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贪婪的制作公司会死一批

2013年08月27日12:12  北京青年报
中国电视产业协会监事长刘晓霖 中国电视产业协会监事长刘晓霖

  所谓细分化、专业化生产,是编剧、发行、投资商……产业链上每个环节各挣各的钱,但现在制作公司都要挣100%。

  上周,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在京宣布成立,在这一被认为是中国电视剧产业化的里程碑时刻, 作为协会监事长、中联华盟文化传媒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刘晓霖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的采访,他冷静地提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观点:“中国的电视剧目前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

  联想到上周同样在京召开的2013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电视剧的表面繁荣和内在危机重重一览无余,两相映证,国产电视剧市场从来没有这么迫切地寻找真正产业化的突破口。

  一个公司包揽全部环节 谁也没这么大本事

  作为上市影视公司管理者,刘晓霖的这番感慨源于他的合作伙伴、首度涉足影视行业投资人的“惊讶”:人家看到我们的生产模式觉得很奇怪——从剧本研发、编创到发行、宣传,一家影视公司什么都做,一个公司哪能干这么多事?哪可能有这么全方位的人才、资金和能力?这不叫产业 。

  中国目前的电视剧年产量达到了数以万计,是不折不扣的电视剧第一大国,全国有上千个电视频道,几十家卫星频道。但在刘晓霖看来,这些都是浮华的表面现象,跟真正的产业化相去甚远。“产业化的标志是充分的市场化和细分化,中国电视剧行业目前这两点都不具备。首先国产剧的播出平台非常狭小,虽然频道众多,貌似竞争很激烈,但真正能满足投资产生利润的就前面那十几家电视台,它们决定了一部电视剧的盈亏;其次,所谓细分化、专业化生产,是编剧挣编剧的钱,发行挣发行的钱,投资商挣投资的钱,产业链上各个环节挣各自的,而制作公司就挣你15%—30%的利润就行了。但现在非常浮躁,制作公司都认为自己的公司能挣100%。一个公司包揽全部环节,播出方现在给予支撑电视台生存的电视剧的版权播映费和播出次数不成正比,没法产业化!谁也没这么大本事。”刘晓霖说。

  他认为,未来的产业化调整首当其冲会“死”一批“贪婪”的制作公司和播出台。“就像炒股票,只想挣大钱的都会赔得很惨,只要赚取到适当利润就适时收手的才能长久获利。”

  专而强的发行公司是产业化的突破口

  相对而言,国产电影在经历了近几年“死而后生”的涅槃式发展后,反而具备了初级的产业结构。整个产业链上,有剧本公司提供剧本,专门的公关宣传公司、营销植入广告机构,还有数据支持、特技公司、剪接公司、银行的投融资服务等等。刘晓霖认为,电影能够形成产业化突破,根本原因在产业结构相对合理化,“除了审查和主要的放映档期是主管部门在控制,其他全部都在真正的市场——渠道商院线、影院、制片商手里”。

  而参照电影以及国外电视剧产业化的经验,刘晓霖提到目前中国电视剧形成产业化最可能的突破口就是出现专业而强大的电视剧发行公司,这些公司不从事制作、策划,他们只负责购买他们看上的剧目,然后向各个电视台销售推广。“国外电视行业在流通流域有许多强大资本支撑的发行公司,我们在戛纳电视节上就看到很多这样的公司大量买剧卖剧,这对整个产业运转起到很重要作用”。

  刘晓霖提出, 中国电视剧如果要产业化,流通领域必须有很大的开放和变革, 如同房地产行业,原来也都是投资商地产商自己卖房子,后来全变成雇佣专业的销售商,电器原来厂家自己在卖,后来都去国美苏宁了,现在又有了阿里巴巴和京东商城,“这些都是产业化一定程度应运而生的销售平台”。其实,目前国内有一些公司已经开始低调做类似的事情,例如不久前被上市公司华策收购的克顿公司,其中一项起家的业务,就是大量购买二三轮剧,满足海量的电视台白天时段这一所谓“低端市场”。

  逮什么拍什么 延续性品牌稀缺

  产业化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品牌的强大。国产电视剧很少有能形成延续性品牌的,而刘晓霖这些年专心经营的“英雄无敌”系列获得了成功,第五部《义者无敌》将于下半年在卫视开播,第六部《信者无敌》也即将开拍。陈宝国主演、石小克编剧、纪实加剧情的类型剧、商业化包装的主旋律题材,这些都是“无敌”系列的品牌标签,目前“无敌”系列已经被很多电视台列为质量免检产品,这是品牌的成功。

  中联华盟的前身是华亿联盟,2009年并入上市公司文化中国传播集团并更名。完成合并后,中联华盟的平台比原来大了很多,在电视剧投拍上也有了更充沛的资金,建立了较为专业化的品牌市场战略。2008年播出的《仁者无敌》成本每集42万,第二部《勇者无敌》成本每集60万,属一般类型民营公司的投资规模。等到投拍《正者无敌》《智者无敌》时,已可邀请行业中最好的制作人员,进行精品剧的打造。最新的这部《义者无敌》成本达到每集180万。而且从《义者无敌》开始,中联华盟计划每部“英雄无敌”电视剧都要拍摄一部纪录片,对剧中所反映的故事给予真实历史的披露,夯实“英雄无敌”品牌,纪录片也可以单独走向市场。

  “过去我们做戏也是五花八门,碰上什么做什么。现在从产品设计上,把自己的特色先固定好。既然无敌系列市场反应成功,就从创意制作发行上都围绕这一类型。这就是所谓产业化其中专业化的细分和品牌建立。”但现在很多影视公司,不奠定品牌,不界定属性,逮什么拍什么,“这样会造成资本和市场对你的感觉也很盲目,你怎么能什么都拍呢?没有一种药能包治百病”。

  电视剧能否真正走上产业化的道路,不是几个制作公司、不是一个协会也不是一纸公文可以解决的。“必须越来越多的从业者能达成共识,大家的创作意识、制作、分工等等升级到2.0版本,中国的电视剧才有可能迎来硕果累累的明天”。

  文/本报记者 杨文杰

(责编: Gracetot)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