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野浩二:望中日民间交流消除误解

2012年11月01日09:13  东方早报
  10月9日,北京市百子湾大成国际,矢野浩二在公司会议室对窗沉思。他表示已决定在中国定居。早报记者 孙湛 图   10月9日,北京市百子湾大成国际,矢野浩二在公司会议室对窗沉思。他表示已决定在中国定居。早报记者 孙湛 图

  在摄影记者的要求下,个子瘦高、一身日式潮服的矢野浩二配合地摆出各种姿势。作为演员,这是他擅长的。

  而当记者提出想跟随矢野浩二一段时间记录其生活状态时,经纪人孔屹婉拒道,矢野浩二工作都停顿着,“现在去外面给一个日本人拍照吧,好像也不太合适……”

  孔屹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在离矢野浩二所在公司不远的街道上,停着一辆日产尼桑轿车,车尾仍旧贴着一块车贴,上写:车是日本车,心是中国心。

  对矢野浩二来说,工作的停摆也还在延续。

  矢野浩二是一个在中国发展的日本演员,他原有两项工作,拍戏和客串主持人。因为钓鱼岛问题中日关系骤然紧张后,这两项工作要么被取消要么暂停,而原因直接或间接都与他的日本人身份有关。

  矢野浩二在中国11年间,中日关系时有紧张,但这次是头一回影响到他的工作。对于两个国家之间的紧张,影响到了演艺文化,影响到了民间交流,他感到“非常遗憾”。

  除了短暂去境外出演一部此前签约的日剧,他现在大部分时间呆在北京的家里,偶尔接受下媒体的采访,内容也都不是与他工作有关的娱乐新闻,更多是关于中日关系。

  对于矢野浩二这种被迫赋闲的状态何时能结束,孔屹虽然觉得不会长久,但也说不上个时间来。问及矢野浩二接下来有什么戏演,也是“现在肯定没法确定”。

  孔屹唯一能确定的是,在早报记者之后还有一家日本媒体来采访,而内容同样不外乎中日关系。

  矢野浩二认为,在中日之间还存在很多发展的未知可能性,且互相有各种方面上的误解,要将这些误解都一一化解,“是我这个作为中日之间友好‘管道’者的职责。”

  他期望在两国民间的日常交往中,彼此应更关注每一个具体的个人,而不要以国籍分类,“一说‘你是日本人’,‘我是中国人’,不知不觉……就觉得中间隐隐约约有一道墙。”

  早报记者 李云芳

  矢野浩二

  矢野浩二1974年出生于日本大阪,2000年参演中国电视剧《永恒恋人》,翌年居住于中国。矢野浩二在中国11年间,中日关系时有紧张,但这次是头一回影响到他的工作。

  矢野浩二有位中国妻子,女儿已经2周岁,并加入了中国国籍。浩二说,现在看到中日发生矛盾,“心里难受,不知道用什么表现,(只能)通过微博表现心态。”他觉得中日友好很重要,这不只是为大人,还为了孩子。他说,以前一个人根本不会考虑到中日友好交流这样高度的问题,但结婚生子改变了他的心态,“我也有中日混血孩子,为了他们将来更好地活着,中日应该友好。”

  【危机】

  心有忧虑不便表露

  不想影响中国籍家人

  “在家里看(钓鱼岛问题的)报道,我都一个人看。”矢野浩二坚信局势会恢复平稳,越考虑负面,情绪会越来越低。

  自从2001年来到中国,矢野浩二在中国做演员已有11年。

  这11年里,他拍过多部电影、电视剧,同时经常在收视率颇高的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客串主持人。在中国,矢野浩二已颇有些名气,他的粉丝都自称“野草”。

  比起其他外籍演员,作为日本人的矢野浩二要面对更多自身以外的烦恼,今年尤甚,特别是9月。

  9月11日,日本政府与钓鱼岛所谓的“拥有者”栗原家族签署岛屿“买卖合同”,将钓鱼岛“国有化”。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中日关系步入最紧张的一段时间,除了官方交锋,民间互相敌视的气氛也日趋浓厚。

  此时矢野浩二正在北京的家里,细读电视剧《叶问》的剧本。9月上旬,他刚和剧组签约,将在这部电视剧里出演一个角色。

  因为自身身份的原因,身在中国的浩二不能不密切关注中日关系的走势。他看中国媒体的报道,又看日本媒体的报道,“心里不踏实,希望早点稳定下来。”

  虽然内心忧虑,但矢野浩二尽量避免影响到家庭的气氛,“在家里看(钓鱼岛问题的)报道,我都一个人看。”

  9月14日是矢野浩二女儿的2岁生日。他娶了一位中国妻子,女儿加入了中国籍。矢野浩二说,给女儿送祝福的时候,心里的忧虑“尽量不表露出来”。他只能在自己的博客里排遣一下,在中文博客只是偶尔透露一点心情,在日文个人网站的博客里,他用母语日文表达了更多的忧虑心情,虽然还是一副欲说还休的样子。

  9月15日,中国多个城市爆发保钓游行,甚至发生“打砸抢”行为,西安车主李建利就在这一天被砸成重伤。当天晚上,矢野浩二在日文博客里贴出一篇博文,说自己处于“闷在家中的状态”,又自言自语地说,“现在没必要的话,就不要外出会比较好”。他还写道:尽管并没有恐怖到这种程度,但也要以防万一。在异国生活本就不便,现在甚至还会被出租车司机拒载。

