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报原总编辑,著名文艺评论家 范咏戈:
正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黄金时段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兵峰》,作为一部行走剧,他的创作颇为不易。三年六字在西藏边防线上行走,在电视剧创作非常浮躁的今天,《兵峰》主创者这样的创作姿态令人敬佩。正像剧中娜叶说的台词:在每个人都在动的世界里,唯有他们不动,安静的无人知晓。
对这部戏的评价,首先我还是要感谢广州军区给这么一个机会,当面能够跟主创同志在一起,听一听一线和专门们的评点。我个人认为,这部戏是一个强强联合的一部戏,编剧邓一光,导演刘岩,邓一光写了很多好东西,那天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光碰到我,他是听邓一光说的,邓一光开过他的作品研讨会,也认识,说你对邓一光作品评价挺高,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强强联合,刘岩,包括整个团队才有这样的一个结果。另外,我感觉到也是广州军区具有电视剧里程碑的意义,这一点我们当年在文化部的时候,广州军区搞的《和平年代》,中间我看的比较少,《和平年代》我们两次去广州,跟主创在剧本创作阶段,因为广州军区是身处特区,他希望你不要光以你特区部队生活作为整个主旋律,因为还有很多部队住的非常艰苦。后来他们又第二次深入生活到了兰州军区住了一段。现在我觉得像刘岩他们也是处在特区,军人的条件要比边防军人不知道好多少倍,作为广州军区的人到西藏拍这样一个边防军人的戏,更是难得可贵的,刚才大家也充分肯定了他们军人和电视人的职责,颇为艰难。也确实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了这些,他的作品是别的题材无可替代的。
我感觉他在揭示军人崇高风格有很多发现和新的展示。因为从黄继光、董存瑞,战争年代军人精神和军魂很多东西是很恒定的,如果有新的诠释和新的发现,要得到重新的肯定,把军事题材创作往前推进了一步,这一点也是这个剧做的非常好的。他能够把人习以为常的兵魂、军魂上升到现代的世界里,也部电视剧提供了很多启发,业提供了范式。我们不可能都跑到那边,都成为边防军人,但是他们生存方式的揭示对我们是有启示的。
我感觉这部戏把情节为王和思想为王两者达到了统一。这部戏情节是很密集,很有张力,也可以说是情节剧,一路上遇到的事和最后的战斗等等,他真不是坐在家里谈情感。过去我们谈情节好像一定要削减思想,思想削弱了,也确实有一些电视剧是这样,除了打打闹闹,留下的东西不多。但是我感觉到,《兵峰》这部电视剧把两者结合起来,他也是思想为王的。他把每一个故事,每一处设计能够直接逼向人性的高度。电视剧按照他的艺术规律,他和文学作品最大的区别,一个是渐变艺术,一个是骤变的艺术,文学艺术可以从容描述,慢慢的发展,电视剧不是,他必须不断的折腾事,这是骤变,所以情节为王也没什么错误,你如果就是做到了这一点,但是你没有一个深厚的底蕴,这样的话势必变的非常苍白。我觉得这一点是《兵峰》既是高扬的主旋律,指向人的生存方式等等方面,有一些非常厚重的东西,同时情节上是扑朔迷离,经常绝处逢生,才能把观众拴在这儿。
总的来看,这部电视剧值得很好的总结,他的形象比较好,也是过去一些专家老说的,因为你光有很好的立意甚至故事,这个故事是一个小分队在行走,这样发生了很多事,一群战士,一个军嫂,一个年轻的姑娘还有神勇的军犬,很集中,但是又很独特。当然他说的很流畅,就是说他把很复杂人性整理的东西化为可视性很强的画面。我觉得这个功力不一般,不光是感动。
还有一个成长主题,就是古蒙儿,她原来想自杀,对军人是毫无理解的。另外两个女主角进入戏和设计也跟以前不一样,我看了不少军旅题材电视剧,里面的女角色多数是为色彩服务的,美女记者什么的,我觉得她担负的任务确实像导演说的,是以女性的视角,以对抗和同步的目标解读高原军人。她越对待,越现代,最后她解读起来我们当代军人的形象越结实,越崇高,他设计两个女主角很好的完成这个任务。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王伟国
