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李安是以美籍的身份领取的美国导演协会大奖,但是他华人的相貌,中、英文两国语言的致谢,还是使我们终于真切地认识到在已经举办到第73届奥斯卡的今天,罕见的华人身影终于有了那么一点儿希望。(1955年美籍华人黄宗沾曾因《玫瑰纹身》一片荣获第二十八届最佳摄影奖,这也许是华人在“奥斯卡”奖的最早、最好的业绩了)而李安的今天成功应该说,绝非偶然。
好莱坞发展之路——蓄心积虑
李安,在台湾完成青少年的成长,1978年移民美国,在长达十年的时间对美国式电影之道进行系统的电影学习。1988年,李安回到他的出生地台北。在台湾中影公司,当时他被视为继侯孝贤、杨德昌之后的第二拨儿新导演之一。直到1992年《推手》(“Pushing Hands”)被台湾中影以包片的方式得以投拍,李安终于得以浮现水面,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喜宴》(“The Wedding Banquet”)、《饮食男女》(“Eat Drink Man Woman”)、《理智与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冰风暴》(“The Ice Storm”)、《与魔鬼共骑》(“Ride with the Devil”),直到今年的《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从李安进军好莱坞的历程我们不难看出李安对现今的“成就”的蓄心积虑。
成功——卧薪尝胆
他首先对好莱坞玩法儿的烂熟于心,为此他付出了十年的代价,在这十年当中,他在家充当着“家庭妇男”的角色,作饭、看孩子,靠妻子不多的收入维持着家庭。十年卧薪尝胆之后的《推手》得以投拍还是源于他的故乡台湾的奖金。这一部影片使他顺利地拿到台湾金马奖最佳奖,也使他开始了以外来者身份,以及这种身份给予他特殊的文化背景,而使他得以选择两种文化之下的冲突的题材在美国的闪亮登场。之后的《喜宴》与《饮食男女》这三部影片以及一系列国际电影节大奖(《喜宴》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西雅图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获第三十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使李安完成了自身在美国A级导演的定位。从第四部影片《理制与情感》开始他逐渐转型。开始了向美国主流电影界的进军,不但是题材的本土化的转变,更有是李安从第一部影片开始,就认识到好莱坞制片方式的重要性,正如他前两部影片的摄影师林良忠先生曾撰文说:“《喜宴》这部片子的技术水平绝对不输于好莱坞电影。可以说它是一部以好莱坞拍片方式拍出来的中国电影。”由此,可以看出,李安成功,只因为他清醒地知道他身处何处。只因为从一开始他就知道“好莱坞制片方式”是好莱坞的“灵魂”。
《卧虎藏龙》——“好莱坞式”技艺尽展
不得不承认,《卧虎藏龙》今天这不可抵挡的成功与风靡之势,也得益于李安娴熟的“好莱坞式”技艺。首先是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张震等演员的选择便足矣窥之,周润发在亚洲的地位不用再赘述,他近年在向好莱坞的发展尽管不很有成效,但毕竟是迈出了步伐。杨紫琼通过与成龙的合作把她亚洲地区名声发扬到了美国,而章子怡与张震两颗正在苒冉升起的新星更是成为影片新奇的亮点。由演员有选择我们便不难看出尽管这是一部由华人导演主杖的中国武侠片,但其希望面对的绝对是全世界观众,而非仅仅是华语观众,或是有着相类似文化背景的国家与地区。其次《卧虎藏龙》一片拥有着无人能与之媲美的好莱坞的宣传功势,据说《卧虎藏龙》一片的宣传费用占影片总投资的50%-70%,略高于好莱坞平均水平的30%-50%,听说,连巴黎市政府门前的大银幕上都连续播放着《卧虎藏龙》的宣传片,可见《卧虎藏龙》的出场当然不会象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的“中国功夫片”似的只是在西方的唐人街里热闹。
《卧虎藏龙》——非传统意义的“武侠片”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这部在中国观众中并不太看好的影片的故事本身。应该说,用作为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武侠片”,《卧虎藏龙》并没有什么大家所期望的“大导演”手笔,更何况中国观众已经习惯与俘虏于徐克、王家卫眼花缭乱的招式之下。对于这样一部同时要兼顾东、西方观众的“武侠片”毕竟不同(有消息说,《卧虎藏龙》一片的英文版与中文版在故事上、叙述重点上完全不同,是一部两个男人:周润发、张震,与章子怡的爱情,杨紫琼作为另一个三角关系而存在。这里我们并不对这种可能的情况作评价与剖析),对于出自于李安之手更为不一样,还有不忽视的一点是我们知道这部影片的编剧是与李安在《饮食男女》和《冰风暴》中合作过的犹太裔编剧詹姆斯-沙穆斯。其实仔细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卧虎藏龙》其实完全延续了李安作品的一贯,如同:《推手》、《喜宴》中不同文化背景的冲突;《饮食男女》中两代人的相吸与相斥;《冰风暴》中新旧、内心与外在理念的冲突;《理制与情感》中不同生存态度的冲突一样,《卧虎藏龙》其实是以章子怡、张震为代表下代人,与周润发、杨紫琼以及章子怡的师傅为代表的上一代人在行为规则与道德规范上的不同与冲突。至于谭盾国际化又民族化的音乐,以及飞扬于树梢的武打实际上都成为完成这一主题不可或缺的因素。
被偷换的概念——李氏技巧
李安其实在一直以来都是以他特有的双重的文化背景的优势,偷换了好莱坞电影中好人、坏人;正义与邪恶的二元对立的元素,而是以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冲突、克制与释放两种生存态度、新与旧两种生存观念的冲突代替之,也就是在不变好莱坞观众们单纯二元对立的观影惯性之下,讲述着李安带有东方色彩影像故事。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其实《卧虎藏龙》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武侠片”,它经过李安好莱坞式的改观,拨开《卧虎藏龙》表面的迷雾,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带有浓厚的古希腊悲剧式的凝重(甚至演员们不太标准,有点儿生硬的台词都有了戏剧式效果),难怪有评论家认为“《卧虎藏龙》是《理制与情感》的动作版”;难怪美国《电影寓言》对《卧虎藏龙》的评价是“极好地融合了罗曼司、哲学和武侠动作。”也难怪中国的观众会产生与以往口味不太一致一丝莫名的不适。其实《卧虎藏龙》的根本来自于西方的文化背景,只是在东方式的包装之下的一种全新诠释,同时它同样也使东方奇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国际性。
李安——杀入好莱坞的第一匹黑马
读解他的创作道路我们发现,感觉既有些特殊其实又很平常,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好莱坞,你只要入局,那么坚持什么?放弃什么其实都显得那么一目了然,坚持什么放弃什么其实也都显得不那么重要。李安正是因为对游戏规则的深谙与掌握才得以杀出一条血路,同时也正是这一点将才可能使他的“东方”不败于“西方”。zhuzhu
一首歌声,两份祝福,万张贺卡免费送母亲!
短信世界杯站:新闻、游戏、动感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