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从《刮痧》看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http://ent.sina.com.cn 2001年03月08日21:10 走云南
看过《刮痧》,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不懂“刮痧”的美国律师在法庭上对孙悟空的那一番理直气壮的曲解:“别人种了9000年的桃子,他不跟主人打一声招呼摘来便吃,当人家制止时,他不但不听劝阻,而且还大打出手毁了人家的桃园。别人辛辛苦苦炼好的丹丸,他拿来就吃,还把主人打得头破血流,临走还毁了人家的制作车间——像这样一个野蛮顽劣的猴子,竟然被许大同在电子游戏中描绘成英雄……”
其实,早在走进影院之前,我就已经做好了接受“中西文化冲突”的思想准备;我也知道这部影片的中心矛盾在“刮痧”,而不在“孙悟空”。但此刻,我还是感到了孙悟空或刮痧的尴尬。因为,如果说美国人不懂刮痧是孤陋寡闻的话,那么他们不懂孙悟空则显然是别有用心,这一点是美国律师在后来的剧情中自己承认的。而无论是孤陋寡闻,还是别有用心,东方文化在美国最庄严的地方——法庭上受到了肆意的嘲讽,却是铁打的事实。这难道还不够令人心寒吗?!
感谢好莱坞式的结尾,给了大同一个团圆的平安夜。但是,我却隐约觉得,其实矛盾远远没有真正的解决——那住在地球另一侧的孤单的老父亲,仿佛是另一种“刮痧”,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他被西方所谓的文明永远地拒之门外了。他给儿子起名“大同”,但走遍天下,“大同”又谈何容易呢?
我听过这样一个笑话:清朝末年,有一位读书人曾经如此解释“拿破仑”:“一勇士,持一破轮焉。”这是中华民族的另一种尴尬。事实上,不被人知与不知别人一样,都是可悲的。只是前一种可悲常常被人忽视而已。
从这个意义上说,《刮痧》是勇敢而敏锐的。它直面我们的尴尬,哪怕撕破东西方伪善的“融合”。其实,没有两种文明是可以真正融合的,除了侵略、渗透之外,最客气、最平等的方式恐怕就只有交流、理解了。就好比头发,即使一个中国人染上了金发,也决不会有人把他看成是真正的西方人,因为他的身体里始终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
不懂“刮痧”的美国人固然很可笑,但自以为是美国人的大同夫妇难道就没有应该反思的地方吗?同样,亲情至上的东方家庭是令人敬佩的,但只相信客观事实的西方司法是否就没有值得赞叹之处呢?
或许,这些问题本身就是东西方文明的一种差异。麻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