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专家座谈会 分析观众审美疲劳原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5日15:52  新浪娱乐

  我觉得现在观众审美疲劳产生在什么地方?比如说有一些故事就是靠包括一些军事题材的电视剧,故事形态基本上是俊男靓女这些,那么还有就是很枯燥,士兵训练的过程等等。我感觉这个士兵突击(《士兵突击》专家座谈会分析观众审美疲劳原因)(blog)它是一部刚性十足的戏,刚性有三个方面,军人特有的刚性捷径代替了俊男靓女的特点,第二个坚韧不拔军人坚持,解体了当前精神的失落。第三个方面就是在军人生活看似枯燥的生活当中,注重人生经验的传达。

  我觉得这么多年轻人喜欢,和许三多传达出的人生经验是分不开的,如果观众从这里面看不到,就是一些轰轰烈烈的其他场面以外,场面以外的东西就不多了,我想不可能就这样受到喜欢。许三多的精神谈了很多了,他看起来是一个很朴实的农民兵,他这种精神,不被现在很多人所接触,但是细分下来,主创人员把握许三多的精神的时候,其实是注重了当代精神,包括刚才尹教授谈到的美国阿甘,就是上山,推上去,滚下来,滚下来再往上推,本身就是这样一个形象。但是我觉得他是在现代社会中间浮躁,或者大家苦苦的寻找精神主体,价值主体的时候,所能够寻找到的一种东西,那么在这个剧中有很多。

  所以我感觉到主创人员在把握艺术的掌握,审美的把握,时代精神方面确实起到一个高度,这不光是表面的一些东西。当然他选了一个很好的故事,也就是刚才尹教授谈到的,人物就是能够对抗宿命的挑战,使这个故事也非常好看。

  所以我觉得在当前电视剧艺术上,要问电视剧艺术是什么?这个好多都在苦苦琢磨,但是更要问,电视剧艺术是怎么存在的,后面这个问题可能更重要一些,它必须能够准确的把握住我们时代的价值取向,用政治话来说就是社会主义和谐体系,这一点导演过去用的题材是革命战争时代,现在用和平时期,同样表现一以贯之的需求,这部电视剧确实值得探讨,也应该载入电视剧的史册。

  我们前天和艺术研究院开了一个会,也吸引了很多人,因为题目是如果当代文艺中国形象问题,国家形象,国家形象当时参加以后,说这个国家形象我看主要还是中国形象更贴切,完了他讲了他自己的一些理解,这一部我们现在中和平崛起以后,怎么样向外边展示中国形象,确实是不光是电视剧,也是文学艺术各个门类拍在面前的一个问题。我觉得《士兵突击》是近些年,或者是多年来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品,确实是足以代表中国士兵形象这样一部作品。所以我后来写了一个小稿子,我就不多说了,我补充这么一点意见。

  郭运德:《士兵突击》我先从一个小的两个小的事迹谈起,一个就是今年,去年的时候从小郭成为老爷爷,满头白发,去年就是很多人说怎么回事,但是给自己的任务,这一年是休息,基本上不写东西,大部分时间都请假。当然的时候开这个研讨会的时候,有同志跟我说,我说实在对不起,我还得情感,我就情感,我跟李主任说,老李是我们老领导,我们两个有共同的矛盾,就是看完才去开会,我说既然我没去看就不去了,结果我每天晚上吃完饭去散步,我老婆说别走在家看《士兵突击》,他同时有几个台,他从这个台跳那个台,每个台都是重叠的,我没有看当时的盘,我每一个过程的盘我都看过《士兵突击》,我老婆孩子跟我说,你拿这么多盘,好东西你不看,当时其实他们已经看完了,说能不能借个盘,我是这样看完的《士兵突击》。

  第二个就是上个礼拜,我党校的一个同学,在中央党校的同学,突然间选上了一个院士,这是建国以来也是唯一的,因为去党校学习的一般都是官员,他既是官员又是专家,他选为院士,我们同学说一定要庆贺,我们党校的同学妇联的副主任,安全部副部长,说这个《士兵突击》好,老郭我还没看过,我把这个盘又给了我的同学,人家到我家来拿,这是第二个细节。

