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利
“他4岁选入中国幼儿申奥形象大使;4岁学习钢琴,师从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他8岁学书法,师从清华大学教授;获奖无数。他10岁加入国家冰球队。”“中关村三小——— 无数家长向往孩子能上的小学,然后是人大附中——— 无数家长向往孩子能上的中学,随后是美国留学——— 无数家长向往孩子能去的地方,最后是拘留所——— 所有家长都不希望孩子去的地方……所以说,孩子成长最终的归宿,才应该是家长真正的向往。”
两条微博、同一个人——— 李某,某歌唱家之子。继无照驾驶宝马打人事件之后引发再次轰动,给元宵节添了猛料,也引人深思:含着金钥匙出生,生来就在父母光环下的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名二代,他们在同龄人中属于优势群体,生活上的富足不必说,教育上他们瓜分了最优质的资源和最稀缺的机会。这一优势群体有才华出众的,也有不学无术的,从曝光率来看,后者似乎出镜更频繁。
这么优越为啥还向下走
李某的每一阶段成长,都打着大大的“精英”字样:一路从国内名校读到国外私立高中,从“幼儿申奥形象大使”到少年冰球选手、少年钢琴家,15岁已开演唱会,平民子女若非天赋绝佳,恐怕很难获得诸多机遇。只是这么高的平台,怎么就撑不起一个年轻人?这一类失足年轻人除了叛逆性格外,还有没有家庭教育的缺陷?
对此,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袁立壮分析:“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名二代”二代所出的问题在于一代们的教育缺失。这些一代们的第一个共同特点是忙,第二个共同特点是物质资源相对丰富。其结果就是令二代们从小就处在相对优越的物质环境中,但却缺乏心灵的滋养。比如学习不好,可以把老师请到家里,一对一辅导,而心灵的成长,则需父母实实在在花时间精力用在孩子身上才能完成的,这恰恰是很多“一代”没有时间和精力完成的。
父母经常出入于名利场,甚至携子女同行。名利场本就是培养“骄娇”二气的肥厚土壤,在其间的家长如果不能洁身自好,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对父辈们的言行耳闻目濡中的孩子就容易出现三个问题。首先就是爱慕虚荣,出现拜金和攀比心理;其次是会培养出不劳而获的心理,认为成功很容易并且不需要付出;其三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对劳动的不尊重和对优良品质的不尊重,严重时会蔑视社会和公权。
一代们缺乏反躬自省的精神就看不到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未来的伤害从而无法避免;一代们缺乏济世为民的情怀就难以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和与人同乐的人格底蕴;一代们缺乏对劳动的清醒认识就难以培养孩子勤奋刻苦和自律克己的品质。
袁老师认为,从这个角度看,坑爹的二代,是父辈糟糕教育的受害者和牺牲品。部分二代们之所以“坑爹”,实在是这些爹们“坑子”在前,坑一代的不是子女,而是在多年的子女教育中早已为自己挖了坑。爹们不冤枉,二代们被这样的“爹”糊里糊涂养大又糊里糊涂犯错才是被坑。
权钱也有无法企及之处
在教育上,权力、金钱、名望已经发挥了很大的效力:如果孩子在学校成绩不好,家长可以高价雇来老师一对一进行补课;如果孩子性格内向,家长可以动用关系,给孩子在班里安排个一官半职,培养孩子的组织能力;如果孩子想得到某个升学的机会,家长可以通过赞助费、择校费来满足;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也会有金钱兜着,免受处罚……可惜的是,由于家长类似的干预,很多二代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体验到人类生活中的最基本的因果关系。
