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著名华裔导演、艺术家、画家陈逸飞4月10日上午8点44分因上消化道出血在上海华山医院去世,享年59岁。为了缅怀这位优秀的艺术家,新浪文化与新浪娱乐特邀中国著名艺术家艾未未先生于12日上午10:30-11:30作客新浪,与广大网友共同悼念了陈逸飞先生。以下是本次聊天实录:
视频欣赏:一(宽带 窄带) 二(宽带 窄带) 三(宽带 窄带)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大家跟我们一起又来到今天新浪的嘉宾聊天室,今天我们非常有幸请到了著名的艺术家艾未未先生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和我们大家共同缅怀陈逸飞先生。艾先生您好,先请您跟我们的网友打声招呼。
艾未未:网友们好。
主持人:这个周末令许多人都非常震惊的一个消息,著名的华裔艺术家陈逸飞先生突然去世了,这个消息令很多人都非常震惊,您是怎么得到这个消息的?
艾未未:是一个记者打来电话问我知不知道这件事,当时我的直接反应就是他在开玩笑,我说这不大可能吧。
主持人:当时这个消息被确认了以后,心里面怎么想呢?
艾未未:感觉很复杂,因为我们认识二十年了,当时大家都在纽约,后来回国以后有过一些接触,不是很多,但在媒体、杂志、或者是在会议上也有过一些接触,所以说还是比较了解他在国外和国内从事的这些工作的。所以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觉得生命很容易被中断,也来得非常突然。开始没有想象到的。
主持人:在陈逸飞先生去世了以后,很多人除了缅怀他以外,都说到了一个珍惜生命的问题,因为陈先生很年轻,才59岁,因为这个社会是一个节奏非常快的社会,怎么看生命跟事业两者的协调关系呢?
艾未未:当然陈逸飞走得很早,50多岁,但是我觉得他在有生之年,活着的时候是非常努力、热衷于自己事业的,所以他活得相当充实和满足,当然这个事件是一个突然的事件,中断了他很多没有完成的理想,虽然这个事件是个意外,但是我觉得他走的还是没有什么遗憾的。我觉得他有生之年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在生活,努力地去完成自己愿意做的事情。生命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长短,也是在一个单位时间内,你做了些什么,生活的质量和品质如何的问题。
主持人:陈逸飞先生去世以后,大夫曾经说过,陈先生是因为劳累过度去世的,很多网友也在说,作为一个艺术家、画家来说,他如果不去拍摄电影,因为现在又在拍摄《理发师》,如果不是因为《理发师》这部电影,他也许不会这么早的离开我们。
艾未未:我觉得他不去拍摄《理发师》,可能也会去做其他的事情。因为这种假设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他是一个很投入做事的人。疾病也是在他拍《理发师》之前就有的,胃的不适、肝的问题。总之可能是这样的人对自己身体的状态并没有过于注意,而是更多地活在自己的愿望当中,到底要做什么,不惜付出代价。我觉得这可能是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和《理发师》应该没太大关系。
主持人:陈逸飞先生是一位艺术家,可能今天我们一起来缅怀他的时候,我们更多的还是集中在艺术的角度来缅怀他。可能他在生前,包括现在,包括我们回头看这个人的时候,对他争议最多的问题,有人有句话说:陈先生是商人里最成功的艺术家,也是艺术家里最成功的商人。您怎么看呢?
艾未未:我想这里面可能有几个概念:艺术家可不可以是商人?商人可不可以是艺术家?可能在这个问题上,社会可能会有它的某种看法,但是这种看法实际上里面也会带有某种偏见,因为我觉得艺术和行商之间没有什么矛盾,可以是好的艺术,同时也可以是好的商品,好的艺术家同时也可以是很好的商人,这是没有问题的,只有到底是什么样的艺术,什么样的商品的问题。
主持人:作为国内一般的人来说,可能不能接受这一点,觉得艺术家就应该是清贫的,孜孜不倦地去追求艺术,贫穷、没有钱,但是精神非常丰富。陈逸飞先生可能打破了人们对艺术家一般的想象和要求。在国外,艺术家一般是怎样一个状况,您可以介绍一下吗?
艾未未:两种状态都有,有很好的艺术家是清贫的,也有一些艺术家是非常富有的,也有一些艺术家是非常善于经营的,善于理财、善于经商并不一定直接影响到他的艺术作品。很多艺术作品的性质就是和财富是联系在一起的,尤其像陈逸飞这样的一个艺术家,他在他的生活当中是很追求品质的,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大视觉”,实际上他需要很多钱来投入,他希望在社会上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无论是产品也好,还是企业也好,没有钱的支持,是无法在社会的不同领域里都有所建树的。因为毕竟我们是生活在一个一切都要用钱的社会。无论是杂志也好、服装也好、产品设计也好,他一旦进入了一个商业的环境,就有一个商业的规律。他自己跟我说,他必须把卖画的钱都用在这些方面,使企业能够在社会上产生更大的影响。
主持人:陈先生最大的成功应该是归结于他在国外的成功,在美国的成功。作为一个华裔的艺术家,我们都知道,在1985年的时候,陈先生《故乡的回忆》,又叫《双桥》,是画的他故乡周庄的那幅画,被作为外国友人访华时的礼物送给了邓小平先生。中国的艺术在国外,一般的意义好象是这样,我们中国的艺术要得到外国的承认,更多的时候是去模仿他们,或者我们也去做西方的艺术,但是陈先生是以东方的、中国的、自己的东西,做出来而得到别人的承认。这可能也是我们今天在缅怀他的时候要探讨的一个话题,您怎么看呢?