  第三个细节我来了以后参加评选奖,我跟李洋说盘多不多,再给我一个,我就偷偷拿一个盘拿到自己的屋里,就是这样我认识了《士兵突击》。当时的时候,真的《士兵突击》大家都在干,所有人在议论,上了网以后满世界都是《士兵突击》。所以当时《士兵突击》,因为我们现在反映很大,我那天说赶快约一个稿,或者说李洋抓的,我们礼拜一,礼拜二拿到了,礼拜四就上了,上了《士兵突击》。

  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觉得《士兵突击》成为一种文化的现象,成为大家议论的热点,我看了以后虽然是零碎的,虽然是重叠的,我靠自己的组合,我也做了一次导演,把它嫁接起来了,但是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一个片子,说实在,现在让我复述一下这个故事,复述一下都能睡着,怎么就这么火了,我自己的感觉有三句话,一个是本色的回归,其实也是一种历史的回归,这个本色回归的概念,其实说实在的,我们这些年电视界也好,包括整个文化艺术界也好,存在两种非常不好的倾向,一个就是我们存在太多的浮躁,太多的腐化,太多的乱说,太多的乱情,这些东西冲刺文化市场,我们一开始追求市场价值的时候,其实最后的结果也远离了市场。最后我们创作主流历史形态,作为一个执政党,领导社会历史形态,作为一个国家的文化的提倡是好的,但是我们又太多的教条化的东西,口号化的东西,和太多脱离实际的东西。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素面朝天,这样一部戏能够引起这么多轰动,因此我觉得他回归了艺术,回归了艺术的本质,我就是说这里面没有任何的人的情节,曲折的故事,也没有什么传奇的人物,传奇的事,更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其实写了所有的事情都是和平时期平淡无实的军营的生活,这些生活告诉我们怎么从一个孬兵走向一个老兵,最让我们看不起眼的一个士兵怎么样走向当前真正战士这样的过程,这个过程说实在的,没有任何的口号,整个过程你看完这个片子没有任何人告诉你,无论是编剧,还是导演,就是我想告诉你什么,我只是想说这个事,所以恰恰就是说没有告诉你的时候,我们得到了,他什么都没有说,他就讲许三多这个人的成长,这个人的成长告诉我们,我们这个社会应该追求什么,我们人生应该怎么判断,我们的社会怎么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这个意义来说,我觉得它成功了。它的成功就是说唯独让我们思考什么是艺术?我觉得我们现在真的最基本的回到生活的,回到艺术的原点,我们真的值得去思考,艺术是什么?说实在,我们现实中间很多东西,我一种有一个反动的思想,我一直不主张现实的去操作,因为我觉得艺术不是生活,因为我们完全的非常照搬现实的模仿,我去写这个东西,因为艺术需要距离,艺术需要我们审美的关照,那个我在报告上听的热泪盈眶,如果他在艺术化的表演一番就不真实了。

  我们太多的生活确实不是艺术,但是同时我们也不能够就是完全的脱离开生活,这种虚幻飘渺,天马行空,与我们现实人生存在的东西离的太远了,完全的戏说,这样我们也失去了。我觉得齐白石那种是与不是之间,我们艺术一定要超越我们自身那种生活的经验,但是艺术本身同时也不仅要超越我们生活经验,也要超越我们审美的体验,如果是说常规的,那么都是比如说这样,我都看过若干个许三多出来了,再有一个复制许三多这个艺术就是失败了,所以许三多之所以成功,《士兵突击》之所以成为军事题材有所突围,他就是告诉我们我看到了一个和平时期,没有一些剑拔弩张,炮火连天下的军人的生活,真正的带着芳香,带着战士的汗迹的,带着战士臭鞋味的这样一堆活生生的人物走到我们中间,所以他向艺术本色回归。其实说实在的,他向艺术本色回归的过程,他实际也在向市场回归,他真正向大众回归,这个来说他走向了大众。

  我觉得现在特别是影视市场化的程度很高,我觉得还是我们主流的,国家的媒体,代表国家的形象,我们要怎么去做,我们追求市场化的东西,我们也做那样的传奇,那样的揭密,那样的擦边球,我觉得我们真正的走向了大众,走向了艺术,我觉得我们也就同时走向了市场,从这个意义来说,《士兵突击》的成功给我们对国家的主流文化艺术媒体,如果去把握我们这个时代倡导的艺术提供了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

