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上影节论坛平淡 华语片不要只说不练

2014年06月23日09:28  北京青年报 收藏本文     

  论与做的脱节恐怕是目前中国电影的一个问题。本届上海电影节的论坛就趋于平淡,大量营销电影的、投资电影的人握住了话筒,对于难以琢磨的市场夸夸其谈,有关电影的外围话题反而成为了主流,而中国电影创作的本体却乏人碰撞和倾听。   

  近几年,中国有关电影的研讨不少,每个电影节的论坛都是必备项目。早些时间,中国影人与外国影人通过这种论坛进行交流,让中国电影人眺望到更远的天空,了解到全球电影的趋势,由此也为自己的水准进行一个衡量与定位。这样的论坛往往像是“体检”,为中国电影找出问题,树立方向与信心,是“有益身心健康”的。但是,“论坛体检”做了上百次,中国电影的毛病也查出来了,剩下的就应该去吃药治疗锻炼身体了,可惜,中国电影实质的付出与改变太少了。论坛论了好几年,却连踏实地写出一个没有硬伤的故事都很难。放眼看当下全球优秀的电影作品,或者基于对于金融危机、战争、灾难等困境的反思,或者对于人性、自我、生命的层层拷问,或者在引领人们去追寻“真善美”的人类普世价值。电影的时空感异常广阔,超越了民族、种族、国家的界限,在未来、虚拟之中任意穿梭。本届上海电影节上,就有一部叫《昆虫总动员》的3D动画电影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影片没有大场面,甚至没有一句人类的对白,却童趣盎然,令所有成年人也目不转睛,其想象力的丰富,已经堪称奇观。相比之下,内地的电影却在故事空间、手法上缺乏想象,情节通俗却不精辟,无法从一个文化的角度上去诠释人生,无法让观众信服。

  今年上海电影节的其中一个论坛居然是“中国故事叫板好莱坞”,幸好嘉宾们有自知之明,其谈论的结果是,中国故事还没法跟好莱坞“叫板”。可惜,这是中国普通观众也知道的结论,几位优秀的中国电影人难得聚在一起,就为碰撞出一个如此平庸的火花?难怪各种有关电影的论坛都正在失去吸引力。而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却很依然无解,比如青年导演的扶持,记者采访获得电影节创投奖项的《西出阳关》的制片人黄威和年轻导演唐高鹏时,他们依然感慨融资是一个大问题,“如果请不来明星,剧本再优秀,资金也会无情地撤走”。当论坛与实践无法结合时,大量务虚人士就开始登堂入室了。为了给自己赚上身份标签,许多“非创作者”像是麦霸一样,握住麦克风不撒手,对于根本不了解的电影市场指手画脚,针对某一部偶然成功的低水准影片宣讲电影营销的魅力,以至于“营销”之风盛行于中国电影界,误导了很多创作者,觉得一部电影的质量不重要,营销才重要。而如今各种算命式的“大数据”引用更是让中国电影投资人觉得找到了“金手指”,将信息数据的“跨界”当做时髦挂在嘴边。对此现象,一位好莱坞影人的话语很像是要点醒“梦中人”:“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电影像中国电影这么注重营销,而如果有机器告诉我一个电影铁定赚钱或者不赚钱,那我只想把它扔出去。”

  中国电影人需要勇敢,敢于失败,敢于坚持,而不是“优柔寡断”地去倾听各种电影以外的宣讲,就如同日前世界杯上的黑马哥斯达黎加队一样,他们离名利很远,只想专注地踢球,中国电影人也需要这种专注,所以,各种论坛,要么说点真话,要么就适可而止,别成为大忽悠们的秀场。文/本报记者  肖扬

(责编: 小万)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