看了这部片子很有感受,我曾经去过高原,我走到一个4700米的兵站,上面还有5000米的兵站,那边不让我们上去。我们去了七个人,有六个人不行了,动不了,我还能动。那个地方早晨用水是冰冷刺骨的,拿水漱口得赶紧吐出来,绝对受不了。后来到了一个兵站,那个兵站有一个班,我们到那儿士兵全在太阳底下晒太阳,我们去了他们觉得很奇怪,怎么来人了,一听说我们采访边防哨所,很热情,拿出桌子,拿出一百多个罐头给我们吃,我们感动的不得了。那个地方环境特别恶劣,4000米的高原,稀薄的空气,缺氧,行动都很困难。我看了这部片子马上想起了我自己的体验,经过一个兵站,每个兵站在那儿住一天晚上,想起了刘岩拍这部戏的不容易。刚才看到那个小片断,从山上滑下来的时候,我说这个摄影师跟他同步滑下来,今天看确实是同步滑下来,那是玩儿命的。我自己曾经绑在火车头上同步拍火车,我看了之后对剧组的精神,以《兵峰》的精神拍《兵峰》。我看了封面的介绍,平均4000米以上的海拔,六年时间的创作,我看这个特别受感动。假如说看了这部电视剧毫无受感动,这个人精神有问题了。什么能感动你?艺术的东西能感动你,晚上节目里像交友节目能感动你?我很赞成刚才仲主席的讲话,文化软实力对于国民的影响,对于国民精神世界的影响非常现在。假如说轻视《兵峰》的作品,轻视这里面的崇高精神和生命精神是不应该的。我下面谈几点:
第一,这部片子在和平年代,宣传边防军人在军人的尊严、荣誉的作品,这部作品讲他们兵站在海拔5037米的高峰上,那是挑战生命极限的空间里生活。这里一方面自然环境肯定极其恶劣,但是这样边防军人他们为了保卫国家领土的完整,以及捍卫国家主权,用现代话来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进行了他们应有军人职责,一点都不含糊,他们能够忍受所有的一切,但是不能放弃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这个特别突出。这一点作为当代军人,高原边防地区军人独特的境界。
第二,这部片子里,从另外一方面看出保卫人类的文明成果,就是讲偷猎者的情节。这个情节过去也许没有,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能这个地方成为偷猎者穿越国境,反人类的。这部片子表现了独特国家利益和边防军人的职责,这一点也是非常清晰,到最后围剿这些人也是非常有智慧的将他们赶回去了。
第三,独特高原地区边防军人,更多是忍受孤独,忍受高原病,可以忍受远离亲情,但是这些边防军人为了守住国家,守住大家的爱,他可以放弃、忍受自己的一切,奉献出自己。尽管肖沐天女朋友牺牲了,山红为了给边防军人演出牺牲了等等,体现了我们当前在独特高原环境下军人非常独特的奉献精神。
第二个方面,这个片子宣传崇尚军人的崇高精神,这一点是非常独特的。假如说为了新中国的前进,董存瑞是崇高的精神,现在所谓雪域高原上的解放军的崇高精神另一种表现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在这种艰巨下和矛盾激化过程中,体现崇高美的精神价值,从而反映在高原上解放军他的英雄和英雄主义奉献精神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在一点在这部片子里也非常突出。所以朗措牺牲,带着微笑牺牲,他并是不知道自己要牺牲,笑对牺牲。包括肖沐天的牺牲精神,郝大地的牺牲精神等等,当然他们牺牲,郝大地下去以后,这个河水尽管在香格里拉拍摄,肯定是冰冷冰冷的,冲下去以后,导演说别下去是有道理的,肯定遇水是会很冷的,一次不行要两次。我看到这个以后,假如央视把这个东西拿出去作为某一个频道的宣传片,这个东西是怎么拍成的,可能对观众感染力很大。像《沂蒙》拍解放军过桥,沂蒙动员了一千多妇女,扛着门板解放军踩过去,妇女动的脸通红通红的,很感人,像这样的东西,最主要写人与艰难自然的冲突。黑马河的险,大风口的风,雪崩的场面,关于冰大阪,冰大阪我看了好几次。以及暴风雪、泥石流等等大自然变幻莫测的情景,他们都一个个的过。这部片子里的崇高精神,主要是自然不可抗拒力量的抗争,显示出军人一种特殊空间里,特殊环境里的处境。这种崇高精神是为了战友,为了人的生命,为了能够安全的到达目的地,写军人独特的意志,这些军人是非常了不起的。在和平年代里,西部边防战士在日常生活中的崇高精神,在这上面展示了人的精神价值,是精神突出的人格魅。这一个班的人,一个个受到的拷问,人性受到拷问,良心受到拷问,甚至生命受到拷问等等。像古蒙儿这样的,最后敢于正视自己,对边防军人的职责有了正确的认识。包括李貌在极端孤独中也找到新的欢乐,我觉得在这方面都是一种崇高精神的表面。
