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塑像:于是之的舞台人生

2013年01月21日14:52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21日电(记者廖翊)1月20日,我国杰出表演艺术家于是之辞世,他塑造的《龙须沟》程疯子、《虎符》信陵君、《茶馆》王利发、《青春之歌》余永泽、《丹心谱》丁文中、《洋麻将》魏勒等数十个夺目的舞台银幕形象,长久留在了观众心中。

  “我们所创造的形象必须是一个文学的形象,美术的形象,可以入诗、入画的形象。”于是之这样说。他一生追求表演的至高境界,在把一个个经典形象奉献给观众同时,也把一个艺术创造者的精神气质和感人情怀呈现给世界。

  为“疯子”作传“有生活”的于是之

  “读书可给你的人物创造提供很好的营养。演员还要多观察积累生活。生活是海洋,剧本不过是个游泳池。你在海里都游得自如了,在剧本规定情景里活动,就自然觉得富余了。”于是之说。

  1951年,“老人艺”第一次排演老舍的《龙须沟》。于是之来到天桥,向单弦艺人学习,从他们身上揣摩从旧社会走来的艺人程疯子所特有的手势、步态、神情,进而琢磨角色的内心感受、生活态度……进而写就厚厚的一本《程疯子传》。经典舞台形象程疯子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下同样的死功夫,1957年,于是之出神入化地塑造了老舍名著《茶馆》中的王掌柜。看完首演,老舍当即题词:“努力如是之者,成功其庶几乎?”

  于是之却将老舍的题词锁进了抽屉,一锁就是30年!

  “如果演员的创造不追求至高的艺术境界,而为自己的小小才华而沾沾自喜,或以耍小聪明的卖弄为自得,那是愚蠢和浅薄的!”于是之说。

  为《茶馆》点睛“有文化”的于是之

  于是之家中,高悬“学无涯”的字幅。

  周恩来总理对演员“目中无人,心中有人”的念白要求,让于是之深受启发,终于形成独具韵味的台词风格;他将焦菊隐“没有心象就没有形象”的“心象说”,化为“心象首先来源于生活”的理解,并在程疯子、老马、王掌柜等人物塑造上进行成功实践……

  《茶馆》剧本问世,于是之斗胆提出结尾处三位老人话沧桑的修改意见,被老舍采纳,于是有了《茶馆》剧终王掌柜、常四爷、秦二爷抛洒纸钱祭奠自己的最苍凉、最绝望、最华彩的一幕……

  “《茶馆》是个悲剧,但不能直接演那个悲。认真研究人物和生活本身的逻辑,便会找到艺术的生命。”文革后人艺重排《茶馆》,于是之以新的体悟走上舞台,以更为自然、含蓄迈上新台阶。

  艺比天高,孜孜以求,只有初中文凭的于是之完成了从演员到学者的转变。

  晚年,于是之说:“什么时候台下观众的文化修养超过了舞台上演员的文化素质,那才是话剧危机真正到来的时候。”

  为他人作梯“有境界”的于是之

  1985年至1992年,于是之担任北京人艺第一副院长。他深知剧本乃剧院兴旺之本,在全国剧院中率先成立剧本组,自任组长。

  《天下第一楼》《鸟人》《小井胡同》《李白》……短短几年,一个个新剧目成功登上首都剧场,形成文革后人艺原创剧目的高峰期;李龙云、郭启宏、何冀平、过士行、顾威、林兆华、任鸣……一批批青年剧作家、导演在舞台上绽放才华,成为北京人艺的中坚力量。

  据当年人艺剧本组的郭启宏回忆,于是之对作家的剧本至少读两遍以上才提出建议。他创作《李白》时,于是之提出极具见解的“空灵说”,大大提升、丰富了李白的形象塑造,“但是,于是之的名字最后没有出现在"文学顾问"或"艺术指导"中……”

  当剧院决定为有成就的人艺艺术家出书纪念,于是之首先把自己的名字勾掉:“先出叶子、朱琳、童超等名家前辈吧,我的再说!”

  评论家田本相深有感触:于是之将富贵名利看得比云还淡,比风还轻。

  为观众歉疚“有良心”的于是之

  “演员”二字,在于是之心中,无比神圣。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于是之先后罹患腭部神经病、冠心病、脑血管病、阿尔茨海默症,在舞台上开始出现忘词的情况。

  1992年7月16日晚,北京人艺首都剧场又一次演出《茶馆》。

  “于是之早早来到化妆间,他上台前抚摸着一件件道具,熟练地拨拉着王掌柜那副算盘珠,其实是缓解心中的紧张。他对我说,要是我忘词了,你提醒我点。”和于是之合演了400多场《茶馆》的表演艺术家郑榕向记者回忆,“可是,演出不一会,见了我,他竟然连"常四爷"都叫不出来了。到了后头,又出现几处忘词,他的手腿在颤抖,身上在冒汗……”

  大幕落下时,观众呼喊着“于是之老师,再见了”,久久不愿离去。

  于是之一再向观众鞠躬。一生谢幕无数,这次最为漫长!

  “观众太宽容了、太宽容了……他在后台不停地说,不停地抹泪。”郑榕对20年前的那一刻记忆犹新。

  一代表演艺术家,以近乎悲壮的方式告别了挚爱一生的舞台。

  于是之,在创造了数十个艺术形象后,留给世间最后的塑像是他自己。

  这是一个演员伟大创造的结束,这是一个艺术家崇高形象的永恒。

(责编: 葱尾)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