在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李云红校长看来,教育上有些领域是金钱和权力无法抵达的:比如懂事体贴父母、真诚帮助同学、积极承担责任等,这些恰恰是受用一生的高贵品质。“不管贫困还是富足,在教育孩子做人的基本标准上是一致的,不能因为家里有钱、有权,就降低标准”。父母能给予的成长必需品,首先就是基本的是非观念,哪些事情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该做的。“善良、正直、责任感”这些做人的准则,也是父母需要向孩子传递的。“和孩子谈谈你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孩子对社会的贡献,当孩子表现出善良、真诚、敏感和富有同情心时,千万别忘了告诉他们,你是多么为他们骄傲。”
要孩子健康成长,家长需坚持凡是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家长绝不要帮忙,否则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自卑和无能;不清楚孩子能不能做到,也应该让他试试,家长不要急于插手,绝不要因为舍不得,心疼孩子就企图抱着他们跳过道路上的一切障碍,拽着他们躲闪沿途的各种磨砺,因为,那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
要舍得摔打,磨砺孩子,促使孩子自立。现在的家长,除了学习,什么也舍不得让孩子去做,连体育锻炼也觉得是种多余和苦累,于是孩子四体不勤,缺乏运动,怪事也就自然而然出现: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庭生活富裕了,孩子的身体素质反而下降了。
孩子做了错事,一定要他自己负责。孩子都会做错事,这很正常,但是,孩子的错误要家长来负责,来埋单就有问题。不管是什么错误,都要让孩子自己负责任,从而使他知道犯错的后果和应得的惩罚。
错误理念南辕北辙
家长越希望孩子有本事,孩子越无能;家长越希望孩子长志气,孩子越得过且过;家长越希望孩子刻苦,孩子越逃避困难;家长越希望孩子勤奋,孩子越懒惰;家长越想说服孩子,孩子越不爱听。家长被弄得筋疲力尽,焦虑万分,孩子却无动于衷,甚至拿家长当仇敌,巴不得立刻离家出走,永远看不到家长才好……从事中学心理教育的黄老师认为,在错误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支配下,哪个层次的家长都会教育出问题孩子,最普遍的教育误区有三种情况:
给孩子钱越多,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越高。一般来说,孩子的物质欲望越多、越强,学习的欲望就越少、越弱;家长越是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反而越是不知满足,胃口越来越大,这叫欲壑难填。这样的教育结果,孩子很可能成为无德无才或有才无德的人。
孩子需要富养,长大后才不会迷失。孩子爱名牌,爱摆阔没有好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孩子在哪方面容易出风头,他就喜欢往哪个方面下功夫。孩子喜欢摆阔,喜欢以钱来“表现自我”,他还肯辛苦在学习上下功夫吗?他身边肯定会有一些为了占便宜而故意奉承他的人,还会有不少人主动来和他做“朋友”,但是,这些朋友很可能都是些酒肉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能干什么好事呢?很多少年犯都是钱“烧“的。所以,光会挣钱是不行的。还要会教育孩子,提高自身的素质,否则,孩子带来的烦恼很可能要超过当初缺钱时的烦恼。
父母的一切将来都是孩子的。许多孩子胡吃海喝,不但不感谢家长,反而埋怨家长不够富,满足不了他们日新月异的消费欲望和虚荣心。家长不止一次给孩子说:”我每天这么辛苦挣钱为什么?不就是为了你吗?“家长说这样的话,本意是想讨好孩子,激励孩子好好学习,而孩子却把它理解成“产权转让”了,随便怎么享受家长的财产都是应该的。所以,家长不能随便对孩子说这样的话。这样随意把家产拱手让给孩子,只会引导孩子寄生化,不知创造、劳动为何物。
许多富裕家庭的孩子缺少斗志,缺少上进心,因为他们知道,即使他们做事不成功,还是会有张安全的财产大网接着他们。其实这些孩子并非天生懒惰,只是缺少必要的激励机制和艰难困苦的锻炼。很显然,在富裕家庭里艰难困苦的事情很少,特意制造的困苦条件也难以让人信服。这种现象让人深思:父母经济、权力、名气上的成功是否对下一代的心智的健康发展有害?父母的辉煌成就是否让孩子陷入“危险”?父母利用来之不易的优势,自豪地、自然而然地、应有尽有地为孩子提供一切,给孩子带来的利是否一定大于弊?财富、名望、权力,到底带来了哪些优势和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