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国产剧题材拓展需能力更需勇气

2013年12月30日15:10  北京晨报

  核心观点:题材的拓展,虽然还有很大一部分尚待挖掘的空白领域,但题材上的创新突破或是逆势而行的确意味着风险。

  目前国产剧的年产量早已突破万集,但题材远远算不上丰富,大致有古装剧(历史剧、戏说剧、武侠剧)、年代剧、现实题材剧(家庭伦理、婚恋爱情、职场斗争等)、谍战剧、抗日剧、农村剧、神话剧等……“未来电视剧创作如何拓展题材”成为2013年最后一期编剧沙龙的讨论主题。

  “编剧还是要写自己熟悉的事,写打动自己的故事,写自己生活积累当中别人不如你的积累更深厚、更敏感的那个角度。”最擅长写“案情+爱情”的海岩表明了观点。高满堂的想法与海岩不谋而合,“编剧没必要去刻意迎合市场,整日琢磨今天市场流行什么题材、明天市场是不是又变了。你自己最熟悉什么,最想表达什么,还是要写自己有感而发的东西,这样的作品才是有诚意的。”

  即便在各自熟悉的题材领域,由于架构故事和编织细节的能力不同,出来的作品水平也有高下之分。同样是一个家庭戏,每个人写的角度不一样,切入点不一样,它的故事出来就不一样。前两年谍战剧火了,大家扎堆儿都做,但好剧就那么几部。因此,相比题材的拓展,视角的选择、故事的架构更能显示编剧的功夫。

  部分编剧把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做精做细,但在林黎胜(《借枪》编剧)看来,题材的拓展同样可行,因为还有很大一部分尚待挖掘的空白领域,科幻片、惊险片、古堡奇兵题材的电视剧都可以去做。目前电视圈剧本创作太扎堆了,应该让每个人发挥各自优势。

  道理如此,但相信有很多编剧能力不及。“回顾过去、提炼生活”或许不难,尚有可参照之物;但“幻想未来”对于大多编剧来说绝非易事。即便有科幻剧拍出来,制作人朱质冰[微博]提到了一个顾虑:电视台敢不敢买?如果电视台不敢要的话,哪个投资方先往前走哪个投资方铁定先死。

  题材上的创新突破或是逆势而行的确意味着风险。目前正在筹备中的战争史诗剧《东方战场》将全景式地再现“二战”中以中国军民抗战史为主的“东方战场”。这种大历史、大题材、大视角的戏既不易操作剧本和执行拍摄,也容易流于内容上的假大空,这也是近年来以“小草根人物反映大战争历史”剧兴起的原因,以小人物的命运起伏折射战争的残酷不失为十分讨巧的手法。但《东方战场》的导演路奇并不想重复现有的流行模式,“很多观众喜欢小人物视角的戏当然可以,但小人物的戏有十部,大历史、大格局的戏能不能有一部?像日本的大河剧,都是解读民族历史的严谨之作。做一部戏不仅要看市场上流行什么,有时也要看能给市场上带来什么。”

  冯遐

(责编: Gracetot)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