第三个方面,这个作品讲军人的生命观和生命价值。这个片子里十分注重对个体生命存在,以及集体生命一种赞美。这个也是非常突出的。包括军犬这条狗的生命价值,正因为这个作品比较生动写了军人的生命观和生命价值,才能有对生命意义崇尚精神的赞美。才有可能这些军人一次又一次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这些一次又一次不屈不挠的抗争,显示了尊重个人价值的重要性,这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尊敬个人生命价值,也就是对集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同时,又以牺牲个人价值生命,当中显示出军人平凡的美,这直接写了军人的牺牲精神。同时间接写了肖沐天女朋友的死,桑红的死,还有一个六个月的婴儿死等等,这些间接的写了奉献精神。这些方面,我觉得把生的希望给别人,把死留给自己,这是边防军人对生命的意义和生命价值最大的,最高的认识。
第四个方面,这个片子艺术家的美学追求是非常鲜明的。这个美学追求主要是四个方面。第一,非常独特的雪域高原美。这个在电视剧里我还没有看到过,过去我看过《昆仑女人》等等都没有这个壮美,这个壮美本身是一种美学品格。人在这么一种壮美的空间里,你不能不感到人的伟大,生命的价值,崇高精神全部在空间里表现出来,这是非常有价值的。第二,对真实美的追求。这部片子里导演对真实美的追求是非常执着的,在刚才五分钟花絮里更加深了我对这方面的认识。第三,对现实主义的美学追求。我们的作品一定要支持和弘扬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现在现实主义精神不断被削减和异化,这是非常不好的倾向。这部片子里一种精神我们一定要支持,一定要弘扬。第四,这部片子的结构有它的特点。这部片子结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陆上叙事结构,这部片子都在动,从边防哨所走下来走了大概七天,这个事情全部发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但是他又穿插了一定的风雪行动,以军人行走叙事为基础。正因为这两个方面交叉叙事,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两个叙事越来越接近,最后成为一个整体。这个剧本我没看过,至少在导演的组织上是精心组织的结果。正因为有这种结构方式,是这个片子显得既有散文化叙事的特征,同时又有情景化叙事特征,这两方面的交接比较好。
《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 彭程:
《兵峰》给予我的感受是十分强烈的,从其思想的深度到艺术的功力,都是非常出色的,用“震撼”这两个字来描述是恰当的,毫不过分。关于这部电视剧要说的话很多,这里我把感触最深的几个方面简要的归纳一下。
第一、对生命的珍爱,对灵魂的拯救。我认为这是它的核心主题,我看到一个说法,说它是中国版的《拯救大兵瑞恩》,我觉得这个说法很也意思,它表达的观念是每一个生命知难而上的,只要有一丝希望就绝不放弃。相对于很多影视题材当中对牺牲的大力赞扬,我觉得这部电视剧有它的突出的品格就是在强调牺牲的同时更加强调了生命的可贵,我觉得这是折射出了现代生命意识,与当今时代精神高度吻合的人文关怀。兄弟班对藏族士兵朗措的救助是一条明线,但是电视剧中受到救助的不仅是朗措一人,还有因为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古蒙儿,甚至是邻国因为风雪而越境的牧民,剧中主人公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背着他走了几公里。这些细节占的时间很短,不大引人注意,但是我觉得它却很能够表达我们军人珍爱生命的情怀。还有一些镜头也都表达了这种情怀,电视剧中贯穿前后多次出现的用面部表情特写的形势,表达了肖沐天对战友牺牲的痛苦感情。还有对只活了6个月就因为肺炎死去的女婴,还有在桑红遗像前的喃喃自语,还有在修路烈士碑前献鲜花,这些都非常感动人心。在这里死亡是一种有力量的映衬。剧作不仅表达了对肉体生命的拯救,更表达了对精神生命的拯救,在一次一次任务中时时刻刻面临死神的煎熬,包括兄弟班和这两位女性,他们希望战胜怯懦和逃避,人性在危难中获得了升华。古蒙儿开始是一个心灵受到创伤厌倦生活的人,但是遇到了肖沐天、朗措、郝大地,很多人都对她的精神世界进行了启示,让她可以充分生活。包括在交通站得了严重心理疾病的李貌,在他们的关爱下也有了很大的转机。在此之外还有一点要提到的,就是雪域高原蕴藏的精神力量,也是对 每个人的精神升华和拯救,我觉得它是无言的主角。