艾未未:我觉得可能在这个问题上并不是那么简单。因为陈逸飞在画《双桥》江南水乡的系列之前,实际上他在没出国之前,在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艺术家,他的油画写实主义的功底和他的题材在画界所有人都知道。所谓在国外画江南的水景,或者是这个系列,我觉得并不是他最重要的作品,而且一个作品的好坏跟成功也没有直接关系,我觉得在艺术角度是这样的。
主持人:应该把它分离开来看。
艾未未:对,并不是说外国人承认,或者中国人承认就表示它成功,这个没有直接的关系。
主持人:您怎么看中国的艺术家,或者中国的艺术要走向世界,您也是一个在国外很多年的艺术家,您觉得这里面很关键的是什么?
艾未未:我觉得当艺术,或者其他的产品要走向另外的文化的环境当中,它一定会对那个文化提出一个新的经验的方式,或者感受的方式。否则你的东西就不具备所谓原始的创造,当然对中国的艺术家也是一样,如何更加尊重自己的现状、今天的生活和今天一些真实的感受,才有可能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主持人:在很多人谈论到陈逸飞先生的时候,多少让我有点儿想起对张艺谋导演的评价,美国评论家评论他,说他是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但是国内的很多批评家认为陈逸飞先生的成功只在于发现并贩卖了国际市场所承认的中国的东西,例如中国的老上海、小桥流水等,这多少让我想起了国内对张艺谋先生的评论,您怎么看?
艾未未:我觉得中国的艺术家进入国际市场的时候,很容易进入到一种策略性的选择上,就是用什么样的产品能够进入市场之中。有些策略性的选择是可以被理解的,因为你毕竟是在推销一个产品,有些是不被认同的,因为你在推销这个产品的时候提出了更有含义的一些问题,你所展示的是不是今天真实的中国,或者是所展示的东方主义,是不是真实的东方主义的含义,所以我觉得这要非常具体的去看。
主持人:我们来看看现在的网友有哪些问题。
网友:现在更多的中国人看到的陈逸飞先生,可能更多是他成功的时候,回到国内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艺术、商业都做的非常好,您跟他有二十年的交往经历,能不能跟我们回忆一下年轻时候的陈逸飞先生,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对他年轻时候了解非常少。
艾未未:我最早接触到他的时候,当时是接触到他的作品,是在1978年左右,在上海的油画院,我去看过他们的工作室,那个时期他在艺术界可以说是一个“革命时代的贵族阶层”了,因为在油画院的画家是被国家挑选的,是代表着一个区域的油画的最高水平,当时他们的标志就是能够进入到全国美展当中,所以他在中国,即使在那个时期也是非常优越的状态。后来到美国以后,我们都属于最早出国留学的人,当时我见到他的时候,因为实际上我们都是自费留学,所以经济处境都不是很好,都需要努力打工、学英文,实际上有点儿像今天民工进城的状态,饥一顿饱一顿的。但陈逸飞那个时候已经是西装革履了,很快进入了一个叫“汉末”的画廊,那是一个最早有过红色革命情结的商人,好象是美国唯一见过列宁的人。陈逸飞当时在他的画廊出售着他“江南水乡”的这批作品,因为那是一个很昂贵的社区,57街的画廊,所以说作品卖得也是很不错的,所以他那个时候就已经是风度翩翩,对西方的生活方式,状态也蛮能够融入的,这是我对他当时的一个印象。
主持人:后来回国以后,您接触到的他和在国外的时候有什么变化吗?多年以后,特别成功以后。
艾未未:因为在美国的画廊卖得还不错,在美国当时,作为一个中国身份的艺术家,在油画的领域里,就是所谓的现实主义的油画领域里,他还是卖得最好的一个人。当然,美国给他的影响力范围是非常小的,因为作为一个油画家,他的表达方式又是一种完全的现实主义的表达方式和今天美国的文化是格格不入的,他并没有形成广泛的影响,尽管他是在一个很好的画廊里。所以我想他回到中国也是一个必然,因为他在中国本身就具有一个很好的资源和影响力,他身上有很强的恋旧情结,你看他的画也好、电影也好,有着怀旧,甚至这个“旧”是我完全不熟悉,甚至不能理解的一种东西。
主持人:我觉得他怀的那个“旧”似乎离他生活的年代也很远。
艾未未:对,好象是三十年代、四十年代的那种文化和生活。所以他回来以后,当然能够更舒展,在各个方面展开,完成他自己的某种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