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第二季:告诉你什么是“黑”社会

2013年03月11日00:14  南都娱乐周刊 微博
《黑镜》剧照 《黑镜》剧照

  神剧《黑镜》第二季已经播出,是不是胸闷,有点不吐不快但又找不到那个点?其实从大的方面看来,这是部不折不扣地“黑”整个西方文明的作品,名副其实的“黑”社会。下面我们将用简单的语句,解读该剧到底在讽刺些什么。

  文_ 曾明辉

  虚拟世界

  网络,或者说由在网络上构造出的虚拟世界,一直是《黑镜》系列思考的对象。第二季第一集描述了一个不远的未来世界:技术的发展让虚拟和现实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女主的机器人男友是一个完美的个体,他贫嘴,听话,性能力强--然而,他终究不能带来真实的社交体验--可是,尽管我们能将高度拟人化的机器人视为科学幻想,但在现实世界里,其实我们大多数时候也只是将自己最好的一面上传到网络,没有人会在微博上承认自己昨晚只坚持了半分钟,是吧?人在虚拟世界里呈现的不是自我,而是更多的超我。很显然,人已经被技术“异化”。

  工具理性

  事实上,当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异化”就无处不在,这也是马克思一直抨击的现象。想想吧,其实被视为20世纪最重要发明的计算机和网络,与19世纪那些伟大发明一样,在惠及人类生活的同时,也让人类成为了技术的囚徒。上一次的技术爆炸,诞生了资本主义这个怪物,那这一次的信息革命呢?看起来《黑镜》的预测并不乐观,从第一季开始,该剧就试图描述其后果,到目前为止的六集,隐藏的逻辑其实就是:正是因为对工具理性的盲从,才产生了那么多的恶。是技术催生了第一集里的高仿生机器人,同样,第二集“白熊正义公园”里那些无动于衷的拍客,可以看做异化的极端表现,而我们正在使用的智能手机正是帮凶。

  大众媒体

  作为现代公共话语框架的缔造者,大众传媒一直都是《黑镜》嘲讽的对象。从第一季第一集直播首相和猪性交开始,到第二集的选秀节目,达到高峰,而在第二季里,大众媒体不再是口水的重灾区,但在第三集里,媒体仍然被描述为势利的、追求眼球效应而罔顾其他的形象,他们将卡通形象Waldo包装出场、以及故意激怒采访对象,“制造”而不是“报道”新闻。

  民主

  关于“白熊正义公园”有很多种解读,但我想,《黑镜》冷眼观望的应该是民主制度。在这一集里,我们看到了当年托克维尔对美国政治体制的反思与批判,也就是“多数人的暴政”。民主赋予了看客们权力,而在追求公平和正义的过程中,看客却演变成群氓。类似的教训在现实中屡屡上演,比如,多数人否定同性恋婚姻会不会是一种多数人暴政?多数人因为觉得药家鑫罪大恶极,于是法院在舆论重压下很快判其死刑,会不会也是一种多数人暴政?这一集的名字,白熊,一度是冷战时期西方描述苏联时的象征,这也暗示了,绝对意义上的民主可能会演进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斯大林主义。

  现代化

  根据马克斯·韦伯的定义,所谓“现代化”,就是去魅化,去神秘化的过程。这是构成民主政治的先决条件,但同时也意味着庸众的诞生。而在中国,“现代”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描述历史时间的中性词汇,它往往同“先进”等褒义词连接在一起。然而,相反的是,来自资本主义发源地的《黑镜》,对于整个现代西方文明的未来,似乎并不乐观。《黑镜》继承了从马克思到哈贝马斯以来对现代性异化的批判,对资本主义这头巨兽真的是冷嘲热讽--我想这大概也是该剧被喻为神剧的原因--如果我们还在高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不进行哲理性反思,如果我们还分不清“人大”和“政府”,如果我们时至今日还把马克思当成墙壁上的图腾、一个符号,而不是哲学家,那么在此时此地谈《黑镜》,确实奢侈了点。

  电视政治

  Waldo没有政治立场,靠满口脏话引起关注,控制他的是一个演员--这一设定暗示了现代政治在现代传播工具,尤其是电视出现以后,发生的惊人变化:在竞选中,政治人物的政治立场变得无关紧要,他的媒介形象,或者说“演技”,才是第一的。1960年美国大选第一次引入电视辩论,帅气干练的肯尼迪击败选举前意外受伤而显得有些萎靡的尼克松,被视为电视影响政治的开端,也成为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的最有力佐证。从此,美国大选变得更像一台电视真人秀,公关公司开始介入政治生活,他们的设计涵盖了从演讲稿抖的机灵,到领带上花纹的图案。第三集最后有一个一闪而过的画面:Waldo提出了“Change”的口号--我们知道,这也是奥巴马的竞选口号。那么,关系到国家命运的总统选举,和超级女声,又有什么区别?

  精英政治

  那么,政治精英能否解决这一民主的难题?别急,在接下来的第三集里,《黑镜》就揭开政治精英的面具。这一集里,女主参与政治选举的动机只是为了挣个印象分,她填写的政党表格比成为购物网站会员还容易简单,政客滔滔不绝的演说其实根本没人关心。相对的,一个虚拟的政治标签Waldo,一只蓝色的卡通熊,却成为公众认可的政治明星--而且,更重要的是,该剧告诉我们,不管这个标签背后是谁,都一样。可怕的是,由精英构成的代议制,也正是目前大多数国家的现行政治结构。

  消费主义

  “白熊正义公园”很像楚门的世界,身处其中的人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满足看客的猎奇心,当事人的痛苦,正好是买票进场的人想看到的,看客借此来获得正义的快感。这是消费主义的极致。我们也看到,消费主义必然带来庸众的狂欢,在白熊公园,人们陷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对正义的幻觉,而对事件本身不闻不问。其实在现实中,消费主义带来的狂欢,时刻都在发生,比如我们集体吐槽垃圾国产剧,借此获得智力优越感;比如我们在微博上转发某些新闻,自以为改变中国;比如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或者在汶川地震遗址公园,随处可见的比出V字笑呵呵拍照的游客--我们和白熊公园里的拍客,并没有本质不同。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