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焰火》高冷指数评测:冷得相当得体

2014年03月20日09:48  南方都市报 收藏本文     
《白日焰火》廖凡 《白日焰火》廖凡
《白日焰火》桂纶镁 《白日焰火》桂纶镁
《白日焰火》王学兵 《白日焰火》王学兵

  南方都市报记者 许嘉 陆欣

  “3月21日,熊熊燃烧。”《白日焰火》首映发布会的巨大海报上,印着这样一句话。柏林擒熊的余温尚在,《白日焰火》终于赶得及在国内重燃。刚刚接任中影股份董事长的喇培康首次公开露面,力挺《白日焰火》,“希望发行公司给这部优秀的国产电影更多的放映空间和时间,让我们的市场呈现更多艺术气息”。    

  “这部电影是在中国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最冷的季节里最冷的时刻(片中的夜戏占到70%)拍摄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白日焰火》算是‘最冷’的电影……”发布会现场,导演刁亦男如此“调侃”自己的作品。这部从“世界最高冷”的柏林电影节崛起的华语文艺片,的确让观众看到“东北人民的冷峻”。但它的“冷”会否把观众吓跑呢?在电影上映前,南都记者邀请几位同行一道,对人物、剧情、风格及营销策略上的“高冷指数”做出全方位评测。各位观众,请不要被文艺(闷)片惊吓到,《白日焰火》的观影效果还是相当“惊心动魄”的。导演刁亦男在片中成功塑造(高端黑)了一批生活在东北的“异人(奇葩)”。

  人物高冷指数:★

  好一出“东北异人志”

  “落魄侦探”廖凡世界上最LOW的侦探。这个头衔放在《白日焰火》中的廖凡头上,实至名归!片中的他,因为一次失败的任务,被迫离开警队。他嗜酒成性,醉卧街头,一副人生输家的衰样。他不像我们经常看到的公安干警,威风神武。没有了昔日的荣光,没有了警徽,没有了枪。他为了完成自己的心结,在东北冬夜的街头,一步一个跟头地追踪心中的“犯罪分子”。

  “蛇蝎女人”桂纶镁从《蓝色大门》开始,这十几年来,银幕上的桂纶镁一直走的是“女神”路线。《白日焰火》中,她成功“欺骗”了所有爱她或者垂涎她的男人,以及银幕下的观众。桂纶镁出现在东北街头,的确有些离间效果。这也让她成为许多男人甘心为之付出的理由。可是谁又能想到,导演刁亦男让这位“文艺女神”成为一系列血案的导火索。桂纶镁那看似平静和易碎的外表下面,隐藏着一颗强大、求生欲极强的内心。她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搞定所有接近他的男人,让他们不停地付出,甚至是他们的性命。

  “冰刀杀手”王学兵一个杀手如何变得很酷?拥有一件很特别的武器(凶器)是很关键的。《白日焰火》中,王学兵做了一回很酷的杀手,他的武器(凶器)是———冰刀。寒冷漫长的冬天里,滑冰是东北人民的常规娱乐活动。所以,冰刀真的是又好用又容易隐藏的武器。在片中,王学兵依靠自己的“独门绝技”,成为杀手界的一个传说。

  “奇葩色男”王景春《白色焰火》东京影帝王景春一改自己的“老好人”路线,成功“自黑”。他成为一个“猥琐”又“懦弱”的中年大叔。多年来,他一直垂涎着桂纶镁的美色,始终无法如愿。但心中的欲望不停地膨胀,他只有出钱找站街女来扮演心中的“女神”。真是可憎又可怜。

  评测员:许嘉(南方都市报)

  钱景高冷指数:未知

  第一批观众的口碑很重要

  擒得柏林电影节“双熊”载誉归来的电影《白日焰火》,将于明天(21日)正式公映,接受观众与市场的检验。对于这部电影的市场预期,院线人士与影院经理认为,得奖有助力,第一批观众的反应很重要。

  广州金逸珠江院线的谢世明分析说,获奖对《白日焰火》有不小的助力,而悬疑侦探题材为该片增添了商业娱乐性,“相比较《一次别离》、《艺术家》这类纯粹的文艺片来说,《白日焰火》多一点商业性,演员阵容也有观众熟悉的明星,票房成绩应该会比之前的这些获奖的文艺片好,但具体会怎么样,关键还是看观众。”广州青宫电影城的杨经理也持有类似的观点,“对于《白日焰火》来说,第一批观众特别重要。”他告诉南都记者,最近影院通过微博、微信、电话等各种渠道调查观众对该片的态度,“不少观众知道这部电影拿了奖,有兴趣。但毕竟柏林电影节的口味比较倾向艺术性,观众能不能看懂、喜不喜欢?现在都不知道。”

