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李安的逃生笔记

2012年11月29日14:19  北京晚报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太容易被贴上各种标签,片中的诸多元素也太容易被解读出多重含义。所有的解释和标注或许都言之有理,但看过电影后,片中那些细节和华彩在我脑海中渐渐隐去,渴望变得清晰的,是在我的认识和感受中,李安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导演?

  最早看李安的《喜宴》、《推手》、《饮食男女》,感觉是一位极聪明的人拍得好片。因为要用西方的电影语言把东方的普世价值观说好,这不仅要靠导演本身具有两种文化的积累和对两个世界的深刻认识,而且真的是需要一个聪明的脑子,不然拍出的东西大概就如同东北乱炖一般。李安把故事讲得明白,道理说得清楚,意境拍得深透,这不是一个普通导演能独立轻易做到的,而李安却毫不费力。后来李安拍了《理智与情感》、《冰风暴》、《与魔鬼共骑》和《绿巨人》,这是四部典型的好莱坞制作,从故事结构到最终的价值观表达,都是西方式的。虽然《理智与情感》还明显残留着东方文人的视角和理解,但李安已经在挑战自己了,他不希望做一个向西方贩卖东方价值观的文化商贩。这种尝试的意义或许不在于成功与否,而在于挑战本身。当我们的五代或六代导演还迷茫在自我文化认识中而又头破血流地试图亲近西方价值观时,李安却已经实实在在地抛弃东方的身份,在光影中投胎于西方世界,去体会,而后是思考与改变,甚至是在超越两种文化。《卧虎藏龙》刚出现时,评论界似乎没有给予更多关注和好评,但万幸的是,我们的五代导演做了一回成功的反面教材。于是我们才惊觉,李安的武侠电影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那是李安创造出来的一个超凡世界,那个世界的价值与情爱既不完全属于东方,也不完全属于西方,却涵盖了两个世界——东方看到的是儒与侠,西方看到的是自由和勇气。至今,没有一个导演能如此轻描淡写一般做到融合两种价值观。虽然东西方的价值观一定是存在矛盾甚至是鸿沟的,但李安似乎在电影中,用故事找到了一种统一。《断臂山》和《色戒》,李安抛弃了形而上的文化思考,开始转向人欲的探讨,在西方或东方的文化之下,究竟掩埋的是什么?文化或许只是一种掩藏和假象,一个人内心的恐惧和欲望,到底是怎么控制和指挥着我们的?李安像是一位苦行的僧人,一路艰难,见山不是山时,方觉见水便是水。

  《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似乎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先行尝试,同样是少年,同样是内心的欲望,只是一个是那么阳光,一个是那么凶险。而这一次,李安似乎没有找到最触及内心的那个表达。20年间,似乎能想的都想了,能说的都说了,能做的都做了。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李安内心的又一次冒险和表达。电影中是少年和老虎,现实中是李安和老虎,就像李安自己所言:我和派是一体的。作为一个已经拍过那么多电影,尝试过那么多种表达的导演,李安和他的电影将怎么活下去?或者说,一个导演的内心如何避免在几十年的疲惫思考后还能有欲望去表达,又将表达什么?这或许是李安心中的那只老虎。

  一如《卧虎藏龙》讲了一个出世入世的故事,李安这一次,没有选择面向世界时传经布道般的喋喋不休,而是选择了对自我的内心进行一次梳理。是什么让李安在20年间不停寻找各种思考和表达?而过往的那些表达是不是还要再重复和延伸?一个导演的改变和挣扎到底从何而来?一个人在精神上活下去究竟依靠的是什么?其间又丧失了什么?这些疑问,是李安和老虎的搏斗,而这博弈的过程与感悟,化做电影,便是这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所以不要再问老虎是否真的存在,李安给出的结局是一种选择,而李安选择的那只老虎,在密林中,它还会出现!

  完成这部电影,李安又活了下来,而下一次,是惊喜还是落寞?我们只能静观李安与老虎的又一次搏斗。《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李安的逃生笔记。D141

(责编: Gracetot)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