的远离;文学作品改编;影片宣传点离原著甚远……

  再换一个角度来看,冯小刚[微博]曾说,中国的电影是导演中心制,可刚刚和张雨绮结婚不久的王全安,他的俗世名气更多来自于张雨绮,张雨绮与汪小菲[微博]、大S[微博]的恩怨情仇。他之前的作品分别是 《图雅的婚事》、《惊蛰》、《月蚀》等,除了专业人士和电影爱好者外,少有人知。

  对比下堪称中国顶级的陈凯歌、张艺谋两位导演,陈凯歌的代表作《霸王别姬》票房4000万,《和你在一起》2000万,《梅兰芳》刚过1亿;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3000万,《山楂树之恋》1.4亿,都是刚刚收回成本。

  顶尖的大导演在文艺片上也不过如此,让小字辈的王全安有所突破,有点太难为人。这也再次证明在文艺片上求票房,真是缘木求鱼,它天生就不是那么个玩意,即使认了别的爹,也很难改姓钱。

  苏梦枕(资深娱评人)

(责编: 琉璃)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