第二点感受,是这部电视剧对于人性的出色描绘。在一种特殊的环境背景下写出了人性的真实性和丰富写,可以说体现了难得的深度。几乎这里面每个人都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像军嫂对爱情的忠贞,像朗措对曹军医的善良,可以说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在古蒙儿、肖沐天、郝大地身上更加凸显,我们习惯对军人的认识中,郝大地显得有几分另类,甚至是有点让人感到头痛。这两个人同样有军人优秀的品质、高贵的情怀,但是剧中两人冲突贯穿始终,但是这种冲突很难用谁好谁坏来评价,而是来自于他们各自的天性、行动思维方式。而经过古蒙儿这样一个有叛逆色彩的见多识广的现代都市女性的视角对他们两个人做的评判,对该剧的人性思考做了纵深和张力。实际上古蒙儿的出场对所描述的雪域高原环境加入了当代生活的丰富和复杂性,剧作对这一点处理很巧妙,不是通过镜头上直接表示都市生活来表现,而是通过在那种环境下生活的古蒙儿心灵来表现,这样就塑造了人物的时代空间,在更加宽广的空间下进行了描述。描述的眼光是平视的,他们身上蕴含的道德高度、人格力量让人非常信服,也最终达到了令人仰视的效果。可以说这些军人形象尤其是郝大地和肖沐天,丰富了影视题材军人形象的画面。这是我的第二点感受。
第三是它的崇高之美,它是一种古典史诗美学风格的当代呈现。剧中两个女人、七个男人在高原上行走数日,历经磨难,过黑马河、过大风口,雪山上做手术,与邻国军人对峙,勇闯雪崩区,攀登冰山达坂,还有差点踩到地雷命悬一线,智斗国际盗猎团伙等等,跌宕起伏,惊险不断悬念连连,一个高潮连着一个高潮,始终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这样的故事框架我觉得它是有一个原形的,最终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史诗《奥德赛》当中的英雄奥德修斯,一路上历经劫难才返回故乡。我觉得这样一个故事框架构建了强烈的戏剧性,使作品具有一种壮美、荡气回肠的效果,和当代很多影视作品中某种萎靡、细碎、衰弱的品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是近年来很少的把英雄主义发挥到极致的作品,整个剧追充溢这一股阳刚气概,雪域高原戍边军人对祖国、对人民、对战友、对亲人的爱和忠诚,他们的大无畏、吃苦耐劳、牺牲精神,他们的高尚情操、都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在信仰缺失、物欲喧嚣的今天,恰如电视剧名字《兵峰》那样,他们一直在用军人的铁血忠魂,铸就着一座座外地无法跨越的“兵峰”,树立起了一个道德的标高。
武警电视剧制作 中心主任、著名军旅文艺评论家 丁临一: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感谢会议主办方给我这个机会,谈一谈自己关于学习这部优秀剧作的一些体会。我觉得在近年来我们人民解放军建军83周年的日子里,《兵峰》这一部优秀剧作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热播,确实能够代表当代中国电视剧创作最高水准,也能够代表我们当代几百万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们的精神面貌,我觉得这部优秀剧作是我们当代军人,在我们军人的节日里向祖国,向亲爱的人民做出非常出色的,也是非常令人感动的,也是非常令人亲切的一个报告,请祖国放心,让人民放心。我们这支军队我们现在什么样,我们在做什么,我觉得这是非常优秀的。前面听了很多老师和专家的意见我很赞同,很受启发。
第一点,这部电视剧作品,我们军队军事题材创作大概30年了,可以说它在艺术品格上是独树一帜的,它是富有创新意义的。因为我们看这部电视剧很容易被它吸引,很容易感到它令人耳目一新之处,很容易感觉它跟我们看到几乎所有军事题材作品都不一样,就是它唯美的风格,它对于那种非常纯净,又非常崇高,绝美意境的追求。我回忆一下在我们将近30年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里面,恐怕只有几部短片的创作,比如说一个姑娘三个兵等等,只有这个系列才能称得上唯美风格的追求,其他的没有,没有并不是我们军队艺术家吗他们不曾想到艺术视野狭窄到感受不到这个唯美性,而是你写一篇长篇电视剧追求这样的唯美风格,其实是一种创作的冒险和艺术的冒险,你必须有很充实的知识内涵支撑它,否则你支撑不下去。可是我看《兵峰》,可以说我们主创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艺术创新,出色的完成了这么一次探索。首先他展示给我们的舞台,一般电视剧我们感觉是难以想象的,他的舞台是在高原,我们在这片高原上看到是雪山、大坂,那么蓝的天,草原、河谷。