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少年派》把聪明留在了最后

2013年02月26日09:37  东方早报

  李幼新(原名),现改名为李幼鹦鹉鹌鹑。台湾资深影评人,于1985年开始编写电影著述。2011年获得台北电影节卓越贡献奖,刚出版《我深爱的雷奈、费里尼及其它》。

  我先从人切入。我很敬重他,因为有些人很懂得保护自己,或让自己在电影圈保持一席之地,让自己有一定地位已经很不容易,很难还有空去替别人护航。但许多年前蔡明亮在忙着宣传时,李安居然不请自来帮他站台。所以这个人(当时已经是国际大导)很有器量。

  曾经某一个国际影展,李安当时已经得奖了,杨德昌还没。那一年李安和杨德昌各有一部影片想参赛,因为名额的问题,李安主动撤出,让杨德昌参赛。有些竞赛同时角逐,他会希望前辈得奖而不是自己。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所以我想他的为人多少也影响了他的电影创作,使得他的电影雅俗共赏。

  但成败得失就是这样,由于李安受奥斯卡喜欢,所以反而在欧洲被冷落(与侯孝贤和杨德昌的境遇很不一样)。所以他并没有如大家以为他能欧美通吃,这是我感伤的地方。只不过他经常在奥斯卡的聚光灯下,所以看似很风光。

  我记得以前台湾搞过一个类似十佳电影的票选,请各位导演评选内心的最佳电影,像侯孝贤的选单里有杨德昌、蔡明亮和他自己的作品,就是没有李安。这可以看成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看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我非常惊讶原来印度还被法国殖民过。李安的电影从来就不会被人往安东尼奥尼、费里尼、雷奈这递联想的,这次却是在好莱坞高成本的华丽外衣下,贴往这些大师的神韵与灵魂:虚实无界,真幻一体——这是他过去没有的东西。影片抛出很多可能性,一般好莱坞电影不会这么做的。

  我真正喜欢的就是这种雅俗共赏,整部《少年派》都是如此。但到最后走欧洲式的开放性结尾,很聪明地留在最后,才会让人人见人爱。这算是一种策略,不过倒不用太负面来说“策略”,他其实有艺术家的诚恳,也许是他本来就喜欢这种方式,或者说,原著本身就如此。

(责编: 阿菲)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