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宫崎骏动画爱的背后是恐怖

2013年11月08日15:35  北京青年报

  ◎评家:安顿    

  影片:宫崎骏系列动画影片

  点评:读不懂大师,不是大师浪得虚名,而是读者水平太低。对宫崎骏,之所以只有屈指可数的批判性意见遮遮掩掩地存在,原因大抵如此。

  想说不喜欢宫崎骏需要勇气。在国内小资、小清新集中的豆瓣网、时光网等可以遣兴抒怀的网站,对宫崎骏的各种充满敬畏的称呼不一而足,“宫老”、“宫爷”、“宫大师”……俯拾皆是。更有许多宫崎骏的追随者不惜“以泪洗面”,书写着因他的作品而产生的“对世界、对未来、对环保、对救赎、对命运、对成长、对爱的重新认识”,字字血,滴滴泪,引人动容。看这样的文章,感觉颇似当年,作为文艺青年的我置身于同道中心有惴惴,不敢承认从未看完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更不敢说看不下去全是因为接受不了曹雪芹大师啰嗦、琐碎的叙事,因而也无法从中看出“对封建社会末世的揭露和控诉”。很多时候,面对众口一词叫好的名著、名作,不同的声音,即使是诚实的心声,也不能妄自发出——读不懂大师,不是大师浪得虚名,而是读者水平太低。对宫崎骏,之所以只有屈指可数的批判性意见遮遮掩掩地存在,原因大抵如此。

  在这里,分享作为一名自文艺青年成长到文艺中年的电影爱好者“瞻仰”宫崎骏的心路,也许,西红柿和臭鸡蛋不至于来得太猛——我不是“宫黑”。

  初识宫崎骏于他早期作品《龙猫》,这不是他的第一部作品,而对于首先看到这一部的观众来说,应该说是一种幸运,可以说这是截至目前看过的宫崎骏电影中最适合孩子或适合亲子共看的影片之一。这部电影平静而温馨。一对小姐妹与一只有魔法的大龙猫成为朋友,并跟随龙猫看到作为人类不可能看到的神奇景象,因为龙猫的存在和对小姐妹的引领,观众也看到了自然界的和谐、“在电视机还没有进入家庭”的时代人们内心以及周边世界的淳朴。

  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通过肥肥大大、憨厚精怪的龙猫而喜欢上宫崎骏,作为动画电影的创造者,他有一颗敏感、纯真的心。随后,因为《魔女宅急便》,宫崎骏电影的纯洁励志正能量彻底完善了观众对他的基本认知。小魔女琪琪无疑是千千万万正在成长的少年们走上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生活道路的代表,从最初的单飞到单飞后的惶恐、不解、与成人世界既定规则的对峙与妥协,再到于这个充满规则和缺陷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开启个性生活,这个过程在魔女世界和在现实世界中异曲同工,为此,小魔女尽管不同于人类却赢得了无数观众的认同并引发共鸣,印证了神话原本就是人类经历与意识的现实投射这一当代心理学理念。

  将《龙猫》和《魔女宅急便》放在一起看,可以清晰地看到早期的宫崎骏还“年轻”,怀有尚未褪色的青春梦想,而他对人类与世界的未来、对救赎之道的悲观情绪在这两部影片中并未坦率表露。

  接着,不幸的观影历程从《风之谷》和《天空之城》开始一直蔓延到最近的一部《起风了》,隔离出上述两部纯真之作,宫崎骏的悲观和掩盖着悲观的讨巧一点点日渐清晰地呈现出来,直至《起风了》上映之后他宣布退休并强调这一次是“真的退休了”。

