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几日前传出著名演员苗圃为“剧本工厂”北京黄金档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做终身形象代言人的新闻,苗圃本人主动提出用其所有代言的酬劳成立“黄金档影视剧本基金”,以此鼓励那些每年在影视剧本上创造佳绩的编剧。
此举一出,不由得让众人产生很多的联想:苗圃不为医院做形象大使、不去保护动物利益却突然为一个剧本工厂代言是为哪班?她不求利益的举动是真是假?在这个市场经济的
时代这种无功利性的举动确实让人疑惑。而黄金档影视文化又是一家什么企业?“剧本工厂”又是一回什么事儿?“苗圃行动”是干什么?他们花那么大价钱拉著名演员带言形象又有什么意义?是炒作?是噱头?是无事生非?
为了解其间的来龙去脉,我们特意对话了这家公司的总经理秦溱,并且连线了在无锡紧张拍戏的苗圃,通过与几位相关的圈内人士接触核实,才终于让整个事件拨云见日。
事件经过之秦溱线索
起因:为署名起争端,剧本石沉大海
秦溱追忆此次行动的起因,谈起了往事。去年他作为编剧策划、完成了《生如夏花》这个剧本。带着对自己新作的期待,秦溱将剧本的策划书发给了30多家电视台,并几乎一致得到了认可。新作得到认可,让秦溱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剧本的光明前景。接下来他就紧锣密鼓的开始为剧本寻找可行的投资方,寻找买主,当然也是为自己的辛苦创作赚取稿酬。
通过与十几个投资商的洽谈,秦溱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买主,双方通过几次接触,准备签订合同。此时投资商却突然提出一个新的要求:把作品的署名改成海岩。并主动说明为了弥补这个协议中秦溱所受的损失,甚至可以在合同中提高一定价钱。
其实这种通过名人署名剧本的行为在圈内时有发生,不言自明,投资商是想借用名人效应炒作剧本。但是这种行为也无疑是对编剧辛勤工作的一种伤害,自己呕心沥血的作品,却不能冠上自己的名字,就好比自己的心血无法得到大众的承认一样。秦溱不能忍受这种行为,提出钱不是主要的,如果自己的剧本不能以自己的名字署名,那么他情愿不卖!
几番交涉,投资商依然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策略,为了不让自己的作品沦陷商业交易,秦溱毅然退出了这次交易,同时剧本《生如夏花》的投拍,也就变得遥遥无期起来。
经过:遇苗圃得指引,剧本得以重生
剧本洽谈的失败,让秦溱很失望,对于这种炒作行为他当然是司空见惯的,但是这么些年剧本市场始终还在这样的恶性循环,编剧的生存状态始终没有得到改善,编剧的权利始终得不到重视,让他不免有点文人的悲凉与落寞感。加之剧本投拍道路突然的不明确起来,让他有点忐忑。
一次偶然的机会,秦溱经人介绍认识了苗圃,也偶然谈到了他的新作。本来是一次很平常的谈话,不想作为知名演员的苗圃却古道热肠,强烈要求看一看剧本的策划案。秦溱也就顺其自然,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将《生如夏花》的策划稿传给了苗圃。
几天后,秦溱突然收到了北视中心的电话,要他带着《生如夏花》去北视中心谈合同。秦溱疑惑的带着自己的作品赶往北视中心,受到了中心主任郑晓龙的热情接待,至此他才恍然大悟。
原来苗圃看完剧本策划案之后深受剧情感动,于是将策划案推荐给了北京电视剧艺术中心主任郑晓龙,郑晓龙和著名编剧李晓明看了这个剧本,觉得剧本确实大有可为,于是决定与其商谈剧本的购买。
可谓是柳暗花明,但是秦溱为了不重踏复折,开门见山的把希望署名权不做更改的要求提了出来,不想郑晓龙非常理解秦溱的想法,并表示自己对这种现象同样深恶痛绝,甚至愿意为维护编剧们的权利付出自己的一点绵力。洽谈在很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北视中心出资购买了《生如夏花》的版权,剧本得以重生。
发展:筹资金办公司,欲为编剧扬旗
事情过去了,但是秦溱的心情不能平复。自己的剧本是幸运的得以正名,但是在影视圈底层苦苦挣扎的编剧们,又有几个能够遇到他这样的幸运呢?有的也许迫于生计,也就不得不将自己呕心沥血的作品“他嫁”了。
编剧的这种遭遇,其实由来已久,在国内,编剧的地位得不到尊重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编剧们辛勤的劳动,却还要和许多霸王条款做斗争,最常见的就是:第一,剧本质量要达到投资方要求的标准为止;第二,剧目不开拍不给编剧税后的酬金。这些听起来冠冕堂皇的标准,其实根本就是变着法儿拖欠编剧稿酬。首先,质量的认定标准十分模糊,完全对方说了算;其次,开拍与否根本是编剧无法决定的;再说条款中牵涉方众多,因此编剧对剧本的修改权遭到恣意的侵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