在这样的舞台之上,一方面作为自然环境有一种独特的,或者说绝美的审美效果,同时他对于我们边防军人来说,确实有一种生存的挑战。因为它海拔非常高,在这些地方我们看有一些镜头,有一些镜头是在动物世界里选进来的,长途跋涉的候鸟在飞跃高原,它的翅膀伸展环境都是不一样的,都是非常艰难的翻过去。正是这样的舞台,《兵峰》主创有这样的胆略,敢把高原作为我们这部戏主要的环境,也敢于把我们主人公放在这样的环境里展示。所以从舞台和写的人物来说,可以说是如诗如画,整个舞台大背景像画一样美丽。所展示的人物像诗一样,非常动人。像郝大地和肖沐天,作为当代军人两个典型代表,他们的美是不一样的。肖沐天可能更精致一点,身上现代意识更强一点,毕竟他是从广州军区过去。郝大地更粗犷一点,所以他们身上军人独有的美形成互补,从这部戏一开始一直到结束都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还有前面王老师讲的朗措,确实朗措的笑容我们看了之后永远不会忘记,朗措这个人物在里面一出现就受了伤,可是他受了伤跟着小分队一起走,一直走到绝境,他为了整个下分队的生存,为了他人,他自己勇敢的跳到了冰川里面。从朗措在草原上一出现,他的歌唱,他行军过程中种种表现,他和古蒙儿和小分队的交流,一直到最后他爬在冰峰上看战友最后一眼,最后毅然决然跳下去,这个人物是我们这部戏写出非常独特,非常阳光。这部戏确实从艺术风格上,从艺术的美学追求上是独树一帜的,我们30年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里面,他是带有很高艺术品质或者带有很强创新意义的作品,他跟我们电视剧创作的启示和探索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跟我们整个军队电视剧创作会带来一些新的东西。
第二点,这部作品在塑造当代军人形象的时候,不是封闭的也军人,也不是封闭写军人的精神,确实把我们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与珍爱生命、热爱自然非常现代的人生意识,水乳交融的表现出来。当然,首先这部戏是写军人的核心价值观,“风暴行动”虽然是背景,但是这种背景在中国当前大环境下,我觉得背景写的是很漂亮,也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能够回答当代观众关注的。这部戏是高度关注国家安全,也是非常自豪的,非常坚定的张扬军队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从“风暴行动”作为一个背景的展示,以及整个下分队他们的行程,他们的行进,一直到最后和国际暴力犯罪集团斗争。贯穿在作品里的主线,关健词就是“使命、责任”,这一点是我们印象非常深刻的。编剧、导演和主创,他们总是让小分队陷入绝境,在这种绝境之中你怎么选择?实际上人生最肯定就是选择,而我们在这部戏里看到,主人公每一次选择都把整个小分队的精神面貌向前推进,也把人的精神意志向前推进,我们看的时候受到的感动也在向前推进。在艰难面前看选择,在艰险面前看境地,这是主创在里面下了大工夫。另外,这种珍爱生命,珍爱自然的意识,你看他展示了雪山的美,高原的美,草原的美,河谷的美,这种美告诉我们当代的观众,所谓大好河山,所谓祖国领土不是空洞的,在我们当代军人的眼里就是我们脚下守卫的一草一木,每一寸土地。小分队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在山口地区几乎是手无寸铁和对方对峙。作为军人,遇到这样突发事件第一意识是我们该怎么做。这部戏对于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对于军人的责任和使命感,以及对于珍爱生命和热爱自然,通过朗措、古蒙儿,包括通过娜叶的婚姻传奇,我觉得都是很充分的融在一起。
这部戏在写军人的时候,我同意他确实把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推到极致,但他是一种近距离,非常朴实的写我们军人,什么叫英雄?所谓英雄,就是做他能够做的事情。骆驼背一千斤是英雄,小蚂蚁背一点也是英雄。像我们的李貌,一个普通的士兵守在一个转运站的位置,这个位置不能没有这个兵。但是因为这个特殊的位置,不能有更多的兵,他在这里守下来,他每天坚持出操,他给自己喊口号,他跟自己的战马对话交流,他鼓励自己。这个英雄人物我们看这一段是非常非常感动。按照现代的英雄观,英雄不仅仅是能够战胜一切外在的障碍,特别要能够战胜自己。我觉得在这部戏里面,从肖沐天、郝大地、古蒙儿、娜叶,小分队里很多的人物,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主创有现代的英雄观,他不仅仅是靠对抗恶劣的大自然,对抗非常艰难外在的东西,每一个人在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提升,不断的净化自己的灵魂,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所以不断战胜外在障碍,也在战胜自己。
