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艺术人物评委陆川走进传媒大学解读新作

2012年11月29日15:57  新浪娱乐 微博
陆川 陆川

  人生是舞台,电影是浓缩的人生。电影的世界有悲有喜,人生的舞台亦千姿百态。追索电影,就是追索人生。

  陆川[微博],一位新生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出道以来的作品寥寥可数,但每一部都在思考、都在探索。如果说他是一位富于人文情怀的导演,没有人会否认。作为一位极具新锐之气的导演,陆川的作品从来不缺少话题与争议性,《南京南京》的记录片名叫《地狱之旅》,是难以名状的内与外的纽结与突破之路,《王的盛宴》还未落地而恐遭封杀的声音此起彼伏。但是种种担心都不能阻止陆川对电影近于神经病、偏执狂的心态。

  2012年10月24日,正紧锣密鼓准备着新作上映事宜的陆川,受第四届新锐艺术人物评选组委会之邀,以活动评委的身份走进中国传媒大学,与学子们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关于电影艺术的对话。重归校园的陆川表现得轻松而坦诚,从他的表述,我们已经得到《王的盛宴》诸多端倪,也许,它将是又一个悲剧。

  什么是悲剧?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陆川强调:“《王的盛宴》是一个历史真相的还原,不是戏说一段历史。”而一个关于历史大转折时期的风云人物的故事,注定将会有波澜壮阔的场面、开阖深沉的情感。

  为了拍好《王的盛宴》,陆川花了大量的时间用于阅读,来把握人物的个性、心理,梳理历史的脉络,还原历史风物。并与多位教授求证、交流,进一步夯实自己的想法。

  “你看刘邦、项羽、吕后、唐太宗这些人每隔一两百年就会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一次,这很神奇,什么这些人历史上一直在重复,会不会有一个看不见的规律在里面?他们身上的命运为什么会影响我们这么长时间?帝国官僚制是从秦朝开始建立的,汉朝把它完整的搬过来并发扬光大,这个制度传承了将近两千年,这个制度对中国零零总总的影响到现在还能看得到。会不会有一些制度层面的东西一直在左右着我们?这些是最触动我的东西。”

  沉思会让人更陷于沉思。当渐渐触及到生命或者说历史的本质时,往往会令人心生敬畏与悲悯。可能正是这种爱思考的性格,令陆川的作品里多了一些可以咀嚼的东西。

  “《寻枪》让我觉得是把“我”弄丢了,你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感,你不知道自己的落脚在哪;《可可西里》我觉得是对人生存上的那种挣扎最大的感受;《南京南京》是对死亡的恐惧,还有绝境中人对生存的探究;最后《王的盛宴》,我现在不敢用一句话把他说出来,我希望你们能从电影中自己去看到。”一个故事、一部电影,一个表达。千载之下仍被人们努力解读与传诵着的刘邦、项羽、韩信,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看法。陆川镜头下的他们,又会是怎样一翻景像?

  “我确实对人的命运特别好奇。我自身对死亡特别恐惧,这反而让我想去触摸这些题材,我对人在绝境中的一些状态特别感兴趣,因为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勇敢者,所以我特别想知道人在绝境中会怎么样。”当问及是什么样的推动力让陆川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的关注时,他这样回答。

  “我看了自己的四部电影,我发现自己是一个很悲观的人,因为四部电影的主人公的结局都是很宿命的感觉,可能这是我内心对世界的一个看法。所以我逐渐我在我的电影里看到了我对人生的态度。”

  一个、又一个“悲剧”作品,磊出陆川的人文系列,这似乎预示着《王的盛宴》也将是一部悲情戏?“胜地不常、盛筵难再”,一个英雄风聚、群雄逐鹿的盛典更是经年难得,从作品的名字我们似乎又一次看到陆川的人生态度。“我知道这个电影,所得到的反响,绝对不会低于《南京南京》,”在电影还没有上映前,他给我们留下这样一个悬念。

  在半个多小时的采访里,我们充分感受到一个外在随和骨子里硬朗倔强的陆川。当我们问他作为新锐艺术人物评选的评委希望选手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参赛时,他的回答已不再令我们惊讶:“大家要做自己最相信的那个作品,是你的内心迫使自己想去做的,而不是为了评委去做。因为各种类型的评委都有,不要去高估评委的品味,同情心,因为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为自己去做,让自己满意,就行了,这很重要。”文/时尚先生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