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
像我这样经历过那么多风风雨雨的人,一般不会流泪,不是心肠坚硬,不是情感枯竭,而是不会轻易被感动。但宝山沪剧团创作的沪剧《挑山女人》却让我流了多次泪,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戏。
《挑山女人》是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真实生活中的挑山女人叫汪美红,住在安徽休宁县齐云山岩脚村,结婚5年后丈夫意外去世,留下三个幼小的孩子,老大因白化病失明,老二老三是一对龙凤胎。面对突发的生活灾难,汪美红扛起扁担,走进挑山人的行列,女人干起男人的重活。之前,汪美红只上过一次齐云山。新婚燕尔中,丈夫领她上山游玩算度蜜月,一天爬山下来,累得腿肚子哆嗦,再也不敢上山。但丈夫去世后,她为了养活三个孩子,第一次上山就挑着180多斤重担,换回9元挑山钱。丈夫在世时,她轻身爬山都累得不行,而丈夫去世后,她却能挑起180斤的重担爬山,力气又是怎么长出来的?是伟大的母爱催生出的力气,精神变成了力量。她挑得最重的一担是203斤,她自己都不敢相信有这么重。从1995年第一次挑山至今,汪美红在3700级台阶上来来回回攀爬了足足17年,山路走了20多万公里。17年里,她磨坏了100多双解放鞋、挑断了20多根扁担,将一双儿女“挑”进了重点大学。
编剧李莉将这样一个感人母爱的故事,创作成一部艺术性很强的感人沪剧,写活了女主人公王美英。沪剧是地方戏,依我看,它的特点就是质朴,蛮草根的,离日常生活很近。李莉的剧本契合了沪剧的特点,草根也能做到艺术性很强打动人心。沪剧演员华雯倾注心血,将王美英这个伟大母亲形象演得丰满真实感人可信,在舞台上,华雯已不是华雯,活生生就是女主人公王美英,唱腔动情之处,催人珠泪连连。剧情是从王美英新婚开始的,短暂的新婚欢乐很快逝去,接着就是漫长的生活苦难。婆婆怕儿媳改嫁,故意离去,想用三个孩子来套牢儿媳吓退别的男人,这举动无疑加剧了王美英的困难。但王美英面对苦难,是一种不屈服的姿态,是对命运的韧性抗争,是超负荷付出母爱来养育子女。戏中“泪点”很多,丈夫意外去世;除夕夜王美英冒着风雪和儿女一起挑山;为了孩子,王美英给爱恋她的成子强写信,违心拒绝他的爱;都会引发观众情不自禁流泪。戏在动情上用心,亲情,爱情,夫妻情,母子情,婆媳情,恋人情,情到深处,就打动了人心,观众为什么流泪,就因为被这亲情爱情所感动。像除夕夜王美英带着儿女挑山,为的是可得3倍的工钱,儿女疼惜母亲,想帮母亲挑一肩,哪知母亲的担子太重,压得孩子都直不起腰,这时儿女才明白,为什么妈妈挑山回来,就像瘫掉了一样,是给重担压瘫的呀。此时,孩子痛惜地一声长喊“妈妈”,再配以哭腔唱段,情到了浓处,就仿佛是催泪弹。
《挑山女人》塑造了一个观众认可的伟大母亲。除了母爱,王美英身上有着许多民族优良美德。如不怕吃苦敢担当有责任心,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对他人的帮助感恩等。尤其感人的是,婆婆对她戒备心很重,但她对婆婆仍很尊重。戏到结尾,婆婆向王美英道歉,跪下请求王美英原谅,因为,婆婆也守了20年的寡,深知女人带着幼小孩子守寡的艰难,她是怕王美英熬不下去而改嫁,怕孩子受苦才离家而去,只在暗中悄悄相助。而王美英却自始至终对婆婆很有爱心。《挑山女人》也塑造了成子强这个好男人形象,成子强挑山,是为赡养重病在床的老母亲,等到送走母亲,他尽完孝道之后,再向一直深爱的王美英求婚,被拒绝后到省城打工,最后为救人而献出生命。戏中,民族优良传统道德一直在不经意处弘扬。这确实是一部有精神追求、艺术性强、接地气、有观众缘的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