  身边朋友也都担心并提醒他。经纪人孔屹说,在当时那样的局势下,矢野浩二也不得不 “低调行事”、“避避风头”。孔屹让浩二尽量不要出门,即使出门,也是他开车接送。

  一个像矢野浩二一样在中国发展的日本演员打来电话,问他局势能不能稳定下来。浩二心里也没底,但仍旧告诉对方,肯定会稳定下来。浩二对早报记者说,那句话“同时也是告诉自己”。相信局势肯定会恢复平稳,源于他坚持向前看的想法。矢野浩二说,越考虑负面,情绪会越来越低,“一直担心,没完没了”。

  【影响】

  在华工作接连停摆

  自传出版不得不推后  

  矢野浩二表达遗憾的博文,很快就删除了。他和孔屹都不想给别人制造压力,也不想给自己下一步的工作造成障碍。

  此次中日关系紧张对于矢野浩二工作造成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

  9月23日,浩二接到了电视剧《叶问》剧组的通知,告知他的演出被取消。矢野浩二在日文博客里写道,剧组人员告知孔屹,“因为现在的问题,希望取消这次的出演。虽然我们本身是很希望他能出演的……”

  这部戏原已签约,且10月就要进剧组拍摄,现在突然取消,矢野浩二感到很遗憾,“花了很长时间准备功课,都浪费了。”孔屹表示理解《叶问》剧组的难处。外籍演员在中国拍戏,需向有关部门报批。这时已有了可能要限制日本演员的传闻。在这种情况下,剧组为了求得演员顺利获批,不得不自我先切割掉可能的麻烦。

  矢野浩二表达遗憾的博文,很快就删除了。他和孔屹都不想给别人制造压力,也不想给自己下一步的工作造成障碍。孔屹说,《叶问》之外,还有一部预计年底开拍的电视剧,原也有意邀请矢野浩二参演,但现在变得更加不确定了。

  不止拍戏,矢野浩二的另一项工作也受到了波及。

  9月25日,以爆料闻名的“舞美师”在微博上称,因钓鱼岛局势影响,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暂停了日籍主持人矢野浩二的节目录制工作。

  查看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视频,矢野浩二最后一次出现在该节目是8月17日。节目是录播,因此他最后一次参加录制工作的时间还要更早。

  矢野浩二和经纪人解释说,此前因为拍戏和主持时间上有冲突,就和节目组商量,以后有日本嘉宾时才去客串主持。之后日方于9月11日“国有化” 钓鱼岛,才有了中日关系骤然紧张的情况,时间上正好巧合而已。

  孔屹和矢野浩二也承认,因为中日局势的影响,《天天向上》节目组暂时无法邀请日本嘉宾,也间接导致浩二不能去客串主持人。这对浩二来说是一个大挫折。因为《天天向上》的高收视率,相当一部分粉丝是因为看该节目才认识或喜欢上矢野浩二。

  此外,矢野浩二还告诉早报记者,日本鹿儿岛市原定11月1日邀请友好城市长沙的多名官员出席一个交流活动,他本人被邀请作为嘉宾出席。但不久前收到日方通知,称因中日局势影响,活动取消。

  矢野浩二曾出席了9月6-9日在北京举行的“中日交流博览会”。在采访时,他感叹道,“幸亏办得早,否则也要被取消”。

  另据孔屹介绍,矢野浩二的日文自传《大陆俳优》一书,此前已在与中国的出版社谈中文版的出版,现在也不得不推后了。

  【希望】

  在爱国的前提下

  别太在乎国籍

  浩二说,中日彼此在对方国家生活的人很多,每一个人都是一根细细的“管道”,在两国国民间传达信息,以便消除误解。

  工作受影响只是一时,浩二内心受到的触动也许会更深更久。

  浩二说,自己在中国工作、生活,妻子和女儿也是中国人,现在看到中日发生矛盾,“心里难受,不知道用什么表现,(只能)通过微博表现心态。”他觉得中日友好很重要,这不只是为大人,还为了孩子。他说,以前一个人根本不会考虑到中日友好交流这样高度的问题,但结婚生子改变了他的心态,“我也有中日混血孩子,为了他们将来更好地活着,中日应该友好。”

  在参加中日交流博览会时,浩二看到很多小朋友写的 “中日友好”四个书法大字,心生感慨,当天就在博客中写道:“那是孩子们的心声,我们大人为了未来的孩子们,应该做什么?我觉得我们大人现在做的事情应该为孩子们的将来着想。”

  浩二希望,不管中日两国之间出现什么问题,都不要影响老百姓的情绪和交流,“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只要民间交流保持得好,什么都不怕了。”

  中日民间交流、个人交流该是什么样子?浩二提出了 “享受个人、关注个人”的观点。他说,中国有13亿人,日本有1亿多人,每个人和每个人都不一样,应关注每个具体的个人,不要以国籍分类。他还举例说,在拍戏或录节目时,周围的工作人员或观众都是中国人,只有他一个是日本人,但“从来没有一次考虑我是日本人,他们是中国人,不想整个国籍套子”。大家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拍好一部戏。

  浩二觉得,“一说‘你是日本人’,‘我是中国人’,不知不觉……就觉得中间隐隐约约有一道墙。”说到这里,他忙不迭地补充一句:“这不是不爱国,而是在爱国的同时,在爱国的前提下,别太在乎国籍。”

  浩二对中日关系的未来不悲观,他说,中日彼此在对方国家生活的人很多,每一个人都是一根细细的“管道”,在两国国民间传达信息,以便消除误解,增进理解, “目标就是很大、很结实的‘管道’”。浩二决定以后要多参加像中日交流博览会那样的活动。他说,这样的场合是一个发言的平台,可以借机呼吁中日友好。

  浩二在新近的博文中这样写道,中日两国国民都是有喜怒哀乐的感情的人,相信一定会互相理解。

(责编: 山水)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