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晚报:王力宏李云迪争议几时休?

2013年01月18日17:47  新闻晚报

  叔叔阿姨们一定糊涂了,王力宏[微博]和李云迪[微博]这到底是怎么了,好好的两个音乐才子,怎么就成了“不能说的秘密”了?说白了,这无非就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恰巧遇上了爱凑热闹的你我他,最后经不住考验的人,“挺身而出”来了个全身而退。到头来,有人觉得“日久见人心”,有人觉得“狗急了还跳墙”呢,不知两个炒来炒去的当事人,这日子还好过吗?

  ——版主  舒晓程

  放大镜  

  “放大的世界里,蚂蚁可能被看成大象,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摇身一变成为惊天动地的新闻。”

  曾索狄

  我一直很欣赏徐峥[微博]对《泰囧》票房的一句评价:“现在这部电影已经变成一个事件,不是一个电影了,但我觉得变成事件这个事儿跟我没关系。 ”

  同样套用到所谓“宏迪”上说,如今再去分析到底是阳光优质偶像借机炒作,还是著名钢琴艺术家有心进军娱乐圈,或是两人之间真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恐怕都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当人们被有关“宏迪”的段子、文章[微博]、调侃、八卦所刷屏的时候,所谓“宏迪”,已经不仅仅是阳光偶像和钢琴家之间的事了,而是一个被全体网友拿着放大镜看热闹的全民娱乐事件。正是万千有着八卦之心、酷爱围观的网友,用自己鼠标、键盘和想象力,将它打造成了轰动网上网下的大事件。

  也就是说,无论当事人此时此刻再跑出来对“宏迪恋”做任何解释任何评价,大概都无法引发网友的多大兴趣。谁在乎你到底喜欢谁,谁在乎你是要炒作还是澄清,网友的放大镜就只放在“宏迪”二字上,真相如何,有什么关系?非要说网友在乎什么,恐怕也只是下次说起这阳光偶像和艺术家时可以哈哈一笑,点评一下他们的绯闻,或是在玩歌词改编和古诗接龙的时候可以把这段逸闻也写进去:“力宏你不懂爱,钢琴盖会掉下来”,多妙啊。

  其实,回溯所谓“宏迪”的原点,你可能会发现,如此轰动的大事件,起初也只是些鸡毛蒜皮的细节,平淡得很——不过是两个明星喜欢在微博上互相卖卖萌秀秀友情,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只不过随着事件一步步炒下去,所有的细节都被放大了,你就会不由自主地觉得什么都值得咀嚼一番:有人说钢琴家2012年总共就在微博上谈了三件事,音乐、吃、阳光偶像,你就会忍不住替这个呆萌吃货抹一把辛酸泪;有人翻出阳光偶像的历任绯闻女友,你就会个个仔细盘查,试图找出哪个是拿来当垫背的“障眼法”。放大的世界里,蚂蚁可能被看成大象,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摇身一变成为惊天动地的新闻。端着放大镜的我们看着笑着,觉得好像是捡到了宝,其实,不过如此。

  该休矣

  “面对美轮美奂的电影艺术品,我再也没有理由说拒绝,原来功夫不再是飞檐走壁,当真可以把功夫当探戈看。”

  孙苗

  “或许只是开玩笑,只是娱乐新闻,但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分辨什么是真,什么是胡扯。 ”元旦刚过,王力宏就以一条严肃认真的微博为近来与“好哥们”李云迪甚嚣尘上的“闹剧”画上了句号。态度之强硬,语气之无辜,矛头之精准,给了爱凑热闹的百姓们当头棒喝——是我们过分了,还是他们玩不起?

  从龙年春晚上的激情合奏开始,“情歌王子”王力宏与“钢琴王子”李云迪就“被牵手”了一整年,而这二人更是大摇大摆毫不掩饰地利用微博诠释着何谓“无声的高调”。在李云迪2012年的微博中,只谈了三件事:音乐,吃,王力宏,反之亦然,怎能怪网友空穴来风?事情闹到今天的地步,你我都能猜出个大概——如若没有双方宣传团队的操盘,按照不实流言的发展轨迹,一笑而过后,传闻便消散在风里,何须正襟危坐“此地无银三百两”?事不关己的澄清,并无息事宁人的姿态,反而给本该熄灭的火焰,再添一把柴。

  娱乐圈向来是非不断,总结来说,圈内友人的相处不外乎两种模式:一种是攀附高枝、扶摇直上,适用强弱不对等的双方,如张馨予[微博]之于李晨[微博]、嫩模时期Angelababy之于黄晓明[微博],刘恺威[微博]之于杨幂[微博];另一种则是名气不相上下、强强联手。王力宏和李云迪的粉丝阵营,如今势不两立互黑偶像,有人坦言若非“二哥”,谁都不知李云迪是哪根“葱”;有人揶揄王力宏“人家拿肖邦奖的时候你还被粘在矿泉水瓶上”——但除去护主心切的中伤,“宏迪”显然属于第二种模式,不仅联手还“跨界”。

  不得不承认,这次联手很成功。李云迪曾经身处古典音乐的世界曲高和寡,拿过无数钢琴比赛大奖,却在知名度上输给了郎朗[微博]。这个号称从不听流行乐只弹施坦威的王子,如今弹了没手感的电子琴,唱了王力宏的流行歌。空降娱乐圈,李云迪人气急剧上涨,微博转发与评论数均已用“万”衡量。而王力宏更因扯了古典音乐的裙角,偶像头顶顿添文艺光环。

