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 2005央视中秋晚会专题 >正文

让华夏文明融入世界文化--过一个本地化的中秋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7月29日20:34 新华网

  正是因为有了海外学子,中秋才可能越来越成为世界性的佳节。

  中秋,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从《周礼》中“中秋”乍现,到唐朝“中秋”节始为固定乃至到宋朝“中秋”盛行以及现当代“中秋”成为华夏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秋”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中走过的每一步路,是历代华夏儿女的心路的轨迹,也是人们对团圆、丰收的期望。逐渐地,“中秋”已经成了一个民族信仰的寄托。文人墨客因
中秋、明月留下的千古佳句自不必说,在现今,以中秋、明月遥寄思乡情怀的学者、商人也不在少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中秋”能在中华文化中诞生,能在历史长河的堙没淘汰中永恒,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情寄“中秋”的人。

  我们可以多邀请外国友人、邻居参加中秋活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这个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越来越多的人想接触中国、了解中国。了解一个国家,首先从她的文化开始。无疑,“中秋”也应该让更多的人熟悉。另外,客居海外,无论是经商还是学习,在融入当地文化的时候,我们有必要让别人了解更多华夏文化,从而让自己的文化得到别人的承认。我们可以邀请外国友人、邻居参加中秋晚会;也可以结合当地文化举办更多有创意的中秋活动;更可以和当地人们一起筹划庆祝中秋。这样,在中秋时分,庆祝的人群中就不仅仅限于黄皮肤华夏子孙的身影。“中秋”应该是华夏儿女身份的一种证明,当别人提到“华夏”时就会想到“中秋”,一如说到“西方”的节日就想到“圣诞”。当我们庆祝“圣诞”的时候,不要忘了从老祖宗那传递下来的“中秋”。“中秋”不应该是异域文化中的“孤岛”,也不应该是几个黄皮肤同乡同学把酒话中秋的凄凉。让中秋,深深植入你足迹所到的每一寸土地。

  欢度中秋的时候应该纳入身边每一个初来乍到的人尤其是孩子们

  现在,中国人出国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很多人在刚上完初中的时候就赴海外求学。刚出国的不适应、工作生活长期安定不下来的苦恼,更让很多人在中秋团圆时节心中念国思家的情怀越加浓烈,特别是许多刚出国的孩子。月圆之夜,怀念的不仅仅是母亲做的团圆饭,还有全家围坐一起说笑时漫溢的亲情。中国人常说,见到老乡两眼泪汪汪。此时,异域他乡陌生人的一句问候都会让七尺男儿禁不住动容。如果我们在欢度中秋的时候能够纳入身边每一个初来乍到的人尤其是年龄尚幼的孩子们,相信,中秋团圆会上会绽放出更多笑脸。

  别忘了,“中秋”是华夏儿女每一个人团聚的日子,更是华夏文明融入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切口。(程秀娟)

评论电视剧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