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莫言斩获诺贝尔文学奖,将中国当代文学带入世界文学殿堂;今年3月,莫言在国人关注中迎来另一个角色: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上“最会讲故事的人”,在媒体关于两会的报道中却获颁“最惜字如金委员”。
讨论中的大多数时间里,莫言都在认真倾听其他委员发言,不时记录几句,抚几下弯弯的眉毛,脸上始终挂着山东人特有的礼节式微笑。即使在同组委员冯小刚(微博)对他表示敬意与祝贺、小组全部委员为他热烈鼓掌时,他也仅是欠身致意,依旧保持不变的淡定与从容。
“我是新委员,先熟悉情况再说”,莫言在会议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就已流露心意。
莫言的低调,却使他成为会场最大的热门,记者们甚至私底下开起玩笑,比比谁能先让他“开尊口”。
4日上午的小组发言中,莫言大概是有感而发,就会议用车、会期等提出意见。对于媒体苦“逼”的提案主题,他则表示,提案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建立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要有真言。所以要下功夫,搞好调查,作出有见地、有质量的提案。
提倡“深入调研,要有真言”的莫言委员,没能浇灭记者们新闻竞赛的热情。莫言只好奋力突围,神态上也略显疲惫。
与中新社记者巧遇的两次,并无其他记者在场,莫言见到熟悉的记者主动转守为攻,不待记者开口就拉起了家常,“领奖归来你是不是到机场接我了?”“采访有没有跟笑笑(管笑笑,莫言女儿兼助理)联系?”几句寒暄后爽朗大笑,然后快步移开。唯一的收获只来自记者问:您会关注家乡山东么?莫言干脆利落回答:肯定会!
此后,无论人民大会堂前的媒体“潮袭”,还是驻地里各路记者的围追堵截,都没能让莫言再发一言。
直到一群小记者5日中午在驻地偶遇莫言爷爷,莫言才开始向孩子们讲述诺奖心得,如何写好作文,以及孩子该看什么书。不过小记者显然没有大记者的“杀伤力”,孩子们更多的是在关心“作家”莫言笔下的写作技巧,而非“委员”莫言心中的百姓民生。
当然,回到会场的莫言,也不乏犀利。他对其他委员坦陈,他发现一些报告只是念稿没有发挥,与其如此不如提前发给委员效果更好。而自己是新委员,政治素质一向低,但既然任职,就要发挥作用,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
这些真情流露的话语,恰是回应朱永新委员的呼吁。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朱永新在大会期间撰文,希望代表委员们要有“角色意识”,“你不称职就意味着67万人的缺席,你的失语就意味着67万人沉默。”
谈及会后的打算,莫言委员表示,提案同样来自生活,不能虚构。“我在散会后将深入基层去调查研究。”
褒贬不一,莫言在中国最高参政议政殿堂的首秀结束了。相比于会场内众声喧哗、其他委员一阵见血的批评,莫言显得有些低调沉闷;而相比于那些不假思索、信口开河制造出来的“雷人雷语”,莫言又表现得扎实稳健。
也许应该给这位中国土壤培养出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更多的时间,让他去观察、去思考、去总结。“委员”莫言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还有更多基层百姓的声音要去倾听总结,还有更多国计民生的问题要去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