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斯托克》朴赞郁版残酷青春

2013年07月10日11:09  北京青年报
《斯托克》朴赞郁黑色风格浓烈 《斯托克》朴赞郁黑色风格浓烈

  ◎评家:胡祥

  片名:《斯托克》

  导演:朴赞郁

  主演:米娅·华希科沃斯卡、妮可·基德曼、马修·古迪

  上演:2013年3月1日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 “老男孩”朴赞郁进军好莱坞的处女作,首次挑战“性本恶”式的复仇,妮可·基德曼演技依然出色。

  《斯托克》作为朴赞郁进军好莱坞的首部电影,相比于他扬名国际的“复仇三部曲”,无论是美学还是主题上都收敛不少。在这部向希区柯克《辣手摧花》致敬的惊悚片中,朴赞郁运用自己擅长的影像弥补了原剧本中故事的单薄,尽量减少故事场景,不求大场面而是深入人物内心,在这一类型中玩出了一些新意。

  电影讲述的是女主角英迪娅在十八岁生日的当天接到父亲死亡的噩耗,而她从未见面的叔叔查理也突然从外地归来,自此查理与兄嫂侄女之间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关系。故事可以分为一条明线与一条暗线,明线是英迪娅与叔叔之间由生疏到抗拒再到吸引的变化过程,暗线是英迪娅从生理到心理的成人仪式。两条线索相互交织,到影片最后英迪娅举枪杀掉与其极其相似的大查理,她也终于完成了黑暗的成长。

  一个久未露面的亲人出人意料地回归家庭,原本平静的家庭生活随之被打破,这个熟悉的陌生人慢慢褪下可怕的外表,暴露出真实的可怕面目。从故事上朴赞郁毫不顾忌地致敬了自己的偶像希区柯克,可是本片散发出来的黑暗而绝望的气息与《辣手摧花》完全不同。希区柯克的故事要复杂,拥有三条故事明线,最后更是高潮迭起让观众揪心不已,更主要的是给出了一个邪不胜正的完美结局。而《斯托克》则更像是一部少女杀手前传,如果继续拍下去必定是一部更加血腥更加暴力的B级电影。

  在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中,每个复仇者都是被迫走上这条不归路,人的恶是被其他人的恶激发出来的,基本上是由善变恶。而《斯托克》中英迪娅的恶是家族遗传,就像片中出现的屎壳郎一样,是与生俱来的暴力基因。英迪娅在床上游泳的姿势与叔叔杀人的动作如出一辙便是佐证这一事实的细节。不再为主角设置外界刺激因素,而是一步步揭开人物本身内心深藏的黑暗心理,这是朴赞郁在面对好莱坞提供的剧本时所要面对的根本性不同。

  这种激发来自大查理一步一步地引导,与《辣手摧花》中小查理一开始对舅舅大查理充满向往想象不一样,本片中的英迪娅从见到叔叔第一眼就没有好感,并曾一度产生强烈的对抗。可是当她了解叔叔的真实身份后,她身上的犯罪基因开始蠢蠢欲动。直到残忍的叔叔为了救她杀掉了帮助过自己的黑发男性同学,这种认同终于伴随着自己生理冲动的释放而达到最高点,好像两条终将要交汇的线条交织在一起。当她脱下早已小到夹脚的旧布鞋,换上叔叔为其买的红色高跟鞋时,她才完成了自己真正的成人礼。

  如果说在此之前,英迪娅还算这三个人中唯一健康的人,而此时这三个人都是心理有病的人。在叔叔谋杀母亲的时候,她淡定地坐在了钢琴前,此时的姿态与眼神完全是另外一个人。她将枪口对准叔叔并非完全为了母亲,而是为了此时闪回的父亲。英迪娅对父亲的爱是片中唯一还算正面的情感,复仇完成的同时也意味着她延续了家族的犯罪基因。

  在我看来,复仇主题肯定是打动朴赞郁接受这个剧本的原因之一,在故事没有太大发挥空间的时候,他在影像呈现上依然保持了水准。用鲜艳华丽的色调展现冷酷的犯罪,象征危险的红色与象征温情的绿色交替出现带动叙事。在影片最大的秘密——叔叔查理的身份被揭开时,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老男孩》的结尾。在影片渐入佳境的时候,我几乎忘了这是一部由外国人演的朴赞郁电影。在惊悚片花样百出的好莱坞,朴赞郁没有丢掉自己的特色,反而是强化了自己在影像与剪辑节奏上的优势,仿佛是在对好莱坞说,看,我还是要这么拍!

(责编: 饺子皮)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