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斗胆质问罗大佑 撕开音乐伪面具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08月04日11:39 每日新报
4年前,曾经给圈子里面几个不错的朋友看过一篇最后定题为《撕开罗大佑的音乐伪面具》的稿子,征求大家的意见,当时的想法是一定要严谨。现在趁着大佑的热潮,朋友又想起了这篇稿子,于是南北的编辑们就打电话询问此事,我也趁机再一次推敲,准备“哗众取宠”一次,其实,罗大佑的音乐伪面具是很多人也朦胧感觉到了的,只不过我们都被一时的怀旧情绪掩盖了,好像一块红布,遮得你看不到天。选择这个时候,历经4年准备发表这篇文章,动机非常简单,就是想把积压4年的话说出来,人们总还是需要去伪存真的,毕竟在一片哗然过后,我们还是得复归理智。
下面就是这篇文章的大致摘要:
“哗众取宠”这个并不怎么好听的中文词汇表面看来与我们曾经膜拜的罗大佑没有半点关系,可是我无法理解《亚细亚的孤儿》和《东方之珠》是如何在一个人手中诞生的!出离愤怒、满腔忧患与摇摆不定来自同一个罗大佑,仔细推敲他的这类作品的歌词,我们不难发现,其实,罗大佑一直十分应景,貌似社会良心的呐喊,其实不过是偶像塑造工程的又一道工序,这道工序的不同是,脱下黑衣开始谩骂或者歌颂。
罗大佑并不是一个会运用声音的歌手,但是,他确实在创作者之外还是一个歌手,尽管人们似乎更关注他的作品的另外一些元素。罗大佑的歌唱本领实在大有欠缺,很多听者被另外一些元素迷惑了,反倒形成了对罗大佑歌唱的认同。我要说的是,如果你的某些歌词确实精湛,那么他可以只作一名词作家,要自己演唱却必须扎扎实实地讲究一下声音的运用,当然,这样的讲究不必按照传统的流行歌曲法则。然而,音准、现场演唱的功力这些考验一个歌手的基本要素,也应该同样适用罗大佑。曾经看过一场早年罗大佑在台湾的演唱会的录像,他的现场演唱更是不敢恭维。至于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评论家指出他的这个问题,这还是要归功于他的音乐伪面具实在是厉害!
音乐的罗大佑在作曲上又如何呢?几种类型反复变种,似乎音乐教父就那么三斧子,显露出他作曲上的匮乏,直到《恋曲2000》,他不得不动用内地的交响乐团,貌似创新与丰富,其实不过早已江郎才尽。早年罗大佑作品中的佳作也是出自日本人的编曲。在这位音乐教父的面具脸谱上,连音乐本身也是苍白无力的!最近20年间,无论内地还是港台,罗大佑被认为是中国流行音乐的代表,以时代的角度看,我们不得不做出这样的结论,他确实曾经代表某个时代,在一片风花雪月与无病呻吟中,罗大佑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如果我们以音乐为远点重新审视罗大佑,看清罗大佑脸上的音乐伪面具其实并不难。至于很多“大佑”迷,以罗大佑为时尚标签,言及罗大佑似乎可以给自己增加一些音乐品位,那倒是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了,只是,这样的“大佑综合症”患者不在少数。新报特约记者平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