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黑暗耍形式的“威尼斯”

2013年09月10日11:52  南方都市报

  威尼斯当地时间9月7日晚,历时十一天的第7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金狮大奖被意大利本土电影、也是首次被纳入竞赛单元的纪录片之一《大环形路》获得;表现家暴的《警察之妻》颇受争议,最终仍获评审团特别奖,台湾导演蔡明亮的《郊游》则捧回仅次于“金狮”的评审团大奖。纵观本届威尼斯竞赛单元影片,呈现“耍形式、讲暴力、显悲观”特点,整体平淡。   

  形式画蛇添足 代表影片:《警察之妻》

  以“艺术性”为口号的威尼斯一直以来选片口味都特立独行。但本届竞赛单元的很多影片都“形式大于内容”。这其中以《警察之妻》为最。擅长拍纪录片的菲利普·格罗因对细节表现冷静又细腻,镜头语言自然又充满信息量,但用15秒的淡入淡出字幕将在长达175的影片切割成59个零碎地小章节,让人非常不耐烦。同样因为形式感而让影片大折扣的还有:五个场景平行剪辑的《屋顶》、一镜到底的《阿拉伯人安娜》。

  暴力成重要主题 代表影片:《暴力小姐》

  在本届电影节上,二十部竞赛片中涉及家庭暴力的有五部之多,而八个奖项里,家暴作品更占据四个。这些作品中,又以《暴力小姐》最能引起观众不适(金基德“刷三观下限”的《莫比乌斯》不属于竞赛单元)。这部从开始的家庭暴力发展到逼女卖淫、父女祖孙乱伦的影片,最高级的地方就在于它没有被拍成“毁三观”的奇观影片。希腊导演亚历山多罗斯·阿拉纳斯在这部作品中表现了他导演构思上的巧妙成熟,但也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缺点,最终能捧得最佳导演银狮奖,还是因为竞赛单元影片整体水准不高。

  正能量极少 代表影片:《郊游》

  在获奖的七部作品里,只有场刊评分最高的《菲洛梅娜》是积极向上的,再加上倾向性并不是特别明显的《大环形路》和有光明结局的《乔》,剩下的作品都明确表现了社会和人性的黑暗。其中,获得评审团大奖的台湾导演蔡明亮新片《郊游》秉承了他作品中对于人和人永远无法真正沟通、人和社会永远无法达成和谐的悲观。蔡明亮尽管再次站在水城的聚光灯下,仍不能挽回他对拍电影的疲倦。曾反复表示自己不会再拍长片的蔡明亮在颁奖发布会上重申,“这是神的旨意”。而一位电影导演对拍电影的倦意,甚至比影片本身更让我们感到悲观。

  南都特约撰文:Sofia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