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贞传奇》里那些被穿越了的历史

2013年08月13日16:54  北京青年报

  前不久,一部反映南北朝历史的电视连续剧《陆贞传奇》热播。近年来轮番轰炸观众眼球的历史剧不是清宫戏就是汉唐剧,以南北朝、五代十国等乱世历史为背景的剧作还真不多见。然而等此剧播出后,笔者才发现《陆贞传奇》里面历史错误还真不少,很多场景可以说都是以后朝典故来架构前朝历史,大有穿越之感。

  六部设置源自唐朝

  剧中多次提到刑部、户部、礼部等六部机构,并于故事中多次出现刑、吏、户、礼、兵部尚书执行皇帝命令的情节。实际上从历史记载来看,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六部。北齐的最高行政机构是尚书省,这个机构的最高负责人是尚书令。尚书省下面设有吏部、殿中、祠部、五兵、都官、度支等六尚书负责各类具体事物。剧中的礼部尚书或许应该叫祠部尚书更为合适,户部尚书则是度支尚书的误读。而这些尚书在当时仅仅只是正三品的官员,也并不具备总览某一方面公务的能力,同样是户部事物,其他政府机构如中书省下的库部也有分领。

  六部之设源自唐朝,如果硬要找点相关术语的话,北齐倒是有个“六部尉”的官职,但那只是管辖地方治安的类似于今天公安局长一类的官员。官阶是从八品下,正式名称有东部尉、西部尉、南部尉、北部尉等。

  厢式轿子到宋代才出现

  该剧第二十八集有一情节,陆贞昏倒路边,被皇帝认出,结果立马派人将她扶入御轿,此举惹得宫女们人人羡慕异常。从画面来看,陆贞坐的轿子是一顶厢轿,也就是四人所抬,有顶有帷有幔的轿子。

  从实际历史记载中来看,厢式轿子到了宋代才出现,北齐皇室也好,贵族也好一般乘坐的轿子叫做“肩舆”,也叫做“步辇”,大约就是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的那幅名画《步辇图》中唐太宗所乘坐的那种样子。这种轿子相对于厢轿较为简单,基本就像是一张被几根木杆抬起的躺椅。当时乘坐者很少,主要是皇帝或病弱贵族女偶然使用。

  北齐是游牧民族所建立的政权,它的主体民族鲜卑族崇尚武力,无论是皇帝还是王公大臣大多倒是更愿意骑马。这种状况一直到宋朝初期都没有多大改变,宋初政府甚至规定官员只准骑马不准乘轿。到了北宋中期以后,随着制度的日渐宽松,乘轿者增多,厢式的轿子才得以真正出现。

  海捕文书是明清时代的产物

  电视剧第五集中,有宫女认出陆贞像朝廷通缉的杀人犯,并拿出了海捕文书进行对质。此后的几集海捕文书也屡有出现。但历史现实则是南北朝甚至是宋元文献中,基本找不到海捕文书一词,这类文书只是明清时期的产物,名称也仅仅见于明清时期的话本、小说,如《水浒传》、《平妖传》等。

  那么北齐时期没有海捕文书,通缉罪犯一般用什么形式呢?实际上,古代的公文并没有非常严格的名称划分,特别是隋唐以前基本上没有固定的制度。南北朝一直到宋元时期,朝廷如有诏令颁布,或是需要擒拿罪犯,往往是将布告或诏敕,也可能是告示张贴于专门用于发布消息的“粉壁”之上,以此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并没有什么专门的海捕文书。明清以后随着封建公文体式的逐渐完善,有特定目的和书写格式的海捕文书才得以出现。

  午门斩首是流传于明清民间的一种说法

  该剧第五十四集,太后为了引陆贞回来,想将长公主和丹娘拉到午门外处斩。这一场景也是有违历史实情的。

  午门是明清两代皇宫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紫禁城的正门,此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这与北齐可以说是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况且午门也不是明清时期处斩官员的场所。明代时如果大臣触犯了皇家的尊严,便以“逆鳞”之罪,被绑出午门前御道东侧打屁股,这在当时有个专门称呼名叫“廷杖”。起初这种责打只是象征性质,但发展到后来,正德、嘉靖时期相继有大臣被打死。

  此后,民间就流传出所谓“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其实想想也是,午门那么庄重,又是皇帝老儿家的大门口,哪个皇帝不识趣会故意让它做个“屠宰场”呢?

  此外,剧中后妃的通俗称号、地名中所谓的随州说法,以及当铺、马桶等名词也都有误用错用之处,在这里就不一一述说了。文/刘兴亮

(责编: 山水)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