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伊能静姚晨等获封知女:嘲讽声一片

2013年01月29日16:44  金羊网-羊城晚报
柴静 柴静
伊能静 伊能静

  羊城晚报记者 章琰

  近日,某媒体“顺着民国知女林徽因的神话”,推选出当代五大“具备独立知识分子气质并且影响力与号召力极佳的女性”:新闻知女柴静、民主知女伊能静[微博]、微博知女姚晨[微博]、文艺知女汤唯、财经知女曾子墨,并邀请了11位公共知识界男士做点评。

  评选一出,网上热议不止。但让人意外的是,对于这一似乎挺文艺范的评选,不少围观者却保持着“看笑话”的态度——知名导演陈嘉上[微博]等人暗讽“知女”和被弃用已久的“才女”一样,是个贬义词;而网友则认为评选媒体是“高级黑”,对“上榜女性”可谓“毁人不倦”。

  至于五位当选的“知女”,亦毫无喜悦之情,伊能静更高呼:“别再为他人贴上任何标签”、“我不是任何标签”……姚晨则引用一句《千与千寻》的台词“名字一旦被夺走,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知女”,一个原本备受尊敬的词汇,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贬义词”的?

  【质疑人选】知女跟知识不太沾边?

  对于这五位“知女”,不少网友认为与自己心目中的“知识女青年”有差距,跟“知识界”不太沾边。对于自己心目中的“知女”,不少网友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在新闻领域,敬一丹、闾丘露薇、杨澜[微博]等新闻从业人员都是网友推荐人选;而在文学领域,则有龙应台、张洁、刘瑜、蒋方舟等文笔出众的女学者和女作家获提名。

  更多网友提出,此次只选“知女”不选“知男”也有失偏颇,还有网友开玩笑地提出,应网选五位“牛郎”(网友注:意指具备“牛×哄哄”气质并且影响力与号召力巨大的公知)来搭配“知女”,喜感十足。

  [网友吐槽]

  @梦遗唐朝:看了当选的知识界五位女神,起初感到好笑,后来感觉很正常,什么样的知识水准就会评什么样的女神! 

  @吴法天:五大知识界女神,两位女记者,两位女演员,一位女歌手,似乎跟“知识”不沾边。

  @吕厂衣:语言水平也太不严谨了。姚、伊、汤,只能说有知性美,和知识不搭界。柴、曾二女或许能以才女称之。居里夫人才叫知识女性。

  @不沉默的大多数:继《看见知女》后,@西方娱乐周刊 将推出几大牛郎,意指具备“牛×哄哄”气质并且影响力与号召力巨大的公知。顺着民国牛郎徐志摩的神话,推选出当代五大牛郎:法制牛郎贺卫方、文艺牛郎李承鹏[微博]、微博牛郎薛蛮子、财经牛郎许小年、体育牛郎韩寒[微博],即将出世! 

  @粉红潜水艇:知女和牛郎太配了。我也评一下,新闻牛郎白岩松,民主牛郎李大眼,微博牛郎李开复,文艺牛郎潘石屹,财经牛郎任志强。

  【质疑标准】绯闻缠身也成了佳话?

  在此次评选中,主办方给出五大知女之要素:“美,却非美艳;有才华,却非绝卓;有平台,居于社交圈重心;有绯闻,但堪称佳话;有敌人,故而彰显力量。”

  对于这五条标准,不少网友表示不解——“非绝卓”的才华,是否指能写字、发煽情微博就行?“有平台”,是否包括网传的“老男人饭局”?“堪称佳话的绯闻”,是否包括“劈腿黄维德[微博]”、“撬走赵嘉”的网络爆料?“有敌人”,是否包括遭遇众多网民“砍柴”?甚至有不少网友认为此次评选是一种变相的“高级黑”;在这样的标准下,“知女”也从褒义词变得略带嘲讽。

  也有网友客观建言,真正能成为“知女”的,必须符合四个关键词:知文、知礼、知性、知情。

  [网友吐槽]

  @大脸撑在小胸:看来知女必须满足:1.美女;2.圈内熟人多;3.充分符合男公知的趣味。

  @倚门望竹:别动不动就说历史啊,传奇啊,起码她们还不配。另外本来挺喜欢汤唯的,怎么感觉被你们强拉过来黑了一把呢。

  @海边圆圆:居高临下的男性视角,你这是YY秦淮八艳呢。怀疑这五位女性抽编辑一顿的心都有了。

  @白菜叶一样:没有足够见识和才情只要长得美,又端着个文艺架子就能称得上是知女了?把相貌也作为知女评选标准之一,不敢说诸位男编辑浅薄,也绝对是媚俗风潮的践行者。

  @匈奴梦:选花魁的、亵玩的心态,无论怎么包装,都缺乏尊重。

  【现象观察】知女缘何由褒到贬?

  都说现代人“毁词不倦”,从小资女到文艺女青年,再到如今的“知女”,似乎都经历过一场由褒到贬的过程。“知女”一词,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沦落的?

  最早应该可以追溯到一些网络人气王的“倒神运动”,对于这些“文艺女”,木子美一度高呼要“揭下她们皮袍”;而接下来,姚晨、柴静一起亮相访谈节目《看见》,二人的惺惺相惜和互相吹捧再次引发了网络骂战;最近,网上连锁反应式地掀起了一场“砍柴”运动,柴静私生活被八卦,业务水准遭同行恶批,其头上的“公知女神”光环逐渐褪色。

  同样被拉下神坛的,还有因“牵手门”而告别“玉女”形象的伊能静、因“二奶无罪论”被卷入是非的曾子墨、将“回锅肉”改成“香菇菜心”的汤唯。

  “倒知”风潮为何会出现?有人将原因归结为“嫉妒”,有人分析是当事人自己炒作;但更多网友认为,从持续数月的“倒韩”运动,到“女神”刘瑜被逼退出微博,再到“砍柴”运动,网络充斥着“反造神”的情绪。“知女”变成贬义词,有知识群体自身的问题,也与网络语境有关。

  [网友吐槽]

  @陈嘉上(香港知名导演,香港电影金像奖[微博]主席):所谓知女,和才女一词一样,本身便带着男人才是主导的贬义。才女一词我等弃用已久,知女一词同样令我不安。有知者应不分男女,更不要把这变成另一种选美。被选的都是我喜爱的人,但不应被贬为知女。

  @肖涛-北京睿读文化:侄女、稚女、织女、超女、神女,都比不过知女。绞尽脑“知”不容易啊,娱乐精神可嘉。

  @GKY_:捧起来再砸下去,一切曾经的赞美之词都可以成为咒骂之由。翻手覆手都是它,当事人只能自己看淡啦。

  @潘达要奋斗:知识界哟,独立知识女性哟,听着就高贵冷艳,工科女通通滚开。

  【“知女”发言】

  @伊能静:请别再为他人贴上任何标签。关心身处所在,是人之本分。以自己的成长方式、人生态度面对工作,是对生命负责。关心自己所关心的话题,是他人的自由。再多诋毁赞美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贴上标签的二分法。这么认真讨论公知两字,无论恶意善意。都是对知的真正缺乏,我不是任何标签,我是人,我是我自己。 

  @姚晨:名字一旦被夺走,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千与千寻》

(责编: Yuki)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