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公民道德建设读本》因将“军旗装”事件写入该书,经多家媒体披露后,引起轩然大波,出版社方面一直对此表示沉默。昨日,该社总编室主任、负责该《读本》书稿统筹和责任编辑之一的魏天无接受本报独家采访,表明出版社态度,并对一些问题作出澄清。
小学中、高年级版相关文字照录:
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也许太夸张了点?但赵薇的确应该从中吸取一点教训
她的确做错了。最近,一位很受小学生喜爱的影视明星做了一件让喜欢她的人很难过的事。她在美国拍摄时装宣传照时,身穿印有日本军旗图样的服装,引起全国上下普遍的不满和指责。
无独有偶,这一事件发生后,武汉市民发现,在地处商业闹市区的武昌司门口,就有商家公然出售印有日本军旗图样的头巾。
这是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日本军旗对中国人民意味着什么。60多年前,日本军旗在中国的大地上遍布,日本军旗出现的地方,中国人民正在遭受侵略者的奴役(yì)。
50多年后,中国人民早已站起来了,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但我们不能淡忘历史;我们不需要报复曾有的伤痛,但不能因为无知而泯(mǐn)灭了民族的自尊。
中学版相关文字照录:
1.她的确做错了最近,一位当红影视明星做了一件让喜欢她的人很难过的事。她在美国拍摄时装宣传照时,身穿印有日本军旗图样的服装,引起全国上下普遍的不满和指责。
无独有偶,这一事件发生后,武汉市民发现,在地处商业闹市区的武昌司门口,就有商家公然出售印有日本军旗图样的头巾。
这是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日本军旗对中国人民意味着什么。60多年前,日本军旗在中国的大地上遍布,日本军旗出现的地方,中国人民正在遭受蹂躏。
如今,中国人民早已站起来了,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但是我们不能淡忘历史。我们不能忘记曾经的伤痛,不能因为无知而泯灭了民族的自尊。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总有一部分人为了自己的私利,或仅仅因为无知,做出了有损国格、人格的事情,但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是我们不能接受的。爱国者,人恒爱之;卖国者,人皆憎之。牢记历史,人之共识;淡漠历史,人所不齿。
本报记者 昨日,湖北教育出版社总编室主任魏天无应本报记者要求,接受了本报的独家专访。
谈到本次风波,魏主任连说“完全没有想到”。他介绍说,《公民道德建设读本》选题在去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之后开始启动,意在配合宣传工作,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读本》1月即已出版,并在春节前发行100多万册,基本上是在湖北省内。风波起因于3月7日出版社为《读本》召开的出版座谈会后的媒体报道。如前介绍,该书并非3月出版,也不存在要通过媒体“炒作”去推销图书,座谈会只是总编室负责的图书宣传工作的常规活动,去年就开了5次。按惯例我们起草了新闻通稿发给与会媒体参考使用,主要介绍该书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围绕该书将开展的活动。次日,本埠一家媒体以“军旗装”事件进读本为中心作了显著报道,并在我本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将我列为“通讯员”,全国多家媒体和网站立即转载。现在说起来,该报记者的新闻眼光和职业素养让人敬佩,但我感觉报道客观上存在诱使读者产生误解的因素,例如,《读本》对“军旗装”事件作了匿名处理,而该报直接用《赵薇事件进入学校读本》作主标题来吸引读者的眼球;《读本》分学前班、小学低年级版,小学中、高年级版,中学版,青年版4个版本,以适应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仅在中间两个版本涉及“军旗装”事件,报道写为3个版,未提青年版;“军旗装”事件被列为“第一章第一节”的表述现在看来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作用,实际上是第一编(《爱国守法篇》)第一章(《爱国主义代代相传》,全编共3章)第一节(均分为3节)的第一个小节(小学分3小节,中学分4小节),二三百字而已,读者却会认为整个“第一节”都是写这件事的。它处于全书开篇导语之后的位置,是因为在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20字中,“爱国”处于第一位,这样处理并无他意,而读者可能误以为编写者有意渲染,甚至只提此事件而不及其他,事实上后3个版本每本所举个案和事例都在40个左右。至于后来出现的“教材”一说,可能是因为教育出版社的性质、书的发行量大和两位主编特殊的身份等因素导致的。
那么,书中到底是怎样引用“军旗装”事件的呢?魏主任说,书稿最初使用了当事人姓名,是编辑在审读时作了匿名处理,并对容易引起歧义和争议的语言作了修改。这样做,本身就是出于与人为善、对事不对人的目的,也考虑到中小学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书中对事件的叙述和评价是客观、公正的,对材料的处理是慎重的,对当事人的批评态度是诚恳、善意的,相信我们对材料作这样的处理,其作用和效果是正面、积极的。《读本》明确要求编写者着眼于青少年的道德养成,在“知”的前提下重在“行”,所以引用了大量新近发生的鲜活、生动、形象的事例,力图改变类似读物枯燥、陈旧、干瘪的弊病。“军旗装”事件曾引起众多媒体和全国上下的普遍关注,进入编写者的视野是十分正常和自然的。
当问到媒体和网友就此事的评价和议论时,他认为,纸介媒体基本上是客观地介绍情况,反映各种声音,其影响是积极的,我们对此表示感谢。由于埠外媒体在报道或转发前并没有看到书,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或以讹传讹是难以避免的,特别是“教材”说。但闻讯而要求采访的媒体之多出乎意料,均是冲着“军旗装”事件。出版社方面一直保持沉默,说明我们根本无意炒作,也不认为这值得炒作。我感觉,个别媒体对所谓明星事件的反应有时过于敏感。对本书来说,为什么个别媒体的报道会被读者视为炒作?而如果是媒体在炒作,为什么会被许多读者想当然地视为是出版社在炒作,而且动机和手段似乎是如此的恶劣?为什么读者常常在报道中无法完整、准确地了解事件的真相?最初几天网站上网友的发言非常热闹,赞扬者有,支持者有,反对者有,言辞激烈地谴责编写者和出版社做法的也有。不过根据我的观察,相信95%以上的网友没有见到书,是就媒体的报道谈看法和感受,对其中的误解和由此而生的不满、怨气,我只能表示遗憾。
湖北教育出版社三点声明
昨日,魏天无还通过电子邮件给本报发来了该社就此事的三点声明。魏天无在邮件中称:《羊城晚报》是一家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媒体,我们愿意通过贵报发表以下三点声明:第一,《公民道德建设读本》不是某些媒体指称的“教材”或“教科书”,而是课外辅助读物。湖北教育出版社在任何时候都对自己的出版物和读者负责。
第二,出版社过去没有、现在和将来也不会以恶意的手段和方式炒作自己的出版物。
第三,在“军旗装”事件上,《读本》本着与人为善的态度,对当事人采取了匿名处理的方式,对事不对人,意在教育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要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牢记历史,尊重历史。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