  第二个感受就是理想,其实我觉得艺术不同于生活,它的真正的不同恰恰在于要给予创作主体的一种理想,就像马克思的,以理想光芒照耀,我觉得说实在的,我们每一个人对现实生活都有很多的不尽如人意,我们对我们身边的社会的很多的现象都是咬牙切齿,我们党风不好,我们社会风气不好,我们社会道德理想的缺失,我们没有诚信,我们不够敬业,我们到处充满假冒伪劣,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怎么着呢?我觉得马克主义先生的,人生有两个,一个我们寄托现实不满意,我们寄托宗教,我们追求未来,我们追求天堂,但是另一个我觉得就是寄托在艺术,是一种美誉,我们对艺术记录我们现实中所缺失的,我们用艺术的手法让现实中不满意的东西通过我们的艺术形象记录我们的理想,给予我们的期望,给予我们美好的追求,这样追求的结果,你就不是回来以后我们愤世嫉俗,我们拿刀报复社会,我们是得到了灵魂的净化。

  人生其实不完美,我们要追求一种美好的生活,追求完美,这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动力,但是追求这样的完美之后,我觉得我们要寄托这样的东西,那么就是《士兵突击》做到了,《士兵突击》做到了这样一个理想,虽然它不是口号式的,他是靠每一个活生生的战士,他的实际行动做出来的,那这个理想是不抛弃,不放弃。

  其实这个不抛弃不放弃的理想,我们为什么结束了它的?恰恰就是因为它是许三多这一堆人的一种信念,其实许三多这一堆人不是口号喊出来的信念,而是融化在每个战士当中的行为,他家里可能有很多困难,很多问题,那帮战士在提干,甚至在入党的时候都遇到各种的刁难,现在来说需要金钱的交易,但是那帮人生在军营,他们心也在军营,他们都是对得起自己战士的职业道德的良知,他们的追求,他们即使说不放弃,不抛弃,其实说实在的,也难做到,不放弃不抛弃不是一定会成功,不是说我们说有了这样一个理想,有了这样一个信念我们就做到了,恰恰就是因为没有人做到,才可信,我觉得那些人没放弃,那些人放弃了,但是那些人没放弃,但是最后被别人放弃了,即使是这样,他们的信念是可信的他给我们的感悟也是可信的,因此我觉得他的理想是真实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给予我们美好生活的信念,对我们未来社会理想中间存在的现实,我们在看的过程中,这种烦恼,这种对社会不公平,这种对社会不满意抛弃了,从这个意义上我觉得这个理想的回归。

  第三性格的魅力,这个艺术必须表现人,表现形象,表现性格,那么多电视剧,我们现在大量审美的疲劳,铺天盖地,那是我们记录的下来的戏剧,比如说激情燃烧的岁月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没有宣传,当时是不看好的,我觉得我们有了一个史光容,所以留下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所以其实说实在的,八一厂也参与了亮剑,我们有了一个李云龙,我觉得艺术是要塑造人物,只有血肉丰满的,性鲜明的形象,才能够完全艺术的使命。

  我们其实艺术家,我们编导,我们主创人员我们要表达的信念,我们表达我们艺术的历年,那么我觉得只有靠人物性格才能完成,但是我觉得许三多很好的完成了。他从孬兵到老兵的过程,大家都看到了,他那种木讷,许三多在某种意义上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成功的,但是许三多的成功,还是马克思那种句,典型环境典型人。但是许三多他这个人物站起来了,恰恰是许三多有一个特别的服从他成长这样一个环境,这个环境抛开军队的环境许三多是不存在的,就是军队这样一个特殊的那种令行禁止的,那种军人的情怀,军人的英雄主义精神的回归。

  仲呈祥:典型环境中的人性还是这样。

  郭运德:另外一个许三多他站立起来,是他整个性格完成的过程是真实的,所以这么一个战士,所有的人编导本身,我不知道,但是所有观众不被他给予希望的时候,我们渴望他成功,然后及堆他的朋友,他的战友支持他成规,而且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许三多,不同的许三多的侧面来完成他的人物的塑造,所以他从木讷的战士到一个非常坚强,非常质朴,非常坚守,非常顽强的去完成自己使命,去完成自己信仰,去永远不放弃的过程,最后达到了从不自信到自信,所以我觉得许三多他是有个性的,许三多的性格整个过程,是真实的,流畅的,是可信的。我觉得这一点来说这是两回事。