  但偶像始终是偶像,他们就像那些任性霸道的儿时玩伴。需要你参与游戏时,极尽装傻卖萌之能事;不需要时,变脸比翻书还快。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宏迪”,如今正式宣告炒作游戏结束,看客若再捕风捉影唯恐天下不乱,后果自负。

  替你着急

  “真相是怎么样的,并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想看到的是怎么样的。”

  谢正宜

  听说要写王子与教授的故事。

  心头一惊。顿时开始在我的精神世界里遍地搜索,寻找一样学名叫作“媒介素养”,俗称“节操”的东西。然后才敢动笔。

  王子与教授,听起来就不是很搭的名词。王子再有实力,走的也是偶像路线,教授再有长相,靠的也是实力取胜。

  世上美事,不可得兼。

  于是一场互为助益的绯闻,在双方默认甚至觉得颇为有趣甚至欣欣然各取所需的心态下,传开了。

  这里牵涉到一个受众心理演变的问题——央广的一位同仁不无玩笑地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普遍认为法海是为了捉妖才会囚禁许仙的;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家开始怀疑法海是因为喜欢白蛇才会为难许仙的;直至21世纪的今天,所有看客,几乎都发自内心地肯定,法海绝对是要想得到许仙,才会与白素贞大打出手!

  微博这样的领地,除了承担少部分“人怂志不怂”的用户忧国忧民、全知全能、指点江山的精神诉求之外,大多数时候,是记个段子逗个乐,为阴霾生活劈开一道闪光之地。于是群众喜闻乐见的王子爱教授的故事,就这样愈演愈烈。

  真相是怎么样的,并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想看到的是怎么样的。

  所以会有那么多人 对 王 子 路 人 转黑——在一向含糊其词、水涨船高、提供给大家想象空间的暧昧之中,你突然正气凛然辟谣摆真相?自己演唱会之后没辟谣,反而在教授演奏会后开始辟谣?

  再来看那份声明,亦是败笔之作:“我是异性恋,李云迪也是喜欢女生……我希望大家能分辨什么是真,什么是胡扯……我的个性很直……”通篇“我”、“我”、“我”!

  而李云迪之后的声明呢:“大家是好哥们好兄弟……最重要的是我们期待把更多好的音乐带给大家……希望你们继续支持关注我们的音乐……谢谢你们。 ”多是“大家”、“我们”、“你们”!

  如果不是个性使然,那么就是宣传策略优劣之分。真替王子的公关人员的智商情商着急啊!哪个更能博得观者好感,显而易见。

  十年生死两茫茫,力宏你个薄情郎!

  孽债

  “‘宏迪’事件发酵至今,并不是媒体和网友的一厢情愿,是他们太沉浸于“话题人物”的幸福幻觉之中,而对自己掌控舆论走向过于自信。”

  李佳杰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每天早晨睁眼刷新微博的时候,都会瞬间能量满格,因为你将面对的又是一个光怪陆离的全新一天。

  于是,我一直很迷茫,我们是否应该坚持以普世的价值观来看待这个映射现实的虚拟世界。但事实上,我们对这个虚拟世界的认知和依存又何尝不是一个现实问题呢?

  前两天,在自己未实名认证的微博上吐槽了一个不具名的“某王姓艺人”,一个晚上就引来了几百条的评论和转发,竟有网友顺滕摸瓜把这条微博的亮点评论也一起截图,发到了天涯论坛。不过,要感谢这位“义士”,遮盖掉了我的微博名,以免遭人肉。

  半夜里,一位同行发来微信,建议我删了这条微博,怕是被黑这位明星的“水军”利用了,反成了人家的工具。我笑笑,由他去吧,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至今这条微博也未删,每天还有着十几条的转发和评论。

  这件事映射到现实生活的后果,就是被领导问话了:“既然你了解到这么多内幕,为什么不能呈现在我们的报纸上? ”这就是在微博改变生活的当下,一个纸媒记者的悲哀。

  所以,我意识到在这个新媒体时代,我们已习惯戴上面具的生活。然而,也正是这张面具,把善良与丑陋都一并遮掩了。因而,你很难解读“宏迪”事件的背后,是两个男人的情不自禁,还是一场金枝玉孽?我们很努力不留遗憾地在报纸上呈现我们的所知所想,如同现在,但我们又掣肘于对新闻原则的坚守,无法自己给出答案。这也便是我微博吐槽的初衷。

  “宏迪”事件发酵至今,并不是媒体和网友的一厢情愿,是他们太沉浸于“话题人物”的幸福幻觉之中,而对自己掌控舆论走向过于自信。经纪公司还以为一个简单的“好哥们”声明就抹去了之前或是精心设计或是不经意流露的“暧昧”,凭着一纸通稿就能借传统媒体之力重塑优质偶像的形象。这就像是一个动态平衡,当一方想要打破,那另一方必然会施加一个反作用力。

  并且,等待当事人偿还的还有来自于镁光灯下的长枪短炮。营销、炒作、抄袭?从优质偶像走向“问题”艺人的王力宏,终是逃不过一个交待。去年至今,一心跨界娱乐圈的李云迪显然在人气上收获颇丰,内地巡演场场爆满,而与此同时,近乎夸张的错音和技巧缺陷也不断被专业观众诟病,甚至有人怀疑起“肖邦冠军”的水分,而今尘埃落定,回到钢琴前的李云迪,是不是也该好好练琴了?

(责编: sisi)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