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宫崎骏退休了,陡然间觉得世间少了一些东西,或者说某一种东西更少地在这个世界存在了。
一、万物皆有灵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哪些形象最有代表性?我的答案不是那些主角们,而是那些不知名的“小精灵”。在宫崎骏的世界里,藏着无数的甚至是浩瀚的生灵。《幽灵公主》古老森林中的千年大树上长着树灵,《龙猫》乡下大房子里生活着神出鬼没的灰尘精灵,《风之谷》里成群结队的恐怖王虫,《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奔跑于大海之上的波妞妹妹们,《千与千寻的神隐》里不停搬运的煤炭球们等等。这些都是宫崎骏动画世界中最独特的产物,而它们其实便是宫崎骏呈现给这纷杂的人类社会最本真的世界观了——“万物皆有灵”。
多年前,有中国记者采访宫崎骏,向他提到了他电影中总是被人提及的“环保”主题,这位好脾气的爷爷回答说,“我的环保影响只在我的300米内。”——所谓“环保意识”也只是宫崎骏“万物皆有灵”精神的一种外观反映罢了。不论是《风之谷》《幽灵公主》《千与千寻》,宫崎骏都在探讨与试图化解着这种工业文明带来的忧虑。《千与千寻》中不堪重负的河神来汤婆婆的汤池洗去污染,那一瞬飞扬上天的欢愉笑声,可能便是宫崎骏最为理想化的瞬间了。
二、清澈的少年心灵
如果从1984年宫崎骏在吉卜力工作室执导的《风之谷》开始算起,宫崎骏至今推出的只有10部动画电影。在这些影片中,除《红猪》有些成人的幽默感之外,影片的一号主角无一例外都是“梦幻”少女,相应的影片的男性也多是少年。为什么宫崎骏特别爱表现这个年龄段的人?原因是,因为少年的心灵“清澈”。宫崎骏的电影不论是什么样的主题,它看待世界的目光都仿佛是一位“清澈的少年”。很多人会认为,这样的“心态”可能是“保持”的。事实上宫崎骏并不是,他的奇妙之处也正在于此。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宫崎骏尊重万事万物,也获取了自然法则中的“修复”能力。拥有了不同寻常的过滤“污染”的功能,宫崎骏才造就了自己清澈而深刻的人文主义世界。
三、孤独的只有爱情
宫崎骏的后期几部大长篇里,少女与少年的关系之间均有着美好的“爱情”存在。宫崎骏描绘爱情是最深刻的孤独感,表现在《哈尔的移动城堡》里。苏菲对哈尔一见钟情,她因此被魔法幻化成80多岁的老太太,但是她也借此机会进入到哈尔孤独的心灵世界。她发现,哈尔的灵魂火种被外置,内心世界更被层层包裹。可能很多人记得,在影片的后半段,哈尔带苏菲来到他记忆里的星空下,流星划过开满小白花的原野,小哈尔从临近水边的一座小房子中奔跑而出——这就是哈尔打开心门交付给苏菲真心的一幕,这也是他交付爱情的一瞬。然而,透过无与伦比的画面表现,我们却看到,爱情的诞生既是璀璨动人的,也是遍体鳞伤的孤独阐释。 扬子晚报记者 张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