  现在还有另一个,我为什么说我不招聘许三多,其实在另一个场合,许三多和成才是编导设计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就是所谓二重性格组合,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许三多,也有成才,我觉得没有过多的指责成才,就像老叶的指挥员,元朗说,他就说,未来可能有更多的前途,更有发展空间可能是成才,恰恰许三多和成才,这是一个性格的两个方面,这是我们现实中间需要去坚守,需要本分,需要纯真,但是社会生活也需要变通,也需要一些心计,也需要一些谋略,成才做的就是心计过重,成才从不同的侧面补充了许三多,我觉得这才是许三多之所以顶天立地,如果没有成才就没有许三多,这是两个不同的人生态度是一个问题两个侧面,这两个侧面其实是护为表里。然后他把一个我们理想化的一个命题,理想化的一个非常理想的一种状态变成了一种活生生的,非常真实可见得现实,从这个意义来说,总体来说,我觉得八一厂真的了不起,这些年应该说,我们这样主流意识,除了党委政府然后就是部队,然后部队这几年我觉得八一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战争的集体,这几年我们能够说能够数得出来,从亚马逊,到长征,《士兵突击》完成了一系列的,一个一个都是硬骨头,应该说在我们这几年文化发展史上留下重要一笔的作者,我觉得许三多的成功应该说是我们八一厂的一种明证,也是一种延伸,我觉得许三多我们说了很多,但是我想来想去,我还是三句话,就是说真的是一种本色的回归,理想的辉光和性格的魅力,真正的艺术化,真正的艺术品,也是真正的是一种和平年代,为普遍士兵立传的,带有典范意义的,不说是经典之作,也是精品力作,影响向八一厂这几位同志表示敬意。

  李准:非常抱歉,第一次开会就出差了,非常惭愧,到现在还看的不是很完整,昨天晚上马局长跟我说了,就匆匆的,也没有想好,就写了一点,我念一线,然后我着重对最后一点做一点解释吧。青春偶像剧都是戏说历史戏,案件戏,在浮躁之及,《士兵突击》的成功是一个奇迹,他令人震撼,引人深思,《士兵突击》讲的故事简单而纯粹,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子弟,一个善良的青年学生,坚守好好活着,就是美好的力量,执着不放弃的人生信念,以顽强的意志和持久的努力,在解放军大熔炉里白炼成钢。乃至这种收视和议论越来越热,它的奥妙在哪里,很显然,…他也不考虑时尚,没有离奇,没有欢歌热舞,几乎可以说一个时尚元素也没有,不靠另类和反叛,不搞人性扭曲,也不写精神,他不颠覆真善美,也不刻意和大都市的人对着干,就是写的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他靠什么获得这样的成功,我认为主要是靠对现实生活的发觉,靠对当代普通劳动者生存方式,生存方式的转变。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有了这样一种新的发现,因而能写出人人心中所已,能够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和吸引力,靠对频繁崇高的,靠对普通人的善良,靠对存在种种坎坷的发现,因为有了这样的发现,才能给予了有利的精神…,他靠对普通劳动者美好追求的发现,人就是会思考的动物,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就是他有理想,有理性,对美好的理想的追求是人类社会最强大的最大动力,在当今社会,美好理想和信仰…古今中外,一切最优秀的和伟大的作品,都是以美好理想作为导引。正因为真实而又深刻的揭示了普通劳动者利益,正因为给广大青年树立了不懈努力来实现自己理想的成功案例,《士兵突击》更深层次上波动了观众的心理。众所周知,在文艺创作中,抹煞理想,践踏理想正在成为一种时尚,在我看来作为纯粹客观,原汁原味,感情零乱,终止判断,从某种意义上往往就是解读重新,颠覆理想的挡箭牌,《士兵突击》这一类作品的成功,尤其值得重视,其经验值得认真最接。真正的理想不在现实之上,而在现实之中,他的意思解决人们按照社会的客观规律。

  我以为对作家和艺术家来说,最重要是善于从生活里面去感知和发现大多数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时代责任感和发现理想。应该感谢《士兵突击》这个剧组的主创人员,感谢总政局和八一厂同志,是应该载入史册的。