我看这部戏非常喜欢,也非常感动,我觉得这部戏他经得住反复看,我自己也看了不止一次,现在在播的时候我还在看,我觉得这恐怕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的特质之一,很多电视剧作是一次性,看完了之后不可能看第二次,可是《兵峰》不一样。对于《兵峰》的主创表示由衷的祝贺,我也相信《兵峰》的主创他们的探索精神,创造精神,对我们整个军事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带来了强大的启示,使我们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不断向前推进。谢谢。
《解放军报》著名军旅文艺评论家 陈先义:
今天是我们人民解放军建军83周年的纪念日,大概三年以前,我记得在一次座谈会上,曾经就我们军队电视剧创作提出一个精辟的论点,随着《亮剑》、《暗算》、《历史天空》,《士兵突击》等一批军事题材电视剧的播出,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成为我国电视剧创作一道亮丽风景。现在《兵峰》的播出,无疑这道亮丽风景线上又一个最美的景观。应该说,它是一部表现现代生活进行式的一部好作品,仲主席在多次会议上反复讲,文化化人,化人化心,这是多次被仲主席当做口头禅的一句话。这部作品是一部真正的化人化心的作品。我讲两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刚才五分钟的片花,给我的震撼很大,应该说我的感触是这么一部气壮山河的作品,有一个娇小铃珑的秀美女性完成,很不相称,我觉得他让我们思考的一些问题,在我们文艺队伍里,的确有一批执著崇高信仰的坚守者,我认为如果要给剧组评奖的话,《兵峰》剧组无疑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奖励。就当前来说,我们有一些作品,应该说是值得反思的,比如说有些人公开在座谈会上张扬一种思想,我的作品只要意识不要意义,这是我们前不久在中央电视台一次座谈会上听到名导演发言讲的,还有些人公开说,我的作品不要什么思想,只要快乐,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有些通俗与低俗之间像二人转,还有思想内容《三枪》可以堂而皇之登上荧幕,戏弄百姓。《兵峰》作品以很崇高的形式,向观众奉献英雄的颂歌。这部作品因为特殊的要求,选择在4000多米雪山以上拍摄,刚才诸位看了片花,确实打动人心,让人激动。这部片子应该是滇西北的玉龙雪山雪线以上拍摄的,这个地方我们很多同志都去过,你上山以前要花几十块钱买一个氧气瓶背着,身体弱根本不敢去。在这样一个地方拍摄这样一个部作品,我觉得没有吃苦的精神,没有为艺术献身的精神是无法完成的。 第二个观点,严格地说,《兵峰》更像是一部现代历险片,在雪山之巅曾经发生过的许多惊心动魄的自然灾害,在作品中都一一得到展现。但是如果编导紧紧把它当作一部“历险记”去拍摄,便会大大削弱作品的思想意义,难能可贵的是,编导们把一串凶险迭生的故事,与戍边守卡的当代军人的奉献精神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像雪崩、泥石流、暴风雪这样高原常见的自然现象,成为人物表现大智大勇和对祖国忠诚的极好舞台。应该说,《兵峰》是一个单线条的故事,讲述的是因边境上发生的一个偶然事件:边境事件中要回军分区接受上级调查的上尉军官肖沐天,带着一个由特殊人员组成的“兄弟班”克难历险,最终翻越雪山。这个“兄弟班”,其中包括性格张扬的士官郝大地、受伤后急需回分区救治的藏族士兵朗措、面临绝境而重树生活勇气的现代派女孩古蒙儿、寻找戍边丈夫的美丽军嫂娜叶、还有三个急需去参加军校招生考试的年轻军人,此外,就是一条颇具灵性的军犬“神龙”。在特殊的条件下,这样一个由各方面人员临时组成的集体,意外与上级失去了联系,在通讯完全中断,上级又不知他们趋向的艰难处境下,不论是执行任务还是求生需要,他们必须要翻越人迹罕至的雪山冰川,否则就可能葬身冰川。