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耳朵 你们的声音--点评《理查三世》
http://ent.sina.com.cn 2001年02月18日10:30 北京青年报
大幕两端放着两把普通的折叠椅。在《理查三世》两个小时的演出中,只有理查本人有幸偶尔在那里小坐。在整场演出中用疯了的灯光从不光顾这个角落,演员走到这里时,椅子才会引起观众的注意。坐在这里的理查三世似乎很得闲地听着一群黑衣人的议论,无论是阴谋还是哲学,他都以局外人的姿态听着看着,一如坐在台下的我们。
《理查三世》的其他演员除了谢幕绝少有机会走到前台来和观众交流,他们或男或女多数时候只能在二道幕以里表演,并且有相当的片段要在幕后以影子的形象出现,这时,你只能听到他们说些什么,而看不出他们的表情。不仅表情如此,就连声音也不必有太多的个性,其中有两个演员还有南方口音,飘在人艺的剧场中,见怪不怪,
如果不是早有名气,现在靠演实验话剧出名几乎是难上加难。有了名气的演员演过实验话剧后,可以为艺术简历加重分量;没有名气的无论演多少戏,都只能让人看着眼熟,很难记住他们的名字。但我想演员本人是不在乎这个的,因为从一开始他们就明白演实验话剧是要有献身精神的,不仅摸爬滚打半天拿不到更多的报酬,就其实验话剧的精神而言,多数时候还要隐去其面孔和个性,只当剧作哲学或是生活意义的影子。一晚上下来,观众感受到的是一个群体声音和形象的轰炸,被击中的在思考的废墟上建造想象的乐园;刀枪不入的,则说,这个晚上怎么这么闹啊?!
《理查三世》这回不但把理查以外的人当了背景,还让他们成了影子。它在谋杀的内幕之中又加了一道幕,让人在放大和变形的幕布上不是看懂而是听懂莎士比亚的长篇大论。我相信这次林兆华不会走麦城,他用不断出奇的形式吊起了观众的胃口。他体会观众一坐就是两个小时又累又苦,但他又绝不肯让台下的人轻意就离开座位;他没有像很多实验话剧那样对名著只取其神而任意修改台词或内容,这次是照本宣科,忠于得一塌糊涂;他以并不过分和难以理解的形式像摇辘轳那样把观众从枯燥的井底摇上来,以一种少有的平易,甚至让观众不必为听清演员的声音和看清演员的面孔发愁,你就跟着他们走吧,哪个人用什么腔调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因而,他们一会儿可以是阴谋的参与者,一会儿可以是悲惨的受害人,一会儿可以是哲学命题的讨论背景,一会儿可以是宫廷肃杀气氛的腥风血雨。国王一会儿可以握着这个女演员手说亲情,而马上对着另一个女演员讨论道德与不道德,精神与肉体竟然可以这么轻易分开又这么天衣无缝地整合,这样的形式比起一个人演一个固定角色有更多的戏剧空间,也有更多的表现力。所以整场演出,演员似乎并不强调自己的台词功底,有时他们的自言自语,全不顾观众是否听清,你也就别指望听到传统意义上的个性化独白,或者抑扬顿挫的诗朗诵了。
在2月16日的人艺剧场,莎士比亚控制着剧情的发展,林兆华控制着演出的节奏。几百年前的宫廷谋杀弥合高高低低的人影中,消解在摄影师现场拍摄的表情中,我甚至误以为最后投在天幕上的那一组长长的有着底片效果的人像镜头中有我自己。(王永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