  我到现在还没有完成看完,因为有的地方看了好几遍,有的地方还没有看,我主要想说最后理想的问题。不是说每一片作品都要表现理想,但是文艺作品都有人文精神之发,他当然承载传达理想这样的故事。人不同于其他动物,人本身就是一种动物,因为人不同于动物,就是因为有理想,有追求,有人不同意马克思列宁,毛泽东他认识的过程分成感性和理性两个阶段,感性悟性或者说是质性,那恩格斯说过,悟性是动物也有,理性是人单独的,预见更好的未来就是理想,理想并不是神秘的东西。

  包括鲁迅大家知道金瓶梅有相当高的评价,某种程度上没有金瓶梅也没有红楼梦的成功,小市民他们的道德风尚,他们的精神,很难得,最集中就是反应在金瓶梅,不能事一点批判没有,但是确实没有理想,他没有顺着工商业兴起这种向前展示,这个依然带来新的美好的道德和社会理想。因为大家知道,近代的民主观念一定是在民主经济,因为市场经济根本的东西,真正市场经济发达了,每一个卖方买方就是靠自己的本事,市场经济本身有误导,人们的精神状态有副作用,过去我们在一些年代中间确实有教条主义,有假大空。你根本不要英雄,你根本不要理想,那整个社会就不能前进,中国也是在前进。

  纠正这个东西现在我觉得不能走向猎奇,到现在为止,我觉得在文艺作品表现理想仍然要防止两种东西,一个是脱离实际,就是拔高,又脱离群众了,但是另外一个不能反过来说,所有的东西都不能写理想,一写理想就是假大空,包括有很多人说都说《士兵突击》好,也有人说许三多的这种成功是不可能的,甚至说比选秀还假,大家都知道我就不用说的,我觉得他首先不相信我们现实生活中,带点傻劲这种人能取得成功。所以我利用黑格的一句话,真正的理想不在现实之外,不在现实之上,也不在现实之后,就在现实之中,在现实之外,在现实之上的理想都不是理想,他解释的原话我不记得,就是你按照这种发展规律,你把现实生活向前推展,这就是理想,如果这个没有,就不能前进,这种理想不仅在现实之中,而且他最深刻的根源,他应该在大多数普通人的心中,它绝不仅仅先知先觉,当然任何一个时代精英都是最先,至少在某个方面记下了这个时代的理想,但是这个一定是在大多数的心中和行动当中,谁不盼着自己过的好,事业发达,地位高也是一种理想,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最好的士兵,这话首先还是有道理的,但是最后能够当将军的士兵是几十分的事情,所有的士兵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那这些士兵的素质也会成问题,能把最普通人这种最耀眼的理想写的这么真实,全是通过情感戏一步步推上去,让一大部分人受到感染,这就是本事,你自己没有本事,你硬说生活里面没有美,这是对社会积累的一种褒奖,所以对生活的理想,对普通人的理想追求,一种非常深度的,甚至可以说付出代价的一种发现。

  谁想要做出这种发现,不付出巨大代价不可能做出来的,但是从英国,从大规模军事化的潮流转到来自最基层的子弟,一个士兵的成长,而且在理想这一代人成长。像许三多这样的人很多,很大人不大可能获得这样的成功,但是还是有人获得这样的成功。

  我觉得在这方面我感受到,我冒昧的说,我刚才说的这些不是一点好处没有,就是理想的东西太少,我们的核心价值导向就是理想,我们泛娱乐化的东西确实太多了。他对理想的坚守和发现,他非常深入,让你不知不觉就接受了这种理想,受到这种理想的鼓舞,这才是真正的本事。

  虽然这个士兵他们在部队取得这样的成功,很多人看了以后,我到商店去,我当个小干部,只要我坚持这样的努力,一根筋不抛弃,不放弃,那世界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追求自己目标的标杆,我感觉最主要的意义在这个地方,因为现在太需要这样的东西,都是很宏大,但是看的很好,但是够不着,这个很实实在在,包括戈壁母亲(《士兵突击》专家座谈会分析观众审美疲劳原因)也很好,金婚我们也去了,金婚在某些方面不比这个差,但是从理想方面讲《士兵突击》更高金婚一点,这个片子的理想是很突出,闯关东里面也有理想。我再次向剧组同志表示感谢,现在写理想不仅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水晶。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士兵突击》的成功,是他唤醒了我们大多数人淡漠的理想情节,理想情怀,《士兵突击》说的不大好听,说不定我们这个社会还有希望,说不定我们这个民族还有希望,如果这样的作品都没有人欢迎,他确实麻烦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