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常香玉做客《艺术人生》 |
常香玉的女儿忍着悲痛放置母亲遗像 |
常香玉的灵堂前鲜花簇拥(供图《郑州晚报》) |
|
|
|
|
|
6月1日早晨7时6分,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因病逝世,享年82岁。据了解,常香玉生前曾要求不要发讣告。“谁说女子不如男”这句话不仅是花木兰的写照,也是常香玉大师的写照!”豫剧大师常香玉病逝的消息令戏曲界震动,记者在第一时间联系到常香玉生前的亲朋好友,对于一代宗师的离去他们无不扼腕痛惜。
常香玉的病逝令河南戏迷们悲痛万分,记者昨日联系到河南电视台《梨园春》的团长白应军时,他说,4月12日,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常老师,还在病榻上输着血接受电视节目录制,“当时她还清唱了几句《花木兰》。5月初,她病情严重时,我们节目还做了一期常香玉特别节目,她的女儿、孙女和弟子们都参加了,大家都希望常老师能好起来。”央视著名主持人白燕升告诉记者,他是昨日一大早接到常家的电话的,当时感觉很惊愕,“5月31日晚上,录完节目后,我还在电视上看到常老师的节目,看到她躺在病床上唱着戏,我心里特别感动。没想到,隔了一天就得到她老人家去世的消息。常老师有一句名言‘戏比天大’,我们不仅要学习她的技艺,更要学习她的精神、她的侠义、她的正气。”
从1951年就开始和常香玉搭档工作的荆桦先生说:“1951年在全国各地巡演,给抗美援朝捐助飞机时,我就和她在一起工作了。后来,只要是国家需要,她就会出现,去过前线、去过边关,为大兴安岭火灾募捐义演、为失学儿童募捐义演、为甘肃干旱地区打井募捐义演、为救助下岗工人募捐义演。而她自己的生活却极其简朴,一直住平房、睡硬板床、铺粗布床单,家里连沙发都没有。家里来了人,她就坐在凳子上,坐得直直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她是一个上了舞台就不顾一切的人,值得后人尊敬。”
爱国艺人的辉煌一生
常香玉192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原名张妙龄。9岁随父张福仙搭班学戏,拜翟燕身、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姓改名为常香玉。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角。10岁登台,13岁主演6部《西厢》,名满开封。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另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誉为“豫剧皇后”。1938年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而潜心钻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说白的改革。1941年赴陕甘演出。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同年出国演出。1994年6月荣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常香玉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分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是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常香玉心中的遗憾
常香玉有两个遗憾,一是她的后代没有人能完整地把她的常派唱腔继承下来;另一个是她这么多年来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到了豫剧事业上,忽略了丈夫和孩子,对他们的照顾不够,对丈夫的愧疚更是一言难尽:“老伴病了好多年,我对他的照顾很不够,我要是能多照顾他一点,他也许能多活几年。”
据悉,常香玉遗体告别仪式将于明日在郑州举行。本报记者 小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