  风格高冷指数:★★

  气质独特,略为高冷。《白日焰火》拿“金熊”,最令我欣喜也觉得最有意义的地方在于,这是一部和民俗奇观、政治隐喻、社会矛盾、中国特色等等都没有半毛钱关系的电影,它被认可的好,是纯粹的电影意义上的好。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它能拿奖,对中国电影来说,也算是划时代的一笔。 评测员:陆姝(腾讯)

  剧情、社会环境只是道具,人性才是刁亦男论证的主题。刁亦男花了三部作品(《制服》、《夜车》、《白日焰火》)来证明人类是蜗牛,脱下外壳,就是充满粘液的软体动物,柔软、脆弱,看上去还有点恶心,所以必须找到一个坚硬的外壳才能更好地存活。当一只蜗牛需要走近另一只蜗牛时,如何越过背上坚硬的壳,从而抵达柔软粘稠的实体,成为了刁亦男电影中讨论的第二个主题。 评测员:秦川玺(搜狐)

  和许多在欧洲电影节获奖的影片不同,《白日焰火》有很强的可看性。这种可看性部分来自于悬疑的剧情,部分来自于导演强烈的个人风格。喜欢黑色电影、雷蒙德·钱德勒和劳伦斯·布洛克的小说的观众会觉得亲近,廖凡的角色很难不让人想到那些总是醉醺醺的硬汉侦探。在他追寻的一个奇情的碎尸案背后,有导演对于善恶的界限的道德思考,有剧变中的社会环境给最普通的市民阶层带来的道德困境。在类型片的尝试和导演自身的诉求表达上,我觉得《白日焰火》完成得相当得体。

  评测员:刘玮(中国日报)

  营销高冷指数:★★★★

  它闯过重重危机,“焰火”不该瞬间消散

  《白日焰火》是一个幸运儿。八年里它的命运就像片中的剧情,凶险、波折,最后,就像是一个意外,光芒和声响来临。与此对应,在这个结局之前,导演刁亦男的“戏份”更多的是苦情,他不是片子里那个运筹帷幄的揭秘者,反而更像那个罪犯,周旋着,隐忍着,但从不放弃他的欲望。对刁亦男来说,这个欲望就是创造一部杰作。当这个欲望需要资本的支撑,事情就变得难办。《白日焰火》“经历了很多生死时刻”,它的引线曾经差点被一脚踏灭。比起“有志者事竟成”这句对成功者命运的流行描述,《白日焰火》曾面对的重重危机让它的成功更像是某种令人唏嘘的“天注定”。

  在多个访谈中,刁亦男谈到和投资方在镜头数量上的分歧。这种分歧险些导致剪辑权之争。那些决定将金熊奖颁给《白日焰火》的评委们,是否可以想象,这部有400多个镜头的电影,如果剪成1500个镜头是什么样子?那将是一场灾难。这场险些发生的“灾难”被视为对经济回收的一种保障,是总结出来的“经验”。导演宁浩曾说,在飞速发展但不成熟的中国电影市场,所有经验都是腐朽的,靠不住的。是相信才华,相信创新,还是相信“经验”?是相信看菜下饭,还是相信镜头数之类的“不二法门”?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电影市场,但盲目、保守的行为淹没了很多更有效的创作。

  柏林电影节上,《白日焰火》恰如在黑夜中绽放的焰火,光彩夺目。回到中国内地,在临近上映之时,我们发现它的光芒似乎变得暗淡。没有惯有的“意见领袖”观影会和全国点映,这部最应该进行口碑营销的电影,主动低调到尘埃里。是害怕专业人士的赞美和“普通观众”的喜好相悖,口碑引导会适得其反吗?担心如果评论都说影片很文艺,票房将万劫不复?但强行把一个艺术片瞒成商业片,是否就会赢得假设中没有品位的大众?对于这部电影,不是应该深挖影片卖点、精细制定策略,循序渐进引导吗?这让人不免想到不远的韩国,那里文艺佳作票房飘红是常见之事。两相比较,是我们宣发人员不够专业,还是韩国观众比中国观众高级?

  有追求的中国导演都渴望实现艺术和商业的平衡,这需要才华,而刁亦男已经做到了这点。他在创作过程不断变通,《白日焰火》最初的灵感来自霍桑的小说《威克菲尔德》,经历无数次的调整后,从纯粹的艺术电影变成悬疑侦探片,调整的动力部分是为了投资的回收。这部电影曾寻求西方资金未果,最后被中国公司主投,这是中国电影市场的进步;它是艺术电影,也不乏商业元素,影像漂亮,故事好看,实现了作者风格和类型元素的融合。这样一部电影如果能赢得市场,给中国电影带来的良性影响将是长远的。而这样一部电影也需要有勇气和智慧的宣发营销,才能让它的“焰火”不至于瞬间消散。

  评测员:夜车斯基(作者系电影产业观察者)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