  时光回到1984年,宫崎骏的成名作《风之谷》诞生,这是一个关于拯救的故事,也可以说是人类为自身的“罪孽”寻觅救赎之道的故事,救赎者是一名勇于牺牲自己的小公主。在这部影片的片头有这样的文字:“巨大产业文明被毁灭后的一千年里,环境迅速恶化,大片陆地变成荒芜的海洋,人们称之为腐海。生长着散发有毒气体的菌类的森林迅速扩张,已经衰落的人类感到自己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事实上这也是宫崎骏的作品除了《龙猫》和《魔女宅急便》之外一直在以各种形式重复的一个文化意味的“母题”。1986年的《天空之城》中王族后裔希达仍然承担着保护飞行石和保护“天空之城”的重任,希达是拯救者;1992年的《红猪》中“退化”成为赏金猎人的猪样飞行员最终战胜自我完成自我救赎,还是拯救者;1997年的《幽灵公主》直到今年的《起风了》,拯救世界、拯救自我、拯救同类……这个主题一往无前地重复再重复。拯救意味着斗争,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与神斗,这中间不可避免地重复着对阴暗、绝望、绝境、逆境的展示和遭遇这一切之后必然产生的激烈而残酷的对斗争的描写,这哪里是一个孩子的世界,即便成人世界中的成熟者,也难免在目睹了这一系列“轰炸”式呈现之后陷入恐慌和焦虑。而拯救或说救赎这个母题的延展,在人类心灵文化史的发展中曾多么令人困顿和悲观。

  难怪有许多真正的孩子,特别是那些以为“全世界的动画电影都为自己准备”的尚在幼年的儿童,会在宫崎骏的动画世界中看到令自己害怕的东西。《千与千寻》中阴森森的世界,《幽灵公主》中因贪欲而生的复杂心态投射而出的对阴晦环境的描画,《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的火焰恶魔和不明用途却格外恐怖的古怪装置……这一切,充满宫崎骏式的隐喻,却也令观众感到胆寒——人们破坏了自己的家园,而人类的后代,正在为这种破坏而付出代价。所有这一切,也在证明着宫崎骏内心深处对现代文明的怀疑和对地球未来的焦虑,当这种焦虑转变为描绘恐惧,这些作品自然而然地远离了纯真。

  然而,宫崎骏的确是成功的动画电影商业化的先行者,他的不二法门在于当他呈现了焦虑和悲观之后,又以貌似“不动脑筋”的方式在作品中给出了“解决方案”——爱,无所不能的爱,可以拯救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可以化解人神之战,可以让精神受困的天使重回自由之身……这是最省力的、对人世间一切纷争和人类的一切劫难的逃避方式,当然,这也是最不容置疑却全无实际用处的普世价值。宫崎骏的电影中每每有令小资、小清新们念念不忘的台词,“在两个人的世界里,管他的风雨雷电飞沙走石天崩地裂,只要能在一起就足够了”,这句话出自《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因为爱你,只要你一个肯定,我就足够勇敢”,这句话出自《哈尔的移动城堡》……还有很多,就像那位网络红人法师不断重复的“珍惜绳命”、“世界充满爱与祝福”一样,听起来头头是道、温暖如春,但真正仔细考究,觉得虚头巴脑约等于什么都没说。宫崎骏的作品最终都结束于对爱的力量的赞美和预期,爱是一层纱,纱的背面是阴惨惨的、尸骨成山的人类明天。

  的确,一部电影呈现的是故事而不是真理,指望一部电影和一名电影艺术家在有限的篇幅中去阐明某个真理显得很不公平。也许正是深谙了观众的这种厚道,才造就了宫崎骏以及吉卜力死抱着普世价值不放而获得的商业成功——如果你批评爱,你还是人吗?于是,面对宫崎骏和他在99%的阴暗之外“豪爽”给予观众的那一点点虚妄的温暖,很多人不得不噤声失语,于是,溢美之外,少见批评。事实上,不能看到宫崎骏商业上的狡猾和作品中的厌世的观众并不可恨,面目可憎的是那些揣着明白装糊涂迎合大众的评论家——他们恰是为宫崎骏和他的团队摇旗呐喊的生力军。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