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光辉的牛群商贸城”同时存在的是,被征用土地的原农场工人至今未能得到妥善安置,农场工人积压的愤慨情绪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后来被牛群视为他在蒙城主要“事业”的五子牛特校在几经“颠簸”之后,至今产权不明,包括官员在内的蒙城各界人士都承认,特教学校“改制”后,学生没能接受到很好的教育。特校的师生们一度被他们的校长牛群带到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
先被牛群“改制”后又被“捐赠”的五子牛特校因“无力维持”,如今又被县政府“收回”,被重新任命为校长的高伟现在“小心谨慎”,关
于学校的未来,他表示“说不清楚”,他仅是“奉命”对特校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进行“善后处理”。
同时,由安徽省某会计师事务所给五子牛饮品公司作出的《审计报告》反映,截止到2003年6月24日,五子牛饮品有限公司负债总额为四百六十多万,净资产只有四十四万多,资产负债率达91.4%。
事实上,在原有厂房设施的基础上,五子牛公司前后只有二百多万元的投入,而投产后的销售总额也只有六十多万,这相对于五百多万元的总资产来说,就意味着五子牛饮品有限公司近三百万资产的投入是“空手套来的”。业内人士表示这其中的“隐患”短期内很难消除。
违规用地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追究,如何还清五子牛公司的欠款?五子牛公司何去何从?面对这样一堆“烂摊子”,在牛群“不负责”地消失后,由蒙城县委县政府成立的“工作组”开始了“紧张全面的善后处理工作”,然而,牛群在蒙城的“三大败绩”所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并没有因县政府派出了“工作组”而“立即消失”。
▲▲光环下的财富游戏
“我是去蒙城尽义务的,去献身的”。面对媒体,牛群还说:“人解决温饱之后,活的就是一种精神。我拿工资是在北京现代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在蒙城一分钱不拿,在这儿是干义务。”随着2002年8月的“裸捐”,牛群“无私奉献”的形象被演绎得的淋漓尽致。
但在牛群通过一系列“壮举”吸引外界眼球的同时,牛群在蒙城的“财富游戏”始终没有停止。在通过给特教学校改制并拥有100%的股份后,“收罗”了一堆捐来的资产拼凑成3000万注册了“牛群特殊教育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金中属于牛群的只有他“捐赠”出来的“牛群特教”及图案徽标知识产权被评估作价600万元,但该公司的“验资报告”表明,自始至终,牛群并没有向商标局提出办理转移申请,所谓的捐赠“证明书”形同空文。
牛群在“空手”套得“牛群特殊教育有限公司”后,一度遭到外界的质疑,牛群就将他名下的资产一鼓脑捐给了中华慈善总会,在这个“漂亮的大手笔”背后,牛群的“财富往来”开始变得扑朔迷离。
在蒙城,牛群所掌控的财富主要来自各界人士针对特校的捐赠,对于外界关于受赠财富去向不明的质疑,牛群通称的说法就是“用在发展五子牛特殊教育事业上了”,他“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有知情人士披露了这样一些细节:“改制”后的特校主要开支分为“师生吃住”、“教师工资”和“日常办公开支”三个部分,一年的总支出在60万左右,学校有学生180名左右,每人每学年的学费为1400元左右,加上县财政对每位学生补助的50元,特校每年的资金缺口在30万左右,从2002年算起,两年贴补到特校的钱也就在60多万。
消息人士透露:“特校这样的资金缺口靠平时的零星捐赠基本填平,之后由牛群打来的钱实际很少。”
可以证实的是,牛群在蒙城“支出”的大笔资金只有两笔,一笔是投到“五子牛矿泉水公司”的200万左右,一笔是购置板桥镇土地的110万,但对于这笔钱,板桥镇的韩镇长证实,后来因牛群在板桥“建设世界一流的特教学校”的计划受挫中止,这笔钱已经他手返还牛群,也就是说,牛群在蒙城实际“支出”的只有200万。
但牛群在蒙城“就地圈钱”达400万,2002年牛群在蒙城农行“授信”贷款200万,2003年,牛群又从蒙城县财政“划走”200万,且至今未还。由此看来,牛群自己在蒙城的一系列的“办实事”中实际没投入一分钱。
自此,社会各界捐向特校的大笔资金的去向成了解不开的迷。根据特校有关财务人员保留的记录,截止特校“改制”时,募捐到的善款已达300万元,牛群在2002年11月接受媒体采访时亲口承认“我再利用我的知名度到处去募捐,到9月1号正式开学的时候,账上就有500多万了。”有知情人透露,募捐的善款远不止这个数。
这些善款哪里去了?对于这样的质疑,牛群会说:“所有的钱都打到中华慈善总会的帐号上了,我自己没有落一分钱。”打开迷底的通道在此处被堵上,中华慈善总会面对媒体的追询始终没有给予明确的答复。
但值得说明的是,在牛群募捐来的善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他通过为企业“做宣传”换来的。但牛群这般“无私”的举动依然被有关人士解读成“通过‘善款’的漂镀从而逃掉应交纳的税金”。”因为一些迹象表明这笔钱的最终掌控者依然是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