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抗日剧仿佛销声匿迹?

2014年03月21日11:53  新闻晨报 收藏本文     

  晨报记者 朱美虹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调控抗日 “神剧”近一年,效果立竿见影——今年开年以来,荧屏鲜见抗日题材,和去年形成鲜明对比。横店影视城还专门做了一个统计:去年过年期间,横店19个剧组中至少有10个剧组在“打鬼子”,今年这个数字锐减到两个,曾经以 “一天死8次”、一年演200多次鬼子而出名的“横漂”史中鹏,今年都没戏可拍了。

  和涉案、谍战、古装等题材一样,抗日剧在疯狂过后迅速退潮,不过相对而言,抗日剧毕竟属于比较安全的题材,这也是它未完全被抛弃的原因。那么,那些少数拍摄完成的剧去哪儿了?主要方向是各地的地面频道,辅以二三线卫视,比如以男性观众为主的上海新闻综合频道就常年播出抗日剧,明晚登陆的《侠探高飞》与其接档的《猎天狼》都属这一类型。但是,由于地面频道与二三线卫视购剧资金与影响力远不如一线卫视,片方得到的回报大打折扣,受此影响,抗日剧投资规模缩水,请不来大腕也无意做宣传,仿佛销声匿迹。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只有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谁一直在裸泳。意思是只有在非理性的市场环境过后,你才会发现谁在跟风炒作,也正是借助这一契机,真正有价值的公司才显现出来。对于影视剧市场来说,这句话同样适用。可以看到,这么多年,抗日剧呈周期性起伏,《亮剑》造就了一个高峰,而以“手撕鬼子”的《抗日奇侠》为代表的“神剧”掀起又一波热潮。在如今泡沫破灭、癫狂后跌入谷底的抗日剧市场,谁有胆量逢低进入,精耕细作挖掘新角度,说不定就能突围成功。在这个意义上,导演康红雷胆量不小,他曾在拍完《我的团长我的团》后表示10年内不碰抗日题材,如今却食言,开拍以狙击手为切入点的 《二炮手》,并拉到孙红雷和海清来主演,名导加高片酬演员,使得该剧成了近几个月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抗日剧。

  敢于逆流而上的还是少数。现在影视公司都流行拍什么?答案是家庭婚恋剧,老少恋、姐弟恋、男闺蜜、婆媳矛盾、剩女、育儿,全都是主题先行,既不必担心调控风险,还能植入大量广告,多好。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抗日剧始终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大多数男性观众偏偏就爱硝烟弥漫的战场,片方要是忽略了他们的需求,等于自我封闭了一条原本可以走的路。

(责编: sisi)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