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南艺开讲:除了没长对这辈子都对

2012年10月12日11:51  扬子晚报

  昨晚,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微博]把脱口秀“晓说”火爆开到南京艺术学院,跟学子分享为音乐流浪的过往,不时激起笑声和掌声。今晚他还将做客南京工业大学。27岁时高晓松在南京开了人生首个作品音乐会,万人捧场的青春至今还在回味。16年后的11月16日,重回南京开音乐会,他希望大家都来“流一回老泪”。在寄语中,他祝愿扬子晚报读者“青春无悔”。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他感叹自己的命太好,“投对了胎,上对了学,入对行,娶对婆,生对娃,这辈子除了‘没长对’,就全对了。但是你要是再长对了,那就太没天理了。”    

  南京音乐会“零设计”

  记者:南京音乐会有什么特别设计吗?

  高晓松:跟北京上海的音乐会不同在于“不设计”,头两场我们做了各种设计,但来的人不是看你的设计,最自然的部分最动人。来的人都是十多年没看过演唱会的,我们要做成一个大PARTY,来“私奔”吧。背景只打歌词,竖着像古诗词,大家一起唱,一起流老泪,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南京这场还有陈楚生[微博]和恒大的新人王周子琰加盟。

  记者:为何时隔16年才重回南京开音乐会?

  高晓松:少年得志的人都会懒一阵子,有点像龟兔赛跑中的兔子。去年正好有了新作《万物生长》,所以就开了。还记得在南京开的人生第一场音乐会,在五台山体育馆创下了纪录。两千人在场外,我觉得特别不好意思,天气很冷,就让大家都进来,导致场内站满人。那英[微博]从人头上爬过去才上了台。

  庆幸“下水都卖钱的人生”

  记者:至今仍对那个时代充满了怀旧?

  高晓松:很多作曲家前辈像施光南老师到去世都没开成音乐会,而你27岁时就在万人体育馆开作品音乐会。年轻时不懂生活,别人爱你也不感谢,到老了发现其实你就是命好。——我要感谢那个时代造就了知音。那个时代的人们精通音乐,读文字,看小说,今天大家140个字都读不清楚,就开始发表各种意见。我特感动《白鹿原》能有那么好的票房,说明当年人人都看过小说。在一个没有知音,“又忙又聋”的时代,你再好也没用。还是生活在耳聪目明的时代吧,也安静。那时候走在南京的街头,能同时听到三个学校下课的铃声。你都不用戴表,就知道几点了。今天估计扔手榴弹都听不见,城市声音太嘈杂。

  记者:老天确实很眷顾你,小说《如丧》卖得好,脱口秀节目《晓说》点击率也很高。

  高晓松:命好的人不止我一个,但我属于命最好的。投对了胎,上对了学,入对行,娶对婆,生对娃,这辈子除了没长对,全对了。你要是再长对了,那就太没天理了。看闲书,走了无数闲路,最后下水都卖钱,这是我没想到的。读了理工科,没想到琴棋书画反倒成了饭碗。不敢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没想到这些事到老了也给卖了。除了卖肉,器官我也给捐了。(说着高晓松亮出驾照,给记者看上面的捐献标志:地址别拍啊,照片也别看,太难看。)这简直是什么都能换成钱的人生,因为版权保护的原因,钱不算多,但够生活了。

  选秀PK前3名直通春晚

  记者:《中国好声音》等选秀节目走红,但如今人们聚焦选手的女朋友是谁干女儿、老爸是哪个煤老板,并不把注意力放在其原创歌曲上?

  高晓松:这很正常,当红就会关心这个人从哪里来。这些年轻人20年内会对流行音乐产生影响,宋柯和我加盟成立的恒大音乐会全力帮助他们在产业内变成中流砥柱。昨天还参加了《好声音》、《声动亚洲》、《绝对唱响》等12档选秀节目汇聚央视开的协调会,其中也包括央视《非常6+1》和《星光大道》。恒大将和央视合作把这12档节目的前3名做一个总PK,用9个周末的时间进行直播。最后前3名上春晚,这将是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今天有什么争议都是小事,未来还是靠声音和作品说话。

  记者:这些选秀节目中有您最欣赏的选手吗?

  高晓松:当然有,我做了5档选秀节目的评委,我最喜欢常石磊[微博]。这个级别的音乐家参赛意味着大家对选秀完全接受。从前学院派看不上选秀节目,叫人家什么哥什么爷,起人家外号,现在最学院派的人都去选秀舞台参赛了,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流行文化就应该由人民掌握,央视也从善如流给选秀节目开放大平台。

  《江南Style》值得学习

  记者:如何看待在国内流行的韩国神曲《江南Style》?

  高晓松:韩国影视产业、批量生产明星的市场价值都远超我们,连日本的流行文化都“灭”了。不仅电影类型完整,水准很高,流行音乐还能进入英美榜单的前10,这是从来没有的亚洲记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爱国也好,争气也好,要拿出真东西,就是比他强。

  记者:说到学习,我们克隆的能力很强,你看现在网上《南京Style》也很火爆。

  高晓松:我们个人作坊能力很强,但产业化能力弱。造血制造有生命力全产业链的东西很难,还是希望选秀能做成全产业的。目前我们主要集中收视率,还没形成产业链。国家对音乐版权也有保护的趋势,视频也进行了整顿,充满希望吧。

  扬子晚报记者 张楠/文

  尤晓源/摄

(责编: 子时)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