在音讯全无的数天时间里,这个临时“兄弟班”以军人无以畏惧的坚强毅力和意志,以亲如兄弟的困难和互助,战胜了山洪、大风口、雪崩区、泥石流、断崖、暴风雪、冰达坂等高原几乎所有曾经有过的自然灾害,此外,还有途中突遇异国武装人员对峙等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在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之后,他们终于胜利翻越雪山到达目的地。作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具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其扣人心弦的情节细节,把边关军人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编导把历险、励志以及边关壮美的雪域风光这些颇具看点的诸多元素有机地融于作品中,使《兵峰》成为极具观赏性的表现时代精神的主旋律作品。
我们之所以称它是极具观赏性且富时代意义,是编导把当代军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放再一个特殊的环境下加以表现。一个互补相识的临时集体,彼此完全不同的任务和目的。每个人物各种各样的内心世界都将在灾难面前袒露无遗地表现出来。正是通过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群体,我们感受到了军人身上所表现的坚强意志和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通过剧中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的。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上尉军官肖沐和士官郝大地,肖沐天面临危险的表现的沉着冷静,郝大地敢于战胜困难的一腔豪气,都应该视作当代军人的特有品格。此外,女孩古蒙儿的神秘,军嫂娜叶的深情和善良,军医曹仁的责任心和坚贞,还有伤员朗措的乐观豁达,战士吴欢的活泼生动,都给观众留下了至为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面临生死考验的恶劣环境里,人物的这些坚强勇敢和乐观向上的表现,大大增添了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在屡经险阻的途中,他们经受了抉择、绝望和重生的考验,生命与生命面临绝境中的互相支持和关照,军人在生死抉择面临所表现的英勇无畏和对祖国人民的忠诚,都使人深深感受到了英雄精神和集体力量,都让人觉得有一种为之热血贲涨的阳刚之气铺面而来。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充满浮躁和喧嚣的氛围中,这种对英雄精神的张扬,显得别具现实意义和当代品格。
《兵峰》是一部以情节细节感人的戏,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作品自始至终都没有一句空洞的口号,完全靠人物表现去说,即使是娜叶的丈夫那个长时间作为背景人物的指导员,其固执也通过剧中人物的介绍一样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应该说,不论是艺术表现还是思想内容上,《兵峰》都把对英雄主义精神的表现推向了一个新的高点。它让观众感到,不论我们的生活怎么变化,不论商品大潮怎么汹涌地冲击社会道德的堤坝,都有那么一大批对崇高信仰的执著坚守和追求者,他们高举着信仰和道德的旗帜,引领着时代精神的方向,推动我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它是我们的事业不断获取胜利的保证。这一点,也正是《兵峰》更为深刻的思想意义。
我认为这个戏应该是具有英雄主义精神,特别具有审美品格的好戏。我觉得,像这样一部戏,不管收视率如何,我觉得也是一部好戏。最近《人民日报》连篇发表了关于收视率的评价,我对收视率跟我们尊敬仲主席是一个观点,收视率是极为靠不住的。这个戏视如何不论收,他也不失他的英雄品格和阳刚向上的英雄精神。这是一部很具有文学品格的好戏。我认为收视率起码有四个原则,第一,调查机构搞的几个小东西,那个只能占25%,四分之一。第二个四分之一是重播率。第三个网络点击率。第四个,应该组织一批优秀的专家,让他们占四分之一的选票,四个四之一才能反映出我们的客观标准。现在收视率说老实话,每次谈收视率只能是逼良为娼,逼着导演和演员伪收视率。
|
|
|