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海波(中央戏剧学院电视艺术系主任)
演员应该分为两种,一种是为工业化制作而培养的偶像明星;一种为艺术而培养的表演家。如果要上话剧舞台,对演员还有更高的要求。流水线制造出的偶像是不可能胜任话剧演出的。两种培养机制完全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中戏作为有着50多年历史的院校,具备成熟的教学传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4年时间里,四大支柱课程就是表演、形体、声乐、台词。其他还有修养课,如美术欣赏、中国话剧史、戏曲史等。除此外,还有大学的共修课——英语等。传统院校提供的是影视多栖明星,他们既可以在电影里发挥,也适合某些电视剧的创作,他们的戏路是多变的。
偶像制造的理念完全不同。偶像明星针对的是快餐化市场的需求,完全按照类型进行培养,应对的是电视剧,不同于电影,这点要区分开来。特别是实行制播分离后,很多文化传播公司旗下拥有一批签约演员,都是从很小的年龄就进行物色,主要看相貌,气质,按照香港、韩国的模式,进行速成化、类型化的培养。
这样的青年演员有一定的使用期,当演惯了一种套路,到一定时候,那种题材过时后,他们的出路就令人担忧。而且真正的偶像剧明星,演出时间长了,对个人也是一种伤害,究竟对演员自身发展是否有利,这也是值得质疑的。明智的导演也要对演员负责,应该是互相创作,而非互相利用。采访整理/本报驻京记者 师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