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获最佳外语片 爱永远不算跑题

2013年02月26日14:46  深圳晚报

  方勤

  我以为这就是“爱”了。大年初一的晚上,我连看了两遍《爱》,久久地,回味着一颗像在心上无声地炸开蘑菇云的原子弹,想落泪,却没有泪;想呐喊,却发不出声音。这就是爱了,那么沉重,那么轻盈;那么纯洁,那么残忍。

  在《林肯》一片中,在静悄悄的拂晓时分,林肯在横尸遍野的战场对儿子说,战争是“静谧平和又惨不忍睹”的,我才找到了词汇形容导演在《爱》中描摹的人生。生死离别、病痛交加,这些字眼就像呼啸的火车一般,在影片中疾驰而来,来得迅猛,又来得平静。女主人公安妮突然就失去意识了,接着突然瘫了,突然间竟然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她的丈夫乔治默默地陪伴着她,照顾着她,容忍着她,最后帮她走完最后一程。

  我不止一次地想起远在北京的奶奶,她和安妮是同样的病,中风,偏瘫,坐轮椅;第二次中风,失去语言能力……她没有安妮这么幸运,爷爷两年前先走了一步,她一直和小姑姑生活在一起,换了无数个保姆。她看似比安妮乐观,她挺过了爷爷的离别,她依然每天坚持读书、读报,但是我不晓得她是不是有过轻生的念头,在那么多年的孤独、悲伤和苟延残喘的病榻生活后,我无法想象奶奶经历过的身心风暴。

  看着乔治为安妮做的一切,在片子演过大半之后,我想这就是“爱”的含义吧,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离不弃。我万万没有想到乔治在安妮一万次地喊“痛”之后,在乔治温柔地向安妮回忆他小时候如何在给妈妈的卡片上画满星星之后,他把手伸向了枕头,继而蒙向她的头。这一幕是原子弹,升腾在天空的惊讶、恐惧,继而是漫山遍野的理解、原谅和哀伤。这么一个视自尊胜于生命的老太太,有什么比让她去死,更能让她欣慰的呢?相濡以沫一世,爱人的意志怎会不从?

  导演迈克尔·哈内克以极简主义的方式表达这个关于“年岁增长所带来的身体衰弱及耻辱”的故事。此次获得最佳外语片,我想不仅是两三百名七老八十的评委们都一掬同情之泪,而是一个最简单的故事却直指生命最沉重的主题,和折射最脆弱的人性,让评委们动了恻隐之心。

  这么一个故事沉重吗?沉重。不堪吗?不堪。可是,这就是最真实不过的人生,这就是男欢女爱、柴米油盐到生命的尽头,最温暖也最残忍的选择。“爱”的意义在死神来临的一刻升华了,对于乔治和安妮来说,厮守是爱,分离更是爱。

  影片里有关于鸽子的隐喻,乔治捉到过一只鸽子,放了;在安妮走后,又捉了一只鸽子,这一次他捉住了它,久久地抱在怀里,抚摩它的羽毛,感觉它的体温,然后再次放了。如果说鸽子是爱情,是生命,那么你拥有的时候,她是属于你的;她要走的时候,你爱她就得放手。因为真实的生命是有意志的,来去不受控制;真正的爱是让人自由的,不是束缚,也不是挽